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互聯網+已經變成一枚具有神奇魔力的藥丸,只要互聯網兵鋒過處,必會帶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比如,互聯網+出行,產生了滴滴,共享單車;互聯網+商品交易,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電商巨無霸;互聯網+餐飲,產生了美團,大眾點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難怪小米上市的時候,雷軍死活要證明,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是一家硬件製造公司,再不濟,也應該是互聯網+硬件製造公司。2010年4月6日,雷軍跟十來個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正式開始小米公司的創業。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如今八年過去,小米的路子似乎正變得越來越寬,雷軍想打造一個這樣的神奇的公司,圍繞手機+無限。這個無限,按照雷軍的野心,幾乎無所不包,既包括智能設備,音響、機器人、手環、筆記本電腦等等,也包括日常家用產品,電飯煲、電視、插線板、智能家居等,甚至還包括金融支付、影院娛樂,也有可能是房地產。

雷軍進軍房地產: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

11月5日,小米高調宣佈攜手華潤置地耗資26.57億元拿下北京昌平區的一個公建混合住宅項目地塊。從位於小米總部附近的地理位置來看,這個地塊有可能用於小米建設辦公大樓甚至小米員工的福利住房。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當然,“曾想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的雷軍,難免又讓網友充滿了小米是否進軍房地產的想象。實際上,雷軍對於房地產業的興趣由來已久。早在數年前,雷軍就自信滿滿地表示,“我曾想把房價幹到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2014年,雷軍表示房價水漲船高,房地產業可以用小米的互聯網思維蓋樓,即一群有意向的購房者,聚在一起籌錢拿地,然後按照設定好的戶型,將工程外包給建築商,減少層層利潤。這讓很多人以為小米將進軍房地產業,隨後雷軍馬上在微博上澄清。

同年9月,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以1億元投資長租公寓品牌“YOU+國際青年公寓”。據說,當時經過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的牽線搭橋,雷軍只花5分鐘就敲定了這筆投資,並決定擔任YOU+國際青年公寓的顧問。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2015年以來,小米拿地的消息也越來越多,與房地產業似乎只隔著一層窗戶紙了。比如2015年8月,小米拿下廣州琶洲A區AH040238地塊和AH040239地塊,宗地總建築面積約9.6萬平方米,耗資約12億元。

2017年3月,有媒體爆料稱,小米有同萬科進行合作建房的意向。但一個月後,萬科否認和小米有合作建房的意向。

但地產圈的很多人對於雷軍的理想並不買賬,比如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北京衛視訪談時曾表示,“雷軍的說法完全是太美好的想象,房地產的平均毛利率只20%至25%,不管有沒有互聯網,對房價是不能起到決定的作用。”

倒是一直充滿危機感,主動尋求變局的萬科董事局主席鬱亮認真考慮過雷軍說的話,“擔心未來會不會出現類似小米一樣的攪局者,以互聯網思維打破舊秩序,取代現有的地產行業模式。”

回到小米與華潤置地的此次合作,從小米本身來說,其有“互聯網+”的創新思路,在和地產業務結合方面有較好的表現。而對於華潤來說,其本身也需要導入互聯網的資源,進而在智慧社區等方面形成更好的產品線。兩個企業拿地,既降低了土地成本,也有助於後續其他業務的合作。預計後續積極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形成創新類的開發和經營模式,是大趨勢。尤其是在一些商業地產和社區經營等領域。

當然,無論小米是否進軍房地產,網友們已經忍不住打趣起來:“支持雷總,蓋的房子全國統一價1999”,“小米的每套公寓永遠只掙5%”……

小米生態鏈:喜憂參半

小米手環、移動電源、平衡車、米家智能家居套裝…一件件智能產品背後,華米、紫米、納恩博、綠米等一批小米生態鏈企業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小米通過投資和管理建立了由超過210家公司組成的生態系統,其中超過90家專注於研發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費品,連接超過1億臺設備,小米IoT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聯網平臺。

2018年,可以說是小米集團以及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的“豐收年”,今年年初,小米生態鏈企業華米科技先於小米集團在美國遞交了IPO招股書。5月,小米同時在內地上海和香港遞交IPO招股書。緊接著,8月,雲米科技也在美國納斯達克遞交了IPO招股書。

8月22日,小米集團公佈了上市以來的首份財報——2018年二季報,財報顯示,2018年二季度,在小米手機業務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均強勢增長的情況下,手機業務佔總收入的百分比在下降,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佔比在提高。

在小米各業務分部中,IoT及生活消費品的增長最為突出。2018年第二季度,該分部收入達103.79億元,同比增長104.3%。而IoT及生活消費品的爆發式增長,主要來自於現有產品的熱銷。其中,智能電視和筆記本電腦等主要IoT產品的銷售收入,由2017年第二季度的16.9億元大漲147.2%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41.78億元。

根據奧維雲網數據,小米智能電視於2018年第二季度出貨量位列中國第一。財報顯示,2018年2月小米在印度推出智能電視,並迅速取得顯著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同比增長超過350%。

此外,小米在2018上半年陸續推出創新IoT產品,如小米VR一體機和小米手環3。其中小米VR一體機被時代週刊評為2017年最佳發明之一。小米手環3和小米8同期發佈,創下了17天后發貨即破100萬的紀錄。

