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音解读《阴符经》

上 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上观其天上,则无形为隐,无神则不足以观其详。下观其天下,万类争自由,非无为则不足以观其真。天长地久,为人之效仿,以其不自生,所以清静无为则尽囊其髓。人分形神,其神来自虚空,因此能够还原于虚空而见人难睹之天理之自然,故人的有为当附其神而顺应自然。其形源于阴阳,所以应当善悟阴阳之道,以抱元守一为其法,以阴阳之精纳入牝为功,以忘我无为为证道,如此可谓既能观之,也能在修炼中理论结合实际。道、功、法合一,尽善可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有五行之气,人有五脏之精,称之为内五行,内五行之所以不能长久的原因,是因为人的内外不能应于常道,内有五行而外无五神,所以五脏之精则被五行之气——五音、五色、五味所盗,即万物在被人所利用盗窃的同时,人也被万物窃取而回归无常。人如果想做到长生久视,就一定要合于道。这个道就是阴阳的运转属性。因此,除了体内这个阴的位置有五脏的精华这些阳性的物质在活动以外,在体外这个阳性的位置却有五神这些阴性的物体来与体内的精微相呼应,并彼此滋养和保护。所以当人修炼的结果能够培养出五神的时候,他一定能够昌盛强大。五神并不是人为创造的事物,而是万物之灵的人由天所赐的根本,也是一个物质系统所应具备的基本属性。只不过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为后天所障,少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还原出五神的信号来作为形体的保护者。

五神由心所生,所以说五贼在心。人之形体的假合,非为万物所盗,则为人盗万物。所以其盗贼在心,可以取天地之精华,也可以由心引外贼于内而被盗走五脏之精。当人的修炼达到五神齐备之后,五神的运动就会按天道的运转进行,再不会由人的本心去干涉。施行于天则不为人的形身所困。固然能够自生自化,所以强盛者是因其得道多助,不再只是靠人体的资源。天生则可以天长,而人的这个时候得到的好处也有个条件,那就是“无为”,有为者不与五神和谐运动则遭天遣。

五神修成犹如宇宙在手中把握一样,其阴可以洞查九天,其阳可以由人体小宇宙感应和知道宇宙万象的自然。由此则万物的变化离不开身体感应到的信息了。

因此则“不出户,知天下;不窥墉,见天道。”

五神:阴神、阳神、元神、圣神、玉神。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不是没有生命的,如果从全息论的立场出发,既然有人体这个小生命,一定会存在宇宙这个大生命。天地本无心。以人为其性。性者,生心之处为性,所以说人类本身就代表了宇宙整个进化和修炼的状态。这也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成为万物之灵,天地人三才之一的原因。人心又是随机性很强的事物,当人类的整体意识水平在提高的时候也正是宇宙的修炼取得进步之时。所以人类之中修炼的人越多,宇宙也就越安定,天地也就越宁静。当人类现在的和平愿望在稳定发展时,天地也正在朝着统一能量(宇宙炼丹)的方向发展。当人类的整体竞争意识在膨胀时,也正是天地在准备作优生劣汰的准备过程。不过这个优和劣,不是以人心的判断为标准的。在阳性的社会中竞争胜利者可谓“心使气曰强,”强之曰壮,“物壮则老”,如此则可以早早作下生、汰的选择了。

所以要想立于天地之间而长生久视,则首先在于对人本身的认识和把握,不可以离开人的性命去谈大道,也不可以执着于人心而坠入常情,所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己心”,无非是圣人从更广大更深远的角度看到了民众的整体意识反映出来的天地趋势,以至于“无遗身殃”,所以说民众的个体思想随机中有必然因素在起作用,而民众的整体思维却可以用来观天下。我们正是从此处知道天意而勤加修炼的。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发杀机,星宿都要转移和易位;地发杀机,万物受制,而龙蛇先感其威而示警;人发杀机,人心之欲而成,天性在人,所以天地不宁而反复无常,因此人发杀机则天地多变生灾,乃是人心杀机的回应。天人合发,则万物生化的基础也就存在了。所以人心的修炼合道是一种巨大的无可比拟的能源。因此说“无为而无不为”,因为万物的生化能被这种合发的效应所完成。

