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就能力而言,誰最適合做太子?

蕭曉四姑娘



就李承乾的能力而言,其德和位其實是匹配的。做事一開始也是符合聖意的。而且文雖不如李泰,武不如李恪。但是他卻是真正意義上文武雙全的。

但是李承乾有個最大的缺點,心態不好,逆商較差,最關鍵身體也不行。


所以當李世民對李泰恩寵日盛的時候,其實李承乾的危機感就爆發了。李承乾最大的擔憂就是自己身體不好,李世明卻壯得跟頭牛一樣,他如此恩寵李泰,那就有極大的可能”以泰代己”。而等到長孫皇后死後,他搞了詞政變,徹底把自己葬送了。

李泰的確會來事,本身自己文才卓絕,身邊文人雅士還絡繹不絕。昇平之世,唐人好文才、愛詩篇。不要說李世民如此,整個世風亦如此。那麼李世民是否有意讓李泰代替李承乾呢?果然有!甚至廢了李承乾之後,還曾經承諾了儲位與他。

但是李泰雖然善於迎逢李世民,卻不會籠絡李世民身邊靠武功打下天下的那幫重臣。而且李泰上位就意味著文官勢力將來要掌握天下。那幫武人將無立足之地。所以便有了著名的褚遂良召對,輕輕鬆鬆地讓李世民對李泰上位是否會引起兄弟殘殺而擔憂!因此李泰與儲位無緣。


而就在李承乾和李泰鷸蚌相爭的時候,最小的稚奴李治成了得利的漁翁。李治上位,不但是剩下的唯一選擇,也是各種勢力相互妥協的結果。最主要是李治不但年紀小,而且生性懦弱。各種勢力覺得都可以左右得了他。

但就在李世民立了李治為太子以後,李世民開始對李治不滿意了,因為他覺得他死後李治根本左右不了朝局。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了李恪。


李恪本身不是嫡出,而且是楊妃之子。所以李恪從來也沒惦記過皇位,只是一心做個別人惹不起的郡王。

但是李世民不切實際的一個意外想法,竟然將他也葬送了。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說,稚奴不行啊,太弱了,你覺得我是不是應該把皇位傳給李恪呢?

好吧,長孫無忌是什麼人?李世民的大舅哥,李治的親舅舅,他有個原則,立李承乾、李泰、李治都可以,唯獨不能立非長孫皇后的兒子。這個關係到他的權力和利益。


所以著名的”房遺愛造反案”中,李恪莫名奇妙被捲入,李恪因而遭受無妄之災,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

實在不知道李世民知道這一切背後真相的時候,是否還能在地下安睡?


炒米視角


李世民的這四個兒子中,最具才幹的是李恪。但李恪卻最不適合被立為太子。原因有二:一李恪並非長孫皇后所生。二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

李恪若被立為太子,李世民死後,群臣肯定會令立新君。必然會有一場血雨腥風。甚至天下大亂。

那李世民的兒子中,誰最適合被立為太子?

李治。

李治即位後,朝局穩定。大唐王朝國力疆域達到鼎盛。

實踐證明,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是英明的決定。

當然,在影視劇中,李治被描繪成平庸無能。殊不知,華夏五千年,滅國最多,疆域最大,國力最為鼎盛的,就是李治時期。


楊朱學派


就能力和太子地位而言,李泰最適合做太子。

首先說李承乾,是廢太子。也就是之前當過太子。但是此人能力一般,謀略不足,耳根子軟,沒有主見。所以在李世民出征時,這位太子監國,最後在侯君集等人的唆使下造反,真是愚蠢至極。

再說李恪,這個人的行事作風最像李世民了,很聰明,很能幹,很有謀略。奈何聰明反被聰明誤,太急於想當太子了,在李世民面前表現得太過了,愛出風頭,心胸狹窄,記仇,易怒,這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當領導人的大忌。人們都說宰相肚裡要能撐船,那麼太子皇帝的肚裡要能撐起航母才對。所以李恪不符合。另外再提一點,就是李恪的出身問題了,李恪是李世民與隋朝公主生的孩子。大臣和皇帝都擔心李恪當上太子皇帝后會覆滅唐朝,重建隋朝。個人覺得,這一點有些多餘了,李恪如此聰明不會做這種不得人心,自掘墳墓的事情。

接著說李泰,這個人很優秀,聰明幹練,很有城府,也有功績,是在李承乾被廢后最有希望入主東宮的人。奈何這個人可能是喜歡獨打獨鬧吧,人際關係很差,唯一信任的大臣王圭卻是站在李恪那邊。所以對於李泰想當太子,並且經常有越禮行為,導致大臣經常投訴,李世民慢慢就疏遠他了。

