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拾柴火的日子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弓長章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七十年代以前,家裡每天做飯都是用木柴和枯草的。一日三餐,灶臺的進柴孔張著血盆大口,要吞下許多柴火,才能將一大家人的飯菜做好。廚房的旁邊有一個專門的柴火間,用來堆放柴火。柴火間長年累月都要保證有足夠的柴火用於做飯,一大家人的吃飯問題,可不能斷了炊煙。

城裡人的所有柴火,都是要買的。差不多沒有多少柴火了,奶奶都會到縣城叫半片街的地方,左挑右選的買一擔柴火回來,嘴裡常常囔囔自語,又花了多少錢,日子不好過啊等等。

為了少花一點錢,奶奶叫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週末到郊外拾柴火。就這樣,從五、六歲開始,每一個週末,我都會揹著籮筐,跟著哥哥姐姐們,到郊外拾柴火。

那時候拾的柴火,種類不少。樹上的枯枝,地下的柴根,樹林裡的落葉,松樹下的松針等等,只要能夠用於做飯,我們都往家裡搬。雖然不能解決做飯的全部問題,但每一次揹著一籮筐的柴火回家,心裡總有一些滿足,為自己的行為感動。覺得小小年紀的自己,能夠為家裡盡一些力,還不錯了。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耙松針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用竹耙子耙松針,是比較容易的。我們兄弟姐妹幾個人,每人拿著一個竹耙,揹著一個籮筐,往附近的山上走。因為耙松針的小孩子多,所以耙松針也越走越遠。有時候還會被看山的人趕,因為他們也需要松針用於做飯。

有一次,姐姐、表哥和我三人,到一座山上耙松針。可能離城裡遠,山陡路滑,這裡的松針又多又厚。我們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就將松針裝滿了籮筐。正準備下山,突然一聲大喝: 站住,誰讓你們耙松針的? 一位看山的大漢從天而降,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讓我們將松針揹回家,除了沒收了我們的松針,還將我們的籮筐用力扔到了山下。並且警告我們說,以後再到這座山上耙松針,他見一次打一次。

狼狽下山。好不容易找到籮筐,哭喪著臉空手而歸。

從此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去那座山了。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鉤枯枝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鉤樹上的枯枝,首先要有工具。我們用一根長長的竹竿,細的一頭用鐵絲綁上一個鋼筋做成的鐵鉤,鉤枯枝的工具就算做好了。帶上工具,揹著籮筐,我們出發了。

記得當年公路兩旁,基本上種的是桉樹。每年秋天,桉樹上的枯枝多,而且樹皮也會脫落。我們來到郊外,找一棵枯枝多的桉樹,先將枯枝用竹竿做成的工具,一根一根鉤到地上。把可以剝開的樹皮,一塊一塊的剝下來,完成以後再裝進籮筐。大家的籮筐都裝滿了,我們便高興的滿載而歸。

碰到比較大的樹,竹竿不夠長,就需要一個人爬到樹上去鉤,才能完成任務。上樹的通常是表哥,只見他用竹竿鉤住一根樹枝,順著竹竿,三下兩下就上樹了,猴子一樣的靈活。

慢慢的,公路兩旁的樹都讓大家鉤完了。我們只好到附近的山上,尋找枯枝多的樹木。

有一次,在一座山上,我們找好了一棵枯枝多的大樹。但往樹上看去,發現有一個馬蜂窩。表哥說,只要不驚動它們,沒有關係的。萬一碰到了,大家也不要慌張,千萬不要跑,爬在地上,馬蜂不會叮你的。

小心翼翼的鉤著,還真是,沒有驚動蜂窩。眼看就要結束了,發生了意外,捅到馬蜂窩了。

表哥大聲說,臥倒。

我一下子大腦不聽使喚,一陣慌張,拔腿就跑,結果被野蜂追了上來,叮了好幾個包,一路哭著回家。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七十年代初期,政府為了封山育林,開始推廣燒煤,我們結束了拾柴火的日子。

一段經歷,總有存在的理由。感恩每一段歲月,讓人懂得了生活的不易。

懷念,珍惜,憧憬。

記憶|拾柴火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