天性在人,人发天性则天人和应,所以修真的合道是天人合发的效应。自古以来天人合发都被指为潜在信号的一种运动,并不是人类的有为之举。所以修行的人只要慈心对待万物,则能取得天地感应而力无不克,非其力无不克,而是其天道无物能违,万事万物的基础中无不含其根,所以无不能为。

“性有巧拙,可以藏伏。”

天性在人,而人性深藏,此为常道,所以人要想回归自然则不能将天性的巧拙在人的表面张扬,因为人的巧智都是天性作用的结果。人要想合道就要象人的本性一样深伏智巧,显现拙愚,这样天性的灵巧才会在阴性(神)的一面充分地发挥,尽管人的本性在表面看来是有区别,而分出了巧和拙,我们如果能够认识到本性的巧拙是由于遗传的过程中随人心机而伏藏的,那我们就可以明白人心的巧才使本性伏巧显拙。如此,人心的修炼中藏巧显拙则有利于明心见性,所以说“大巧若拙”,这才是行为的正确修持。巧可以生拙,拙可以藏巧,这也是道性的必然存在。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的九个窍位,给人找的麻烦已经够多的了。主要是使人的精气神这三个要素的散失。但是人既然已生了这九窍,也不可能在修炼中完全关闭这些窍位而达到积蓄精气神的目的。完全关闭也违背了常道,离开了生活而修炼出来的成果不是真常之物性,所以终究要受到常道的影响和破坏。人之修炼无非由动入静,由原来的负阴抱阳转变到现在的负阳抱阴。在人的主观上无非就是调整动静与神形的相应配合而达到保存三要的积累过程。因此动静的作用性质相当广泛,在修炼心、神、性、行、身这五个不同对象的过程中,都可以在动静这两个字上作文章。心可静,神可动,行可静,性可动,身可静,形可动。由此还有三个修真之要可以动静而求:“性可张,心可省,行可守”。

性可张:要打开本性的大门,让其自由地展现其灵敏。灵通、灵台、灵圣,直到完整地请出自己的本性。

心可省:心不可以让其恣欲。要时刻注意反省其活动,这样才可能做到常使心明而归真静。不醒则不静,这是相反相成。

行可守: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知理而善为者才为圣人。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也是其三要之举:有作为但是无以为之,没有欲望却顺理成章的办事;有事情可做却从未被事情所累,也不以心计事,一切静观自然;万物有美则目观而心未观,万物有态而目见心不生厌,这样才能无执无着,心归淡泊,神领妙心。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形容心欲。木,譬喻肝魂,是人身上的一种阳性物质。也是人的主观活动基础。奸,形容身体中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一般都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吸收的外来信息和信号积累而成。国用来形容人的性命系统。

人的主观识神的活动都离不开身体的物质存在状态。当物质的存在偏于阳性时,则人好动,偏于阴性则好静。人的心是属火的,心火的燃烧是靠肝木来提供能量,肝木是藏魂的地方,从隐态来说魂是潜在信号中的阳性物质。所以当人的主观识神在活动的时候肯定要动用魂的物质,所以识神是属于阳性的意识活动。肝木是由肾水来供养的,而肾水又是由肺金来制约的。而且魂与魄在物质属性也是一对阴阳,魂属阳而魄属阴。阴性的物质是阳性物质活动的基础,所以魄对魂来说是母,而魂对魄来说是子。

当人的欲望在上升时,就好象心中之火在炙烈的时候,这种炙烈的火肯定要影响或破坏肝木的存在。有时可能达到火发木焚的程度。这个时候人的神志可能就不清醒了。但是火的产生和发展只可适度,无论是主观地和客观地使火升炎,只要我们知其母子依属关系,知其肝木之子而复守肺金(魄)之母不离,那么无论多大的盛毒之火都会被扑灭的。其祸也就可以被克服了。因为肝木所生之火一定会被肾臧所存之水浇熄,水是克火的。

