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奇俗:叫魂兒

鄉間奇俗:叫魂兒

在我們還是呀呀學語,蹣跚學步的小時候,經常會在外面讓野貓或者大狗嚇得大哭的。每每這樣時母親總是一面把我們扶起來,一面摸著小腦瓜:沒事的,沒事的,叫叫就好了,接著便會念叨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

鄉間奇俗:叫魂兒

又或者,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孩子突然從夢中驚醒,大喊大叫。再就是發高燒說胡話時,母親總是說:“這孩子嚇著了,快叫叫,快叫叫”。她們會在第一時間給叫叫,這裡所謂的“叫叫”其實就是給孩子“叫魂兒”。

叫魂,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一輩傳一輩,叫魂是母親的專利,一般都在晚飯前後。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點燃之後就開始喊,喊的時候要帶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嚇掉魂回來了沒有?”狗娃媽門外喊,狗娃爹在睡房裡答“狗娃嚇掉魂回來了。 ”門外的人喊一聲,睡房的人應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數八腔。喊聲由低到高,悠揚高昂,顯示出父母對受驚嚇的孩子關切的心情。凡是那個年代過來的孩子都被母親叫過魂兒,所有的母親也都給自己的孩子叫過魂兒。鄉間奇俗:叫魂兒

叫魂”不是迷信。中國民間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可以說是老百姓歷年來共同的經驗總結。有些事,譬如叫魂,都知道怎麼做,就是說不出裡面的道理。小孩子尤其嬰兒的“丟魂”似乎和大人們的走神類似,大人花點時間可以自己緩過來,或者別人拍一下就立馬回神。

但小孩不同,他們正在形成各種自己的意識,看到的世界完全和大人不同。他們對世界萬事萬物充滿好奇。一開始只接受些簡單的形狀、柔和的聲音、中性的顏色,柔和的光線等。一旦某個尖銳且短促的聲音,某種特別的形狀,某種意外的光線超出他能接受的意識之外,便會一直停留在那個段區域,反覆琢磨、反覆琢磨。以致於後來聲不能表現出他該有的常態出來。這或者就是常說的“掉魂”,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家之言。鄉間奇俗:叫魂兒

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懂他的人,拿著他熟悉的東西來分散他注意力,叫“醒”他。也就是說為什麼是母親的專利呢?因為她們經常帶孩子,對孩子的心理最瞭解。又為什麼“叫魂”要有孩子熟悉的東西?因為他接觸過,容易引孩子注意力。

有人說其實不叫也不會醒,這要要看他受驚嚇程度,小孩子畢竟不同大人,他們接觸事物少,不像大人那麼容易判斷出來。嚴重的話小孩子都害怕,所謂“嚇破膽”。甚至會影響他的腦子正常發育,後來可能稱為傻子,最嚴重孩子會夭折。鄉間奇俗:叫魂兒

所以老人們會告訴剛當父母的年輕人:有小孩天黑要記得關門、天黑不要抱孩子在外邊,不能給孩子看恐怖片,有孩子在時,不要大喊大叫。又或者開個玩笑,如果一個相貌醜的人去稀罕某個孩子,這時就會有人說:你那麼醜不要嚇著孩子,都是一個道理。孩子正在形成對世界萬事萬物意識,要從他最低能承受的極限讓他慢慢接觸。鄉間奇俗:叫魂兒

一位很好的夥伴給講了一段往事,說他那年也就是六七歲,是個秋天,村裡來放電影的了,父親抱他去看電影。電影散了以後,在回家的路上,他指著村前的一片荒地對父親說:“你看,前面那裡真熱鬧,幹啥的都有!你看,那幾個人光腚在井臺上打水.....”。這個畫面一直到現在還存在他的腦海中,幾十年過去了,一直沒有淡忘掉。現在感覺,那個畫面有點像《清明上河圖》。他說他父親沒有文化,迷信思想很嚴重。當時也嚇傻了,原來是他用手指的地方,是農村裡的一個土地廟,就是村裡死了人,都到那裡去“報廟”的那種土地廟。

回家以後又喊又鬧,說著一些不著邊際“鬼話”,這下子,可嚇壞了他的父母,他們又是叫魂兒,又是找先生給他看。他說一直到現在,也不知道父母用什麼方法把他治好的,一點後遺症也沒有留下。鄉間奇俗:叫魂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