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天冷了,八哥会多给大家推荐暖心的电影。

上次推荐了《生活万岁》( ),很多人说不敢看,怕看了难受。

嗯,这部电影确实让人心酸,不过真的很治愈。

比如这对盲人夫妻的生活,谁都会觉得他们非常艰苦。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可是,他们的生活明明处处是光啊。

你看他们一起相濡以沫的陪伴,就是世间最罕有的幸福。

即便碰杯根本看不到对方的杯子,他们也要举杯庆祝。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这样的小确幸,可以顺路治愈许多人的恐婚症。

而且安慰失意的人,也一直都是有技巧的。

最好的方法,从来都不是简单说——“你别难过了,生活那么美好,你矫情个屁啊”。

而是要说,“你看看我,老子天天六点起出门堵路上工作累成狗加班到半夜一天一顿饭,比你惨多了,你还说个啥?!”

看看别人的境遇,看看他们的应对方法,会更好的治愈你。

看看人家面对的天大困难,看看人家曾经那么苦,最后不也笑着过来了?

你看看渺小的他们都在一点一点往前走,你还有什么理由再堕落颓废呢?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广东,佛山。

黄忠坚,他其貌不扬,个子也小,但从小热爱舞狮。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他的梦想,就是开一家武馆,教孩子们练舞。

如果顺便能匡扶村子里的正义,那最好不过了。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为了挣钱求生存,小黄来到了佛山打工。

10年了,从打工仔干到了小包工头。

看似名头大,实则没什么差别,照样做着苦力,被人欠款,一年下来落不了几个钱。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但黄忠坚还是把梦想留在心里,无论在自己家里,还是回老家,他都会练习舞狮。

不过,这根本没什么意义。

用爱人张雪菲的话来说,小黄“没有长相,没有身材,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钱”。

但小黄却说,“我还有一个有要求的丈母娘啊”。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一句话,就让存着一肚子牢骚的雪菲笑了。

因为丈母娘一直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觉得小黄啥都没有,根本看不上这个女婿。

小黄去雪菲家跑了好几次,每一次都被丈母娘数落,他一直陪着笑脸,觍着脸,说着各种好话。

但他费劲力气,也没说服丈母娘。

不过这小两口有高招,先上车后买票,很快就有了孩子。

丈母娘这可没辙了,只能默认了这门婚事。

这下小黄开心了,名正言顺娶到雪菲,孩子也马上要出生了。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但开心劲还没过去,医院孕检报告上说,孩子有先天心脏病,长大后不能跑不能跳。

小黄有点懵,这都什么事啊,一个连着一个来。

小两口商量了许久,决定还是把孩子生下来。

为了筹借费用,小黄东奔西走,但他有自己的尊严:不向雪菲的父母开口借钱。

孩子生下来了,小黄看着孩子,悲喜交集.....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一天晚上大雨倾盆,雷电交加。

小黄在工地上,看看手机上关于先天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再看看外面的高楼,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新疆,阿勒泰地区,冲乎尔镇。

一位老人,天刚亮就起了床,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工作。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他名叫阿合特,做马具制作,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手工制作马鞍来维持。

但现在骑马的人越来越少,生意已大不如前,这项手艺也面临失传的危险。

虽然阿合特大爷早已到了该休息的年纪,他却根本停不下来,因为家里的难事实在太多了。

大儿子离了婚,不务正业,欠下一大笔债务,自己跑路了。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他的侄子患了肾病,小儿子准备捐肾。

阿合特支持小儿子,但小儿媳不干了,直接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还非要离婚。

这个家,到了要分崩离析的边缘。

债主上门催债,侄子急需治病,儿媳要离婚,全都火烧眉毛......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最近,雾凇节来了,阿哈特必须要赶制一批马具到集镇上卖钱。

天寒地冻,冰霜遍地,这个冬天,特别地冷。

人生,都是这么艰难吗?

人生很漫长,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呢?