因而在修炼气功的人中间,心欲过大就容易神志不清。神志不清者就应该守志不移,肾藏志,志大则德不浅,故能由德而知理,由理而发火,由水克火势在必然。

在人的性命系统中,“含德之厚,比如赤子”,没有任何阶段的德行能够与初生的婴儿相比,那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受的教育、影响、知识都成了身体中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正是破坏生命这个系统阴阳平衡的罪魁奸雄。这个奸雄是以识神为代表的。故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还应当损之又损,但是一般的人是舍不得“损此奸以益生,损此奸以积德,损此奸以见性。人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立志于大德,人生的修炼一开始,这些奸雄就会暴露形迹,溃败无遗。所以说现在炼气功而注意修德的人就是中国的现代圣人。

中 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人为天生,被天地视为刍狗,既没有喜爱,又没有憎恨。体道重德者有再生之机,背道离德者则自生自灭。天地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所以人非天杀,而是自杀。因为天性在人,人身为万物之灵,并列三才,其身含玄机,知之修炼者则能夺天地之造化,取再生之神机,由此而得长生久视之道。如果说天性是母,人心就是子了,既知其子,复受其母,没身不殆。由此可知,人如果随其心机和有心用其机,则背天逆性,欲火生发而无物能治,只有为天机所克。天机就是天毁其形,并没有天杀其形,实际是其自杀。缘由是天人合一,人与天没有一刻可以分开来认识的,这就是大道支持的玄理。我们与大道只相表里,为什么不就在人自身去修证他呢?如果每一个人都重视了人身与天地的关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都是一个道理,为什么还要让心往外弛而不立即从现在从我自己修起?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天地是一对大阴阳,万物莫不受其地载天覆,其归宿也莫不以天地为终,故万物终为天地所滋而有所取,此一施一还,均出无心,纯应天然,所以其机可寻。

人取万物而自利,万物随人取而自生,一个有心而取,得其利而不知止足;一个无心而应,受天地养育滋补而自存。所以人虽然取万物而得以了满足,但是也积累了反馈的缘由。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人虽取之于万物,却也损去其隐含的德。这个德是存在的。当人的物质生活越进化的时候,人所失去的隐含的德就越多。这个损去的德为万物所盗取。如果从万物气化论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就容易理解了。人损其德,所以天盗其真而天杀其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人在地球上的主动权利越大的时候,也就是被万物所盗最厉害的时候,也是天将损之的时候。由于天地运转的周期要比日月的周期长得多,所以人不觉其损而只觉其益,这也证明人的认识越来越向阳性的一面凝集,这都是阴性一面损德太多造成的。因此,人类复归于天地这一对大阴阳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修真人却不同,以道奉天下,所以能够积其德而存其本性。因此修真人当以无心同万物之无心,而以其神处其阴去完成与天地阴阳的匹配。所以说其盗机在五神,故称五神为五贼。这也就是“神修金丹法”之玄理。无非是有形的无为(练心)和无形的有为(练神)这一对阴阳的平衡问题。至于练神怎样才能成功,那也是一半德行,一半技术,这一对阴阳在运转而已。

