诸葛亮南征孟获时为什么魏吴没有趁机偷袭蜀国?

朝花夕拾52116781057


诸葛亮南征是在公元225年,因此我们的分析,要从这一年的历史背景来说明。


南方其实在刘备死后,也就是223年的时候,就已经闹叛乱了,但诸葛亮一直忍着,直到225年,才进行南征,那么公元225年是个什么情形呢?


从蜀汉方面来说

蜀汉方面,诸葛亮已经将夷陵之战后的残局,基本收拾了干净,对孙权恢复了和平同盟的外交政策,对内则拥戴新主刘禅,推行严明治国,刘备刚死时人心惶惶的局面已经过去,因此无论是内还是外,境况都比两年前好了许多,加上北边有魏延镇守,东边有李严防备,从才能上来说,都很让人放心,因此才具备了南征的条件。

从东吴方面来说

虽然此时孙权还没称帝,但好歹是(大魏)吴王,还是用东吴的名头吧,东吴这方面,自从打了夷陵之战后,消耗肯定也有,加之曹丕的迷之军事行动,在夷陵之后每年必打东吴,打到自己死,使得东吴根本无暇再对蜀汉有什么心思,何况毕竟跟蜀汉重修了盟约,还结了儿女亲家,七年之痒都还没到呢,这么快翻脸不认人也太伤自己的威望了。


当然,也有一点很重要,在曹魏面前,孙刘两家唇亡齿寒,虽然蜀汉还在自己的上游,但毕竟有荆州作为缓冲,已经能让孙权安心许多了。



从曹魏方面来说

一直以来,曹魏对南方两国的政策,就是防蜀攻吴,甚至一开始,刘备死后,曹魏很是小视蜀汉,觉得不会成为什么威胁了,对蜀汉只有最基础的防备力量,不然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曹魏不会如此震动,西北也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所以曹魏的战略重点,还是放在对东吴的战事上,长江中下游所有地方都打了个遍,但彼此都没什么进展。


因此在225年的时候,曹魏根本不怎么关注蜀汉的动向,即便知道消息,曹魏也不会动什么念头的,自古以来,打汉中,多难!打川蜀,更是难于上青天!曹操以前打下汉中,是因为张鲁自己主动投降了,后来曹真、曹爽面对坚守的蜀汉时,都是无功而返,钟会伐蜀,以大优势的兵力,却一直被阻挡在剑阁,邓艾翻山越岭只剩下一点点兵马,纵然奇袭成都,只要诸葛瞻坚守,其实也没问题。


所以说,蜀汉本身是很占地利优势的,就算是亡国前夕,只要发挥正常,坚守不战,根本不会失败地如此之快,何况是国力尚可的诸葛亮时代!


————————————————————————————————————


我是《逆三国志》的作者郑勋,这是我回答的第21个三国问题啦,本号专注于三国历史领域,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



正说三国


需要交待一下诸葛亮南征前三国的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为避免两线作战,假意向曹丕称臣,换取曹魏在夷陵之战中保持中立,不要向东吴进攻。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大败, 逃回永安白帝城。同时,曹丕发现孙权并非真心臣服,遂于当年发兵三路伐吴,其中两路进展顺利,另一路被东吴击败,同时曹营中流行疾病,孙权又同时遣使求和,曹丕就退兵了。同年12月,孙权又派遣使者到永安与刘备重新交好,刘备同意了。

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重,临死前托孤诸葛亮,四月刘备去世,没多久,南中雍闿、孟获发生叛乱,诸葛亮由于刘备刚去世尚在服丧期间,没有发兵,同时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重新结盟。

公元223年,曹仁、曹彰、贾诩先后去世,曹丕忙于内政。

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当年秋天,平定所有战事,班师回成都。同年,曹魏与鲜卑发生战争,大破鲜卑。当年冬天,曹丕率军至广陵,孙权与曹丕对峙,由于天气寒冷,河面结冰,双方但没有发生战争。

