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證券敲鐘,老牌券商靠什麼開啟新徵程

長城證券敲鐘,老牌券商靠什麼開啟新徵程

2018年10月26日,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股票代碼:002939。這家成立二十三年的老牌券商,終於完成了自己的IPO。

根據長城證券招股書披露,本次IPO共計發行股票約3.10億股,每股發行價為6.31元,合計募集資金19.58億元。本次公開發行募集的資金,長城證券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資本金,發展主營業務。

二十三年積澱一朝勃發

長城證券於1995年11月在深圳組建,是一家擁有二十三年曆史的老牌證券公司,股東涵蓋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截至上市之前,長城證券的股東有23家,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參股,可以稱得上具有較為均衡多元的股東結構。

2002年,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入主長城證券。目前,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為長城證券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老牌綜合類證券公司,長城證券經營範圍覆蓋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代銷,代銷金融產品等,形成了多功能協調發展的金融業務體系。

據資料,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長城證券總資產435.10億元,淨資產144.71億元,淨資本110.86億元。目前,長城證券擁有員工3000多人,擁有12家分公司、109家證券營業部,旗下控股寶城期貨、長城投資、長城長富等多家子公司,同時是長城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兩家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

宏觀調整期的穩健發展

整體來說,長城證券的業務經營風格屬穩健型,創新業務的開展也相對保守。在如今中國資本市場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下,長城證券平穩甚至稱得上優異的業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此。

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長城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3.75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12億元。

長城證券敲鐘,老牌券商靠什麼開啟新徵程

(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益致辭)

顯然,這個成績難言驚豔,但是放眼目前宏觀經濟進入調整階段,金融監管日趨加強、金融行業整體普遍低迷的大環境,長城證券這樣優於行業平均水平的經營業績,已經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再極端一點說,在行業普遍不景氣甚至被“寒冬說”充斥外部環境的時刻,穩健,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此外,據長城證券公告,僅2018年公司就分別在三個資深機構評選中,獲得8個獎項,獲獎內容包含中國最佳券商分公司、中國區十佳資產證券化投行、2018最佳ABS產品等。

招股書顯示,長城證券各項經營資質齊全,擁有良好的業務發展基礎。在此基礎上,長城證券以穩健的經營風格,腳踏實地的發展傳統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資本中介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及資產管理業務。

行業洗牌下的轉型挑戰

長城證券表示,募資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將重點用在加大資本中介業務的資金配置規模;擴大資本型業務的投資規模;增加和優化網點佈局、建設非現場服務平臺,提升經紀業務整體實力;增強投資銀行承銷能力;加快互聯網金融建設;加大對子公司佈局,積極拓展境外業務;培育其他創新型業務;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提升後臺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

顯然,上市僅僅是個小目標。“募資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將業務做大做強,成為行業執牛耳者,才是長城證券的最終目的。

在招股書中,長城證券坦陳,其融資渠道受到了限制,導致目前長城證券的淨資本規模已經不能滿足其業務發展需要。

而這背後不得不被重視的是,目前國內券商的主要傳統業務依舊是證券經紀業務,長城證券也不例外。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其經紀業務收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高達62.86%、51.83%、58.3%及57.93%。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長城證券穩健發展策略的結果,但不得不承認,在牛市時,這樣的收入結構對券商來說無疑是“躺著賺錢”,而當熊市來臨,在佣金戰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證券公司傳統的證券經紀業務的吸金能力已經開始呈現出下滑態勢。

長城證券就是典型的案例。長期以來,長城證券的平均佣金費率也呈下降趨勢,且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015-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長城證券平均佣金費率分別為0.0392%、0.0294%、0.0274%和0.0277%,行業平均佣金率分別為0.0497%、0.0379%、0.0336%和0.0316%。

在這樣的情勢下,以長城證券為代表的中型券商通過低佣金去獲得客戶資源的狀況將難以為繼,在未來,如果想要取得長足發展,就必須開發新的盈利點。而隨著金融開放的持續推進,諸如“滬倫通”、CDR等都可能為券商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這些也將是國內券商以及外資控股券商未來主要的爭奪戰場。

長城證券敲鐘,老牌券商靠什麼開啟新徵程

本次IPO,如若真如長城證券所言,能夠“拓展融資渠道”,繼而積極拓展經紀業務之外的各項業務,則將成為其在當下轉型關口上的有力助推,以及推動公司發展的集團化、特色化和國際化發展的良好契機。長城證券能否順利抓住這一契機完成業務的轉型跨越,還需靜待市場給出答案。

全面挑戰中的機遇縫隙

國內金融機構業務邁出國門,積極發展國際業務,已經是整個行業的趨勢。尤其是,近年來龍頭券商引領行業開展拓展海外、直投、融資租賃等創新業務展現出迅猛的勢頭。如2017年海通證券的海外業務收入已高達48.73億元,佔比已達到17%。相比之下,中小型券商還在對傳統經紀業務的依賴中度日。

長城證券此次IPO中指出的一點,已經在為擺脫這種“依賴”給出了一絲決絕的勇氣: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全新機遇,長城證券將優化投資銀行業務結構、構建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的資產管理平臺等九大規劃列入公司戰略,積極響應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同時配合和‘走出去’戰略,充分列用金融改革開放的新進程,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本、兩個市場,加快開展和逐步拓展公司的國際業務。”

誠然,隨著近年“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人民幣國際化等因素,中國金融業的出海步伐愈發加快。而當下最佳的出海機會,就在粵港澳大灣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點之一。據數據顯示,2017年末粵港澳大灣區GDP總額突破了10萬億人民幣大關。而隨著最近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在地理上達到前所未有的互通,大灣區一體化更達到了空前的程度。

不難想象,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產值更將加快速的增長。出色的經濟基礎,不僅給未來大灣區的金融業蓬勃發展提供了的紮實基礎,也給大灣區的金融企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無論是從國家戰略,還是當下券商的轉型壓力來看,立足於深圳的長城證券在“走出去”這件事上都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表示,未來其將成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立足深圳、輻射全國、放眼全球的國際化金融企業。“深化產融結合,為實體經濟不斷輸送彈藥。”

不得不說,如果這樣的“走出去”戰略能夠順利實踐,莫不是為當下處於轉型挑戰中的行業尤其是中小型券商們,提供了一個可供思考和借鑑的新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