天地,万物,和人三者之间的窃取是天道使然,那么天地人才会得以各安其所,各伏其理,各黯其机。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天道之生杀,晓窃盗之利弊,当知之修炼且不失其时,所以说要“动善时”,也就是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天欲夺人之好,必先与之。天如果想要夺取人的欲望和爱好使其归于天性,必然先要满足人的欲望和奢求,所以说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日益高标准,思想基础的不断更新,新文化现象的日益复杂,都证明社会太极的旋转向阳阴两极运动日趋集中。久分必合,这种分离不会长久下去,合则是非常痛苦的历程。所以在大的方面识时务者肯定会积极进入气功大潮的修炼并日益增强对大道的渴望。在小的方面识时务者一定能够法于阴阳,无心而治,动善其时,百骸应百日,调理应天理。大的方面是越早越好,从眼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的方面是越清静无为越好,上善若水,心善包容,行善不争。如此,则动能合天机,静能立造化,如果针对人身这个大国来说,全民的自化自生,则能安其形而统一天下,使全身的细胞都能得到统一的修炼。其机在目,目能藏神,所以练功的机关在于见形与见神,此一阳一阴的共睹,是生化的源泉,因此说天机不可泄,神器不可用。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妙不可测为神。人们对于神奇的现象如果能够找到其神通的所有者,那就象我们现在去理解特异功能者一样,人们就不会怀疑他的神通,因为人总是习惯于眼见为实的,所以气功大潮的兴起多亏了大量的特异功能者,他们为气功事业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圣人的作为却不同,他们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如顽如鄙,为人们所弃于目,完全没有任何神通的表现,但是圣人对环境的调整作用和控制作用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这其中的神奇原因,很少人能够知道的。鱼不可脱于渊,脱离了深渊而游于水面就不免遭来杀身之祸;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圣人所修炼成功的神形为性命系统这个国家的利器。这个利器上可以通天,下可彻地,然而中不可让人知道,不是不让人知道其神的存在与活动,而是不让人知道这些神奇赖以依存的性形,也就是圣人如凡人,至人即常人。圣溶于凡则象大海藏蛟龙,至人作常人则象深山隐明珠。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运月转自有定数,不误度律。日照月辉也仅此二数,无有多余,故日与月能够分出阴阳,而月与星则能分出大小,此事一定,不可乱其章法,所以老子曰道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圣功也就在这日月之下显其微妙,凡人只知观其阳,所以对人人能够进入的境地不敢设想到能参与天地运转的程度,圣功神力之大为人所不见,所以圣人生而不恃,功而不显,成而不居。神明朗朗如日月,德佩天地,为万民所敬仰,正好与日月之辉形成了一对阴阳,阳的一面百姓受日月之普照,阴的一面百姓承大道(圣人)之恩泽。却不知,天性在人,神明也在人,人只要修,则其功莫大,作圣作仙均可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其道性机要之处,没有谁能够看得见模得着的,更不可着于文字。所以圣人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以此,天下则不可公有其盗机,否则,乱传非人的人,必然要天降其罪。人只有靠练神还虚才可能接近这个道机。所以“神修金丹之法”是不同于其他功类的修真秘宝,其阳性的一面大家可以见睹文字,并且可以弛其想象,同共玄谈,无伤其真,因为其实质至朴至简。你复杂化只不过在衍化其主干的枝叶。其阴性的一面却要留待口传心授,口传心授的条件是要考验个人的德行。功有大小,果实有数,然德无尽止。所以德于上德者自能由玄入常,由口传而证真。君子得到了其隐性的道机,自然会身体力行地积德成真,而小人如果得到了这个道机,非以正念去看待。而是从邪念以验其真,所以纵欲贪成,不免要“其事好还”,自遗其咎。道的性质就是这样,求之于道者则有求必应,怀正念求之者则得以助正,怀邪念而求之者则得以助邪。欲擒故纵,实损虚补在起作用。所以终究会危及性命。