公元226年,曹丕病重,临死前托孤四大臣,曹魏进入新旧政权交接期间,不宜对外用兵,除非有敌方侵略。

诸葛亮是在225年的春天开始率军南征的,出发前已经与东吴重新结盟,保证了东面边境的安全,而孙权也由于曹丕的威胁,不可能再对蜀汉用兵,所以东吴不可能偷袭蜀汉。

而曹魏方面由于225年与鲜卑交战,不宜两线作战。曹丕对于孙权的无赖行为,一直耿耿于怀,当初三路大军伐吴,无功而返,一直在寻找机会伐吴,而且对于曹魏来说,东吴才是头号敌人,曹魏当时的战略重点在荆州到淮南的长江一线,重兵也布置在这些地区。对于与蜀汉交界的关中一带,双方隔着茫茫秦岭山脉,不仅伐蜀路难走,而且还要把荆州及淮南前线的部队调到关中才行,太过于麻烦,成本太高,也不可取。蜀汉在汉中边境镇守也有大将魏延,所以曹丕没有偷袭蜀汉。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这一年六月前后,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闓,趁蜀国在夷陵新败、刘备病逝以及黄元叛乱的混乱时机,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他们杀死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又把接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越嶲郡则杀死了郡将焦璜,而牂柯郡则杀掉从事常颀,一起反对蜀汉政权。

公元223年六月,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与东吴重新修好并结盟,公元224年年初整顿军备,公元225年3月开始南征,并于本年秋天班师。

东吴没有对蜀汉出兵是出于多种考虑的:

第一:吴蜀刚刚重新结盟,这时候动手出师无名

第二:魏国经济、人口几乎等同于吴蜀总和,蜀汉刚经过夷陵打败,元气大伤,吴对蜀动手会给魏国可乘之机

第三:从时间上算南征仅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可能孙权想动手,军备刚完成,还没来得及发兵,诸葛亮就已经班师了,所以东吴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南征已经结束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真正历史上孟获并非是什么蛮王,他只是一个少数民族里非常有名望的豪强,汉族豪强雍闓和他的叛乱规模不大,诸葛亮只带了2-3万人去平叛,魏延、赵云这一类的开国宿将更是没参加平叛,所以孙权根本不敢轻易发兵蜀汉



识俊杰


结合夷陵之战后,魏蜀吴三国的局势,蜀汉反倒在随后的几年中,保持住了一定的安全局势。

公元222年,随着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军团伤亡惨重并且重新退回到益州地区,但得胜后的东吴由于战线过长,也无法实现两面作战,在获胜的同时反而主动遣使求和,在国家利益面前惨败后的刘备也选择了让步,在夷陵之战惨败后,蜀汉与东吴反而加进了外交关系重新形成了联盟,因此蜀汉政权与东吴的边界线保持了长达几十年的相对和平。



而这一时期,曹魏在肃清内乱和边患的同时,也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南下进攻蜀汉还是南下进攻东吴,结合国防局势,首先下手的恐怕就是东吴,尽管当时他的总体实力已经强过蜀汉。

蜀汉虽然经过夷陵之战伤亡惨重,但考虑到汉中西北一线山路险峻,蜀汉军团在这一期间已经无力北伐曹魏,但曹魏的大军在这一区域很难大兵团展开,虽然蜀汉以饱受重伤,但想在短期之内消灭蜀汉,对于曹魏而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随后魏蜀对峙数十年的原因之一,由于蜀汉军团在夷陵之战后,短期之内对曹魏已不构成军事威胁,曹魏可以更大胆的将自己的军事目标放到东吴。



在三年前偷袭荆州三郡之后,又在后期占领襄阳,东吴基本掌握除南阳郡以外的荆州全郡领土,实力大增,再考虑地缘和水利上的优势,东吴从荆州方向反对洛阳许昌形成军事威胁,在东吴威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曹魏要将重点的军事打击目标放在东吴,因此在夷陵之战后的数年,蜀汉反倒保证了国防上的安全,也可以集中全力处理国内的反叛势力,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就此开始。



