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模式到底行不行?

姥爷影像库


作为共享经济的一颗明星,共享单车曾经无比辉煌,还成为了引人为傲的中国新四大发明,但是,光环之下的共享单车却迅速迎来了转折点。

如今,共享单车整个行业凋零,即便是行业两大明星企业也星光暗淡。Ofo小黄车举步维艰,摩拜早已经卖身给了美团,只有后起之秀的哈罗单车还风光无两。

应该说,正如很多媒体评论的,共享单车行业野蛮生长、漠视责任、速兴速衰,让很来很有前途的行业成了昙花一现,但是,就整个行业来说,未来依然光明,只是,倒下的成了先烈。

据《财经》消息,ofo员工正在陆续搬离位于中关村广场的理想国际大厦的北京总部,而此前更多多次传出其被收购的传闻。10月30日,ofo宣布正式从日本和歌山市退出,在此之前,ofo已被曝出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地市场撤退。

按照一些媒体的报道,2018 年上半年,ofo 供应商上海凤凰、摩拜供应商信隆健康的收入均下滑。为摩拜单车提供自行车配件的信隆健康情况类似,2018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75 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减少 25.86%。这些结果,应该也是共享单车行业退潮的结果和表现。

2018年4月,摩拜身背 10 亿美元债务卖给了美团。小黄车ofo则取消免押金,App 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继续艰难地维持着独立运营权,或在待价而沽。总之,大家过的都不好。

2018 年上半年,ofo 曾经以共享单车为质押物,通过股权与债券并行的方式获得了阿里 8.66 亿美元的融资。

2017年9月,摩拜单车先后宣布与首汽约车、嘀嗒拼车达成战略合作,在客户端推出网约车服务,并打算向平台化方向扩张,但互联网公司的传统能力让其在运营方面无能为力,并没有完成自己的战略设想。

2018 年8月,多部门联合出台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共享单车的定位、停放、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规定,这也让共享单车的运营变得比拉客重要,让素来以轻运营来快速成长的互联网思维们难以是从。

共享单车是依靠资本的力量强行催熟的,但随着资本市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淡,共享单车游戏玩不下去了。据中投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场完成募集资金的规模达到1342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18上半年仅为341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清科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上半年融资总额3800亿元,比起2017年上半年的8600亿,降幅达56%。

同时,共享单车想着复制网约车的辉煌,但却缺乏双边效应,更没有用户粘性形成,本来希望靠着微信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发展起来,结果,手机上网用户遭遇天花板,头条系也抢走了流量风头,直接导致了后来摩拜单车无法继续向上发展,陷入到了苦战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后知后觉的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入局,投资哈罗单车和永安行,利用自身芝麻信用免押金的优势以及稳扎稳打的强运营阿里巴巴系的能力,逐渐脱颖而出,收拾了共享单车残局,基本获得了整个市场。

在这场共享单车大战中,失利的有ofo小黄车以及摩拜的创始人团队,但后台的微信以及滴滴也不是胜利者,这也让此前A和B打架干掉C然后垄断市场的互联网抢占市场模式首尝败绩。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以共享单车市场争夺为样板,此后的互联网创业市场已经不再是资本烧钱的天下,强运营能力将成为致胜的关键。那些此前希望靠自己其他领域的强利润获取进行各行业投资,然后连接所有,成为去中心化的中国经济的核心中枢的想法彻底破产了。


马继华


闲置资源的共享这本身是很好的,可如果没有合理的管控闲置资源却成了城市污染的又一来源。

第一、摩拜、ofo等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从实际上来看,这些共享单车只是向用户短期出租给用户使其拥有短暂时效而所有权在商家手中的单车。这是一种租赁模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等。是一种“废物利用”,而现在的共享单车却是在制造大量的废物。只管收押金或者拉投资,慢慢地偏离了成立共享单车的初心。

第二、我国现在的路况

共享单车当初的目标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本来是为了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可没有具体的行规而是采用无桩停放模式随骑随走,放在划白线的公共停车区域就好了。可很多地方根本没有停车区域又或者停车区域远远不够。

于是共享单车“尸横遍野”地被抛弃了,反而使得交通和道路变得更加拥堵。

第三、国人素质

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了很多人,却也再次揭露了国人的素质问题。很多单车被破坏,乱摆乱放甚至占为己有,在没有监督和管控的情况下,带来的问题比比皆是。