下 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失明了的人他的听觉一定异于常人,有所提高。失聪了的人他的视觉会得到弥补显得眼明。修道一事,不可离于性命双修。阴符经谈道、功、法,也时刻未离性命之要旨。在此仅就修真的立场所得之验证作一简述,并非以文墨考证和演绎为宗。所以始终都不会离神修之法而言大道,也不会离神修之法去谈性命。性就像一间房子的主人,而命就像这座房子。房子好静,故宜静而无为,主人好动,所以能够自生自长,往而不害。修道一事应于性命,也应当去此取彼。彼者,生命环境中的利和名,此者,性功环境中的神。所以说放弃并杜绝取利于环境,则对国之利器的元神系统很有好处。一分利能够换来十倍的元神生化,这是炼神人能够观察到的情况。所以有的气功师在用神做功之后不愿收钱,杜此一利,其德倍增。这是物质的平衡,不是单纯心理上的平衡。这里所指的“师”,是指元神系统的活动。如果精、气、神这个“三”,能够在合一的情况之下往返于昼夜;或者说性、心、形这“三种”活动能够抱“一”于日夜,也就是说,这两种内容的“三”能够在二十四小时内运化。掌握并运用了十二个时辰自动练功的诀窍,那么元神的生化速度将上万倍地增长。所以昼夜这个概念对神修丹法的修炼者很重要。

白天的常道有思想,有信息交流,晚上的非常道有梦,有信号的暗示。单纯在练功上将他们在十二个时辰中连接起来还不行。还要在精气神和性心形这些“三”上将他们与德的修炼连接起来。这样,我们在性命双修的治国中元神的信号越来越强大,也说明全身细胞的统一性越强,大脑整体细胞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所以说“治人事天,莫若啬”,修炼的方法,关键就在于积累。九窍之邪恣其外发,那就谈不上能量的转换了。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人的主观识神是由于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它在人的大脑表面形成了皮层,其性质就像一层牢笼一样,约束了大脑整体细胞的开发,人的思维性质也就分成了心和性两类。心是指主观识神阳性的一面,性是指潜在深层和整体的脑细胞产生的和谐于本性的思维。对于人的习惯和常态来说。后者是阴性的一面。心往外弛,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了主观的心理活动,随着人在阳性事物中接触越多,在事物阴性信号的积累也就越多。这些阴性信号需要人体付出阳性的能量来平衡,所以人的阳气因此遭到削弱而有死亡。因此说心力的衰老和死亡也是由于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造成,而这些信号都是通过人的眼睛这个心灵的窗户采集进来的。所以说生与死的机要在于眼睛。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心由物而生,我们不可能因为避物而修真,事物性质两重性决定了心生于事物的存在,心理活动的消除或降低也可以由事物的作用做到,其关键在于眼睛的作用。为了满足物欲而保存眼睛的作用就是伤害人的修炼身心,为了延续生命所需物质而保存眼睛的作用就是有利于身心的修炼。无非是心理接受到了信号以后其作出的选择是重点放到了眼睛还是放到肚子的问题。为了饱肚子用眼睛就会损此益彼,益在生命基础的一面,则取其阴性保存。即亡假存真之意。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讯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生之恩,世人莫知,而天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两者都执无,所以说天对每个人来说好象无恩也,也正是由于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天之大恩才自然产生了。对我们修真人,情况更是这个样,生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老天都是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身上取得的的成功和德行,没有一样不体现上天的玄德之举。就是我们修行中的灾难的表象,如:走火入魔等等,都是上天的爱护和帮助。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修行中没有一件事不能够祸中生福。害中生恩的。同样讯雷烈风看起来是对万物的摧残,实际上却能摧枯拉朽,促使万物新生,万物在讯雷烈风之下,莫不蠢然萌动。所以说万物之生机在变,阴阳动变,万物无心而应,所以能采天地之精而生长;百姓有心,在万象之前不理解害、难之动机,怨天尤人。修行人却不同,在万象之前无心以对,含德之厚如赤子。所以能够得到人神并成,两不相伤。其德交归的目的。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沉醉在娱乐之中或追求欢乐的人,说明他的精神状态很松弛。对外在事物的要求使得他缺乏向内求真的敏感,他失去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感觉不到。这就是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性余者为天道所损,并非天道损,而是其自损。

