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印度的“印太”:想象與現實

亞太日報評論員,亞太智庫研究員 蔡晶

印度對“印太秩序”的想象與願景

印度多次將印太表述為一個地理概念,而非戰略概念,更不是一個針對特定地緣、尋求主導權的同盟或集團。在印度對於“印太”的定位與構想中,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一,印度必須保持自身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地位以及絕對主導權。印度在經濟、安全等方面對印度洋有較大的依賴,一向維護自身在印度洋地區的主導地位,並將此作為其外交政策的底線之一。莫迪政府更是明確提出印度要成為印度洋的“領導”國家的目標。

第二,印太地區的自由、開放、繁榮與包容應當是一種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一點顯然是對於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謀求地區霸權意圖的一種隱晦的批評。

第三,亞洲的合作應取代亞洲的競爭。亞洲需要一個新的秩序,一種有別於美國的亞洲秩序。

事實上,印度的“印太願景”基本上還是“印度洋願景”,印度目前的戰略能力還不足以對太平洋地區有太多的涉足和考量。但其在話語層面的表述傳遞的信息是豐富的。

亞太日報觀察|印度的“印太”:想象與現實

很明顯,在之前積極發展美印關係的階段,美國賦予印度印度洋支點國家的戰略意義的誘惑是巨大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印度長期以來的“大國心態”。這種定位強化了印度在大國交往中的自信。因此,印度不斷地努力展現自身的“支點”地位,並竭力塑造和呈現自己地區乃至世界開明秩序的倡導者形象。

客觀來講,印度的印太願景和這些主張是積極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擯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尋求區域合作開放、包容的新秩序,並強調中等力量的作用,也是符合國際形勢與區域秩序發展趨勢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印度格外強調其在幫助地區國家應對恐怖主義和某些非傳統安全問題上重要作用,並顯然將自己想象為發展和變革的主導,這是帶有主觀性的。

基於“印度重要性”,尋求建立印太新秩序

亞太日報觀察|印度的“印太”:想象與現實

對於“印太願景”,印度並未停留於想象和話語層面,的確也投注了較多的行動。

一方面,印度積極開展與中國的合作,尋求在安全、經貿、外交等方面合作的可能,並積極致力於發展兩國在全球事務中的重要角色。印度國防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曼拉在11月11日的一個講話中明確提出,印度和中國在全球發展和問題方面都至關重要,兩國關係對全球事務影響深遠,因此兩國保持友好是重要且必要的,這對於全球和平發展以及正在崛起的亞洲都是有利的。此後中方和印方進行了多層次較頻繁的對話和磋商。比如10月22日,中印首次舉行執法安全高級別會晤,11月13日中印舉行第九次防務安全磋商,11月24日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等,就兩國安全和防務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溝通和探討,並對雙方進一步建立互信、加強合作、共築和平發展的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與亞洲其他國家的交往方面,印度也表現出了相當積極的態度。莫迪在6月1日第17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強調了印度與東盟和泰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與印度尼西亞升級為全面戰略伙伴,與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確立全面經濟夥伴關係等諸多對外交往中的舉措。7月10日,印韓簽署了升級版《韓印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除了探討兩國在防務和戰略領域協調行動的更多可能性之外,印方強調了兩國在確保地區和平與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並高調提出印度是朝鮮半島和平進程的利益攸關方。10月28日莫迪訪日,與安倍晉三舉行首腦會談,莫迪除了表示進一步強化兩國在安全及經濟方面的戰略關係,還明確表示加強兩國關係是“為了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有限的戰略信任與外交的謹慎與機巧

亞太日報觀察|印度的“印太”:想象與現實

印度雖然強調“自由 、開放、包容”的印太,但對於“印太”戰略的態度仍取決於其是否能在最大程度上符合印度利益。印度依然懷抱著印太構想的積極願景,但在行動上,已經有了新的方向。正如莫迪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所言,“解決之道不可能在保護之牆背後找到,而是擁抱變革,在接納改變的過程中尋求對所有人而言都公平的競技場。”

對於美國的“印太戰略”,印度逐漸降低了戰略信任度。因為對印度政府而言,特朗普政府不是積極的、負責任的合作者和戰略推進者,其一切行動均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對印度無論在經濟還是安全方面利益的關顧是有限和敷衍的。所謂的“印太支點”,只是一個噱頭而非承諾,更無從實現,更何況,印度對於美國在印度洋區域對印度影響力和利益可能造成的制衡和侵犯懷著極大的擔憂。因而印度從對美國全面歡迎,轉變為有條件地合作。

中印洞朗危機之後,“美日印澳”四邊機制(Quad)重啟。印度在其中的角色逐漸變得積極。印度尤其強調了印太秩序建構中“包容”的概念,同時在處理多邊外交問題上,表現出更謹慎的態度。一方面,充分考量與美日印澳合作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方式和尺度,對在印度洋各國開展港口建設的中國予以牽制;但另一方面,全面推進中印關係。作為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印經貿關係中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巨大,進一步鞏固和改善對華對話關係,維護周邊局勢的穩定和外交符合莫迪政府經濟發展和改革的目標和需求,對於人民黨當局的國內選舉及莫迪的連任也是極具說服力的實績。

總之,印度“印太秩序”的初衷,是提升自身大國地位,尤其是提高自身在印度洋的戰略地位和影響力,從而增加其參與大國博弈的籌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戰略舉措的穩定持中以及對外軟實力傳播的正向效應使印度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及發展的前景,並進一步提出兩國將重塑亞洲和世界的理想。但必須指出的是,雖然印度的“印太”願景是積極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印太不會是印度的印太,也不可能是印度主導的印太。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印度的國際影響力及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仍將是有限的,但莫迪所強調的“尊重、對話、合作、和平、繁榮”卻可作為亞洲共享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蔡晶,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心理文化學研究所副教授

亞太日報觀察|印度的“印太”:想象與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