而且在共享单车报废之后的处理方式也是让人无奈,商家完全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而一味地想要用投资商的钱来补自己的坑。

现在所剩下的共享单车品牌已寥寥无几,竞争过后该想想如何完善了。


镁客网


共享单车是网络新兴起一种创新模式,刚开始出现时是经济热门话题,共享经济一时风头无两。只要跟共享经济搭边的,都能获得大笔资金投资,半年下来,市场上出现几十个品种共享单车。随着共享单车的竟争白热化,实力跟不上的,逐渐被淘汰。最好市场上只剩下摩拜、ofo,小蓝车、等巨头。但是我们发现摩拜,、小黄车他们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一直是靠融资来支撑。单靠押金,公众出行的收入并不足以弥补它们的支出。直到摩拜被美团收购的那一刻起,摩拜还欠着10亿美元的外债。ofo如果不是有阿里巴巴巨头在后边支撑,估计早已在破产的边缘。可以说共享单车没有好的盈利模式,是无法在市场上存活下去。


标标分享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反问一下,如果不行,为什么阿里领投ofo?投了ofo后,又继续投资哈罗?如果不行,为什么美团要收购摩拜?


可见共享单车的模式还是可行的,但目前的可行只是对战略投资人而言的。

1,对阿里而言,阿里投资共享单车哈罗和ofo是因为共享单车是高频的线下支付入口;是因为共享单车能为芝麻信用提供使用场景。线上流量红利见顶,转战线下争夺线下流量是必然趋势!

2,对美团而言,美团收购摩拜,加上现在正在做的美团打车,能完善其出行板块,从而有利于打通其生活服务生态。其目地之一,增强与滴滴竞争出行市场的实力;目的之二,讲新的故事为上市提升估值。

所以对此类战略投资人而言,共享单车模式是有利的可图的经济模式!

对创始团队和财务投资人而言,可能共享单车模式不行。摩拜单车卖身美团,就是股东大会商议投票的结果。早期财务投资人纷纷套现离场,创始团队胡玮炜,幕后老板李斌也同意卖摩拜。这似乎能够说明共享单车的模式已经失败了。作为共享单车巨头的摩拜尚且如此,其他陪跑的小品牌共享单车能好到哪里去?


作为战略补充,共享单车在巨头的布局中还有积极作用;但是作为单独的企业发展模式,不盈利还烧钱的共享单车,显然已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Monzier


康旭科技发现和分享互联网科技信息

共享单车模式到底行不行?支付宝、共享单车、高铁、网购,被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由此可见,共享单车是很受欢迎的。


当人们遇到“打车感觉太近,走路又感觉太远”的时候,共享单车出现了,刚好满足了人们对“不近不远”的这段路程的需要。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相对提高,骑单车来进行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市场角度来看,对共享单车是有需求的,而且这个市场还很庞大。现在质疑共享单车,就跟当初质疑打车平台是一样的。一旦互联网有新商机涌现,就会大量人加入进来,然后各种问题全面爆发。经历市场洗礼后,优胜劣汰最后剩下的就是赢家。



共享单车的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现在处于市场初级阶段,等到市场稳定包括相关政策出台后,相信共享单车的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点赞是最好的鼓励,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

康旭科技


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管理问题,是运营系统的设置问题,是成本控制能力问题。

共享单车,本质上是用网络技术运营单车租赁,满足了市场短途出行需求,是一种发挥新技术实际作用的新兴业态,不仅具有商业价值,也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所有的新生事物都需要磨合,新的业态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随时调整优化运营。在这些本来就无依无靠艰难探索过程中,再遇上需要快速抢占先机市场,碰上烧钱对手的围追堵截,模式就肯定要走样,甚至跑偏入不敷出进退两难了。

不过,一切尽在资本掌控中吧,不看好也不会一路ABCDE的,遥控单车本身使用起来都是不错的,系统运营设计都有非同一般的功力,不可否认。假以时日,对大家来说,是很好的出行选择,费用也基本可以接受,运营方费心经营好就是了。不是模式不行,是行的模式没有运行出来,所以,换人就是了😜


个性定制系统


共享单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模式,只不过现阶段的竞争太过激烈了。换个角度想下,如果共享单车是政府经营推广的,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浪费了。市场竞争不是说不好,但最近这样恶性竞争什么好东西都会糟蹋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