道是包容了万物内外的。保持清静无为的人,其性必然廉洁忘我。无为能忘我的人,他的主观意识一定活动降低,对潜在意识的约束就必然减少。所以此人一定神清智明。廉者不贪,不贪则知足,知足者则能常保不满足,不足者必然得天之补,不是天道在补助他,而是他自己在盗天补己,其盗机在廉,廉则能守内,守内故能归根,归根在于练神,神动则形静,形静就能做到复守其命,至此则常道明朗,修真无败事了。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天性在人,所以天生人则生己,为人则实际上是为己,所以天性大私,则人大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可见天地和圣人都非常看轻万物和人的作用,可见其私之大。然而天地无心,将其存在放在万物之灵的人身上。圣人则效天地,保持“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地对人来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其作用是大公无私的,圣人对百姓也是“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其无为,无事,无欲足以证明圣人之作为至公。然而这两类公的结果都是“成其私”。人的自私本来就是天性作用的结果。道性的决定也是很明显的,为其私则不能成其私。因为天之道要损其有余之私,所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因此没有人能够与其相争。原因就在于其作用大公。他把自己的信号分散到宇宙万物的身上,每一个人身上分一个信息还有余,所以圣人最后得到的反馈就越大,其德也就越大。人的自私源于天性,如果顺着这个天性去作为,则为天所生杀。如果向圣人学“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反之道之动”的道理,在修真中去体行“无为、无心、无事”的修为就很容易了,长生久视之道则轻而易德。

私与公的转化不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单纯作用,实际上是物质世界隐态和显态物质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弥补的结果。要想抓住制约公私转化的机关,那就要修炼好气功这门技术。“神修金丹法”也正是这个技术的最高境界。古人云:“气者,天之机”,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掌握了气就会明白阴阳变幻之机,掌握了气就可以化气为神,因为万物都是气化而生。所以有了神就可以无为而使神自化于万物中成其“公”。既然付出去了,神又与人有着紧密的信息联系,付出而显不足的人体就必然要得到天地大道的滋补,那么成其私的结果也就达到了。故曰:“禽之制在气”。禽:把握。抓住的意思,通擒字。制:制约的机关枢纽。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人对于生死概念与圣者之生死概念大相庭径。醒则为生,睡则为死,其妙在神。所以说性命之说在于阴阳分类。“死”则为阳性的物质停止活动,而“亡”则是阴性的物质丧失活动。阳性的物质就是命,阴性的物质则指性(神一类)。所以说性命互为其根。当性命在修炼的时候也就要利用这个阴阳关系,即互为其根的关系。人之生于世则生短死长,其制约的因素也在气。所以说死与生也是互为其根。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就是指修道者在修炼过程中只有生死的概念,没有亡失的过程。人的死亡主要是其神气的散失而不能归还于其根(命)上。而修真人却神强守形弱,尽管形体相对静止的时间很长(静、定、睡、眠、死),其修出去的神却日益强大,并且始终都保持与命体的紧密联系,使命体的阳性物质结构得以改变,以此达到长久保持肉身的目的。有了肉体的长存,则神就有了永久的房屋,性命的长寿就轻而易举了。其中对于命体的保持方法有很多的修炼形式,由此而分出了人、神、仙三道。人道练阴神,捉有为之金丹,人虽延寿却到头来神去屋空,难免屋敝破败。神道练元神,修有为之丹法,其觉性成功,然而其身形非无为而治,所以难以与其元神同存而安全,时间一长则屋漏房破,神失其根。仙道练体外神的系统,是阴阳的生化体系,体内却修无为丹法,所以能做到形神俱能气化,冲虚升举,归于自然,显隐长存。

修上仙的过程,无死则不能言生,有生就必然有很多的东西要死掉。所以说“九死一生”,实际上是九失一生,神抱一之道也就在此存一之中。存神而将命无为而治,很多的厉害关系就体现出来了。照常人来看生命可能要受到威胁,实际上这种危害里面包含着天地和恩师的无限恩情。天地和宇宙无时不希望有大量的世人修成上仙而使天清地宁,所以逢世人修真者则无不施以大帮助。然而无害却不足以生恩。很多的人由于这个生与死的传统观念不同,难以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功亏一馈者则不足为奇。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世人修真,不可以没有具体的方法和准则,否则的话就求不到真常,也不会有自己的正果。

