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奇俗:叫魂儿

乡间奇俗:叫魂儿

在我们还是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小时候,经常会在外面让野猫或者大狗吓得大哭的。每每这样时母亲总是一面把我们扶起来,一面摸着小脑瓜:没事的,没事的,叫叫就好了,接着便会念叨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

乡间奇俗:叫魂儿

又或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突然从梦中惊醒,大喊大叫。再就是发高烧说胡话时,母亲总是说:“这孩子吓着了,快叫叫,快叫叫”。她们会在第一时间给叫叫,这里所谓的“叫叫”其实就是给孩子“叫魂儿”。

叫魂,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一辈传一辈,叫魂是母亲的专利,一般都在晚饭前后。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点燃之后就开始喊,喊的时候要带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吓掉魂回来了没有?”狗娃妈门外喊,狗娃爹在睡房里答“狗娃吓掉魂回来了。 ”门外的人喊一声,睡房的人应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数八腔。喊声由低到高,悠扬高昂,显示出父母对受惊吓的孩子关切的心情。凡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孩子都被母亲叫过魂儿,所有的母亲也都给自己的孩子叫过魂儿。乡间奇俗:叫魂儿

叫魂”不是迷信。中国民间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可以说是老百姓历年来共同的经验总结。有些事,譬如叫魂,都知道怎么做,就是说不出里面的道理。小孩子尤其婴儿的“丢魂”似乎和大人们的走神类似,大人花点时间可以自己缓过来,或者别人拍一下就立马回神。

但小孩不同,他们正在形成各种自己的意识,看到的世界完全和大人不同。他们对世界万事万物充满好奇。一开始只接受些简单的形状、柔和的声音、中性的颜色,柔和的光线等。一旦某个尖锐且短促的声音,某种特别的形状,某种意外的光线超出他能接受的意识之外,便会一直停留在那个段区域,反复琢磨、反复琢磨。以致于后来声不能表现出他该有的常态出来。这或者就是常说的“掉魂”,当然这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乡间奇俗:叫魂儿

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懂他的人,拿着他熟悉的东西来分散他注意力,叫“醒”他。也就是说为什么是母亲的专利呢?因为她们经常带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最了解。又为什么“叫魂”要有孩子熟悉的东西?因为他接触过,容易引孩子注意力。

有人说其实不叫也不会醒,这要要看他受惊吓程度,小孩子毕竟不同大人,他们接触事物少,不像大人那么容易判断出来。严重的话小孩子都害怕,所谓“吓破胆”。甚至会影响他的脑子正常发育,后来可能称为傻子,最严重孩子会夭折。乡间奇俗:叫魂儿

所以老人们会告诉刚当父母的年轻人:有小孩天黑要记得关门、天黑不要抱孩子在外边,不能给孩子看恐怖片,有孩子在时,不要大喊大叫。又或者开个玩笑,如果一个相貌丑的人去稀罕某个孩子,这时就会有人说:你那么丑不要吓着孩子,都是一个道理。孩子正在形成对世界万事万物意识,要从他最低能承受的极限让他慢慢接触。乡间奇俗:叫魂儿

一位很好的伙伴给讲了一段往事,说他那年也就是六七岁,是个秋天,村里来放电影的了,父亲抱他去看电影。电影散了以后,在回家的路上,他指着村前的一片荒地对父亲说:“你看,前面那里真热闹,干啥的都有!你看,那几个人光腚在井台上打水.....”。这个画面一直到现在还存在他的脑海中,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淡忘掉。现在感觉,那个画面有点像《清明上河图》。他说他父亲没有文化,迷信思想很严重。当时也吓傻了,原来是他用手指的地方,是农村里的一个土地庙,就是村里死了人,都到那里去“报庙”的那种土地庙。

回家以后又喊又闹,说着一些不着边际“鬼话”,这下子,可吓坏了他的父母,他们又是叫魂儿,又是找先生给他看。他说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父母用什么方法把他治好的,一点后遗症也没有留下。乡间奇俗:叫魂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