事实上,即便存在外部的军事压力,也丝毫不影响蜀汉集团平息南中叛乱,南中地区虽然常年处于国中之国的态势,但地广人稀虽然有自治的本钱,但却难有威胁益州本土的压力,各路蛮族反叛军事力量,从事后诸葛亮消灭和收降的战果来看,也不过两万之众,由于力量的薄弱,诸葛亮也并没有集中全力对抗南中叛乱,只用不到3万兵马几个月时间就平息了南中一带的局势,动用的兵力甚至远远比不上几年前夷陵之战出动的军事力量,也保证了蜀汉兵团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边界的防卫,由于时间短兵力少,曹魏和东吴即便想趁火打劫,也来不及做好准备。

至此在经历了夷陵之战的惨败后,益州本土和南中地区开始恢复稳定,诸葛亮也终于可以开始积蓄力量,准备酝酿已久的北伐。


辽宁资深球迷


个人观点:

诸葛亮南征孟获的之前,吴国与蜀国结成了战争同盟共抗魏国!所以在那个时候吴国是最不可能进攻蜀国的!同时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如果放任魏国进攻蜀国,当蜀国灭亡的时候,吴国也离灭亡不远了!同时,由于蜀国地处蜀地,自古以来属于易守难攻的地方,正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所以魏国也不可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攻击蜀国。



我们遗忘的旧事迹


一者,刘备攻下汉中后,就像一个钉子镶在了曹魏西北地方,占据了很好的地形优势,曹魏其实是很难进攻蜀汉的,这一点从后期频繁防守也可以看出来。而东吴要打蜀汉也是只有一条路,打下永安才行,即使是水陆并进也要稿费巨大,毕竟蜀汉地势高。

二者,东吴与蜀汉有盟约,孙权甚知其理,并且东吴的实战能力其实还是弱于蜀汉的,即使是夷陵之战后。

三者,那个时间段,曹丕有事没事打东吴,他们也没有那个空来打蜀汉这个硬骨头。


恩佐Zidane


大佬们跟你解释的也差不多了,我来给你换个思路解释一下 三国时期对防御外族入侵很是重视的 总结起来就是我们自己打自己的跟亲兄弟打架一样 打得头破血流也没啥 但是如果外人想趁机进来搞事 那肯定还是会合伙揍外人的 比如在官渡大战时 袁绍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 边关守备外族的部队依然是不调动 任谁也担不起放外族入关这个名声


丶望穿丶秋水丶


南征是公元225年

1、诸葛亮南征前已经先派邓芝到东吴修好(公元223年),继续贯彻"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所以三足鼎立仍然存在,谁也不会轻举妄动。

2、南征从3月开始,5月已擒孟获,加上后续安排估计总共不超过半年,时间太短,曹军反应没那么快。

3、此次南征诸葛亮亲征,加上采取马谡攻心为上的攻略,对方也不够强大,所以基本算不得大战役,另外两方即使来了也占不到啥便宜。


趣味野史说


诸葛亮擒获孟获的时候,魏国和东吴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管蜀汉,刘备用大半个荆州换取汉中,也是留给诸葛亮以后北伐的基础,但是在刘备去世之后,蜀国的国力空虚,诸葛亮北伐也是频频遭遇困难,三国时期这三个国家都是相互制衡,魏国一方面要提防东吴的进攻,一边还要去筹划攻打汉中的计划,所以他两者不可同时兼顾。


树叶发黄秋冬来


刘备死后,刘禅上台,曹丕准备了五路人马打西蜀,诸葛亮早就做好了防御准备,所以曹魏、东吴没有偷袭西蜀,猛获不自量力起兵造派,而失败告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