如果修行中以天经、地义、文史、常理作为做圣人的标准。我说那才是最愚鲁的修行,天经也是人造。地义又离不开人为,文史莫不错综,常理则无不变迁。这些我们如果都抱定了去修真。我们的自性永远得不到解脱,更不用说超凡入圣了。天地知而不言,圣人传不言之教,所谓的依据和证据都是愚人所造,自为多情。所以不可以作为证道的根本。天性在人,则天机在人,人心在机,以无为守一则能归真。所以我以“实修时证,物性归道,文言求反,常理入微”来完成心明眼亮。自立哲思的过程,这样方不失我自身之正果成长的机会。让元神系统从大的整体上去把握天地性命,其次让我的识神从小的微妙的常理中去证悟大道,我以为这是必行之路。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人认为圣人的说教和行为都是愚蠢的做法,并在修行中以自我的标准来衡量圣人;我却对圣人无为损己于人的说教不敢有丝毫的违背,并在修行的实践中对圣人大智若愚的表现保持高度的悟性。所以常人总希望从表现神奇中寻找圣人的踪迹,而我却总是从“众人为师”。“至人即同于常人”的道理中寻找我能吸取的教诲,并在没有神奇的环境中去发现圣人的踪影。相反却又从他平常的表现中体悟微妙的神通。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情欲如水火,恣欲者就像自己走入到深水火坑中一样,是自取灭亡。

水火无情,在修炼中玩弄水火的人也是很危险的。所以有为的修炼方法一定要谨慎,只有在无为之中行有为方能保证修持的安全。水乃命根,火是神种,水火既济,人心难用。沉溺入水火的调剂之中希望能结成大丹的人,无异于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所以老子开创出“神修丹法”一道,就是给人们指出了一条修真的康庄大道。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去攀登那崎岖的山路呢?“以无事取天下”,无为的好处从此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了。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自然的道理就是清静无为,天地万物方能生化。天地间的道理是以量变到质变逐渐变化的,所以万事万物都是由静到动,由阴至阳产生变化,这个顺序不能够在修真意识上有所改变。由阴及阳的推动原理,来自于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之理,由此产生的变化过程才会顺应天道的发展意思。我们修行中的变化过程也要阴阳顺序而生。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有了以上道理,所以圣人知道自然之理不可违抗,因而创造了阴阳五行的学说来指导修真的实践。清静无为是根本,创造阴阳五行的学说是为了在阳性的事物方面有一个活动的依据,以此才能体现出以正治国(身)的原则来。不过人终归还是需要归于清静的根本上去。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由于大道太深奥虚静了。作为显示世界的各种计算方法都只能大概去演绎而不能完全符合大道的运动规律。所以近代数学发明了模糊数学,量子力学中则有了“测不准定律”,这一切说明人类的科学也正在克服其不足而完善自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万象矣。”

国之利器,不可以让人知道,这个利器就是修真者体外元神系统。此系统合于道性,能够生化万象滋润万物。所以修至此境的人其德乃普。其德行很广大,其德行也极玄妙。但是这一切都要深藏不露,大智若愚,无为而治,不要争先。

八卦甲子之术,神藏鬼伏。常人只知其用而不知其所以能用。所以都用主观识神去驾驭而不得其要妙;却往往自遭其害。因此八卦甲子与阴阳相胜术比起来要复杂得多,为什么不以简单适应复杂,而要用复杂去算计复杂呢?阴阳相胜之术,无非是在体查万象的过程中以阴阳两种属性来判断其结果。这就像现代最复杂的计算机也同样是用零与一的变化来判断和计算复杂的事物一样,万象之中没有不能被模拟,万物之中没有不能被计算的,是非常简单明了的。所以在修真之中以阴阳来指导自己的修持才可能在纷纭复杂的练功现象中不迷失方向,永保清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