在這些耀眼的成績背後,其實小米的整個生態鏈依然是喜憂參半。

首先,作為小米的主營業務手機依然擺脫不了低端機的品牌形象。2018年第二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為每部人民幣952.3元。另外一個問題是,小米手機的增長依然主要來自海外,IDC 數據顯示,小米二季度在中國市場只取得了 2% 的同比增幅,為“華米OV”中的最低值。在主力市場——印度,小米雖然維持了第一的位置,但其和三星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相比以往,小米的增長越來越依賴於廉價手機。

第二,雷軍鼓吹的互聯網業務依然是低迷又迷茫。互聯網業務在小米營收中的佔比也在逐漸下降。小米互聯網服務的收入主要來自幾部分:廣告、金融及其他增值業務。

廣告方面,小米可以說已經是盡力了,各個應用、系統界面都能看到小米開放出的廣告位置,但在 Q2,小米廣告出現了 P2P 廣告“爆雷”的負面事件,這背後也反應了小米互聯網業務的盈利焦慮,P2P 廣告向來大手筆,為了營收,導致平臺接廣告飢不擇食。金融方面,小米流量變現能力較弱,再加上如今監管趨嚴,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第三,小米股價跌跌不休。在長達一個季度的時間內,小米股價持續破發,且跌幅不斷加深。在7月18日,小米股價達到最高點22.2港元后,其股價一路下滑。9月21日,以跌破發行價16.8港元為起點,小米日K圖呈現出斷崖式下滑的態勢。小米集團股價徘徊在12.1港元左右,遠遠低於17港元的發行價。小米上市100天,市值蒸發2300多億港元(約300億美元)。

小米打造了一個幾乎無所不包的所謂生態鏈。很顯然,雷軍想把這些生態鏈企業整合起來,以手機為核心,把所有產品串聯起來,一鍵解決用戶對所有智能產品的控制,甚至包括用戶的智能居家系統。圍繞手機,所有小米旗下的產品可以進行契合和互動,手機就成為這些產品的CPU,可以進行隨心所欲地進行控制、監測和使用。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首先,對所有產品的串聯和控制,需要強大的操作系統,需要完善的軟件,強大的後臺處理能力,還需要數據分析能力,對手機這一核心大腦的性能要求變得特別高。但是恰恰不爭氣的是,小米的手機無論從性能到品牌定位,總是那麼差強人意。

從不斷拿地,看小米到底想要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小米拿地,已經並不是第一次。無論小米是否真實進入房地產,雷軍的意圖,顯然是希望通過小米在資產(土地)領域的儲備和沉澱上有所表現,促使小米對資本市場而言,可感知價值更高。

有分析人士曾經這樣分析小米上市前後,對於雷軍而言,他的豪情與失落:


雷軍的野心:手機+無限的機會與困局


雷軍持有小米31%的股份,按照目前將近500億美元的故事,雷軍身價近160億美元,在科技富豪榜裡面,也已經是排名很靠前。雷軍早已經財富自由,他追求的肯定不是錢本身,但身價代表著江湖地位。以160億美元的身價,雷軍排在馬雲、馬化騰後面,和李彥宏、丁磊的身價量級差不多。

但是,如果按照小米上市之初所鼓吹和夢想的1000億美元的估值預計,在身價上雷軍是可以和馬雲、馬化騰平起平坐的。但是,當現實地位退到第二梯隊,會產生巨大的失落。

雷軍太想證明自己了,所以他想要的是一個更加龐大的小米,更加被投資者認可和看好的小米,一個市值更高的小米,所以這麼多年來,小米不斷擴展,不斷疊加,不斷描繪偉大的藍圖夢想,甚至不斷創造概念,創造新的機會點和增長點

但是,從現實來看,尤其從投資者,股票市場對小米的表現來看,大家並不認可當下小米的戰略路徑和戰略企圖。

第一,小米的多元化邊界太過廣泛,無所不包的產品導致小米並沒有產生極致的爆款產品,而且紛繁複雜的產品也會極大地透支小米的品牌資產。

第二,當目前的能力不足以支撐偉大的野心的時候,更加需要聚焦和專注。比如,在雷軍所謂的物聯網和生態鏈這個概念上,小米需要創新和創造,尤其在軟件開發和技術突破方面。

股市總是晴雨表,股票的價格反映了投資者對一家公司的認可和未來的預期。上市三個多月,小米股價一路下跌,無非兩種可能性,第一,這家公司確實沒有前途;第二,這家公司太超前了,市場還沒讀懂。希望小米屬於第二種。但是在當下對小米來說,更加需要聚焦,更加需要務實,迫切需要做好主業手機業務,砍掉多餘的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做戰略收縮,打造極致爆款。

結束語:做務實小米,步步為贏

從飢餓營銷到2000億美金估值的大肆營銷,再到拿地的戰略幻想與迷失,小米被概念和花招過度包裝,而股價一路下跌,主營產品手機卻鮮有讓人驚豔的產品——即使相較於華為來說也差距甚大,今天縱觀看來,小米似乎正在成為一家極不務實的公司。

八年前的雷軍應該也沒想到,內斂務實的自己,竟然會變得如此愛講大話。很多事情,說得太過,最終會給自己埋下苦果。小米還是用戶及產品驅動的公司,但經常給人一種營銷和公關驅動的感覺;營銷和公關能力強的公司,經常會用營銷和公關掩蓋其它問題。

作為中國最大的獨角獸公司之一,也是規模最大、最早起步、堅持時間最長的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製造公司,小米在一開始被寄予極大的希望,但是,隨著認知的偏差以及在業務領域的失焦,小米不斷在升降之中起伏。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小米需要更加務實和專注,把藍圖瞄準三到五年之內可實現以及如何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