《一百年很长吗》

2018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导演萧寒,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在B站上爆红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一百年很长吗》是萧寒以“人”为主题的第二部纪录电影,前一部则是15年的《喜马拉雅天梯》。

这次选了两个小人物,一南一北,一老一少。

他们共同点不多,除了没钱之外,都对快失传的手艺(舞狮、制作马鞍)有一种誓不罢休的坚持。

也许就是这种让人钦佩的执着精神,让他们对自己困难重重的生活,始终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说回小两口的故事,黄忠坚相貌平平,却一点都不自卑。

他贫寒清苦,却阳光开朗,还是个土味段子手。

他不仅很会哄妻子开心,也会耍宝说笑,化解生活的无聊和苦难。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雪菲领证时忍不住哭了,他说“你别哭,别人不知道以为是我胁迫你来的。”

孩子不健康,他说“治好了,不就健康了。”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他很拼,也很贫,贫嘴的贫。

经常说句俏皮话,开个玩笑,逗乐自己和别人,是他面对残酷生活的唯一武器。

在拍小黄一家日常时,电影画面都在抖,那是因为摄像机在抖。

摄影师已经笑到不行,小黄还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阿合特大爷,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任,主动维护亲情关系,担负起了不该由他承担的债务。

他找到了大儿子,用自己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了新希望。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阿合特大爷说,只要渡过这一关,这个家就能走上正轨了。

一年做上二十几个马具,还是村里数一数二的家庭。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对生活里的这些困难,阿哈特大爷说:

“是人就会有悲伤,那就唱首歌吧!”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在生活里能唱出歌的人,心里还是有阳光的。

在黄渤演唱的《一百年很长吗》主题曲MV中,有一句话,“有时候老天爷会给你一个笑脸,有时候老天爷会给你一巴掌”。

导演萧寒说他在拍的过程中,是“热眼旁观”,从不参与。

但他最后还是忍不住,在阿合特大爷这里买了一个马鞍,送上一点微薄的贡献。萧寒说:

“我很庆幸这些被我真切地记录下来。我把这一老一少,一南一北的两组人物呈献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世界上还有一群人是这样生活的”。

跟《生活万岁》、《无名之辈》一样,这又是一部小人物的史诗。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这些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

努力地活着,卑微又坚强地活着。

《一百年很长吗》英文名是,《Life is a Belief》。

翻译过来是这样:活着,就是一种信仰。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人一生的极限,也不过是一百年的光阴。

这一百年不算短,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个世界,很多人来了,很快又走了,就像我们看飞蛾扑火朝生夕死一样。

来到人世间走一趟,就必须要回答一个看似最简单,实则最难的问题——活着。

余华在《活着》序言里写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只要活着,什么都还有希望。

活着,是最大的运气,也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这个词充满了动量,但它的能量不是来自于过去或者未来。

活着,就是为了现在活着而简单活着。

活着,也不是追求生活上的富有,而是心灵上的平静。

它也不是来自于喊口号,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去见证眼泪的丰富,见证苦难的丰富种类,见证绝望的无处不在。

人生在世未必一帆风顺,但努力活着,才不负此生。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黄忠坚挣扎在社会的底层,他无比渺小,但从不轻易被击倒。

生活里的困难一大堆,他还一直坚持对舞狮的热爱和追求,哪怕再苦再累都没放弃。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日子太难了,但他仍旧保持坚定的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

陪伴了黄忠坚一年的导演萧寒,感叹着说:

“当我看到他的时候,就像看到了‘喜剧之王’,那个在生活里跑着龙套,却能够像打不倒的勇士一样去面对生活的人。”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一百年之后,可能我们都不复存在了,这个星球依然繁华依旧,流水潺潺,日出夜落。

它继续见证无数人的生命旅行,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一个一个的小人物们,或者留下了痕迹,或者了无痕迹。

致敬每一位为精彩生活努力而活的人,因为每一次的努力都会留下点印记。

正如影片片尾所说:献给你我,每一个在这个世界上努力活着的人。

这部真实扎心的纪录片很中国:每个死抗的成年人背后只有心酸

ps.《一百年很长吗》,电影院里正在上映。

跟《生活万岁》一样,它的排片也少得可怜,随时都可能会下线。

有心支持就好,也希望更多优秀纪录片能走进院线,毕竟国产纪录片的质量远远高于国产电影的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