最後說李治,排行第九,本來太子怎麼也輪不到他,只是他當時年紀小,還在深宮,沒什麼功績,表現得很謙卑軟弱。所以長孫無忌這批人為了自己私利,想長期控制朝政,就將這個軟柿子推上了太子之位。事後證明,李治也是一位稱職有功績的皇帝。只是在當時,不管是年齡,還是能力功績,都輪不上他當太子。完全是一幫大臣給推上去的。


十一在上海


從現在的來看,李世民選擇;李治為太子是對的,就實際而言,李治當皇帝的時候,是大唐最昌盛的時期,只不過是他爹和他媳婦太牛X。掩蓋了李治的光芒而已。

我們現在就逐個分析一下。李承乾是典型的爛泥扶不上牆,少爺膏子。荒料一個。李世民一個說對他寄予了厚望,自己得位不正。所以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很是慎重,在李世民登基的當年,8歲的李承乾就被立為太子,李世民親自輔導可見李世民對其的喜愛,但長大以後的李承乾卻很糟心,處處學突厥人的打伴(可以說是返祖現象,老李家確實是胡人的後裔)。而且肆意妄為,又加上那腿疾變成了一個瘸子,心裡更加變態,養男寵,處處顯示出了不 是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對李世民的規勸陽奉陰違、對老師的勸勉十分,後來由於不耐煩老師的規勸,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這和弒父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又加上同母弟弟李泰有奪位的行行為。李世民對李泰又是很喜歡,導致兄弟交惡。李承乾就想學父親來個二次玄武門之變。但事情最最終敗露。李世民對對此痛惜不已。李承乾這個曾經被李世民寄予了深切厚望最終被李世民放棄,李承乾被終身圈進。公元644年抑鬱而亡,李世以低級的國公禮遇下葬,死時不過26歲。

就個人能力而言,在四個兒子裡無疑是最無能的一個,只要李承乾安守本分,低調一些,皇帝之位肯定是就是他的,但他的行為證明他的確不是一個合格的太子,在四個人裡無疑是最差的。

李泰,與李承乾是一母所生,是個小胖紙。天生的好演員,在各個方面很會做人,作秀,也很會揣摩李世民的心思。李泰比承乾小一歲,聰明好學,在文學上頗有造詣,在李世民對李承乾失望的時候,李泰無疑就是最佳人選。所以李世民對李泰異常厚愛。

唐太宗對李泰這種種逾越禮制的寵愛,就連史官都不得不感慨到:“其寵異如此。李泰見李世民有意立自己為太子,更加賣力表現。在各個,方面都表現的比李承乾優秀,對老師拜答如禮。但過猶不及,做的太過了,就是虛偽和假的了。在李承乾太子被廢,李世民還猶豫不定的時候,李泰一時暈頭,對李世民說,聲稱自己如果當了皇帝之後,一定會殺了自己唯一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宰相褚遂良和魏徵言道,如果這樣,陛下還不如現在就把李治和李承乾給殺了,天下哪有殺自己的道理。李世民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生,覺得李泰太虛偽。隨即讓李泰東萊就藩,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公元652年。濮王李泰薨逝。終年32歲。李泰的能力應該也不出彩,但明顯高於李承乾。李泰當演員最合適。

李恪,兩朝皇帝血脈,其母是隋煬帝的女兒,身份之之貴重之不必說,但越是這樣他就越當不上皇帝,李世民的太子之位,只能給長孫皇后所生的兒子,李世民說。吳王類我,就是那麼一說。你當真你就輸了,就算李世民立了李恪為太子。李恪也做不長皇帝、但就個人能力而言,李恪在四個兒子中間也許是最強 的,但這就是這個能力以及李世民有意立其為太子的意圖害死了他,在李治登基以後,公元653年。因吳王李恪牽扯進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長孫無忌借涉及謀反之名害死李恪,實在是可惜,可悲。李恪時年33歲,但值得一提是 ,他是唯一一個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人,史稱孝靜皇帝。


李世民的四個兒子裡,最優秀的無疑就是李恪了,但由於身份的關係卻沒有成為太子。而李承乾和李泰從各個方面來說。都缺乏一個皇帝所應有的素質和能力。李治當太子應該是撿便宜的,但事實卻證明他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皇帝。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要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要說這哥幾個誰更適合做太子,那得先從他們的父皇說起,唐太宗也可以說得上是布衣天子,文治武功震古爍今,開創的大唐盛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整個國家也出現了歌舞昇平的局面,所有後人才有了唐宗宋祖的美譽,但是在繼承人這個問題上老爺子也是範了難,先是立了太子李承乾,後來因為李承乾“謀反”被廢了太子之位,自此之後他的幾個兒子拉開了漫長的皇位爭奪戰,大家看這個橋段是否很眼熟啊,不錯,這個情節跟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時間有些像,甚至可以說是極為相似,話不多說了,今天小編以個人的觀點闡述一下他的這個兒子誰更適合當太子。

一:李承乾(大家可以對照胤礽看一下),很早的被太宗皇帝立為了太子,但是某些史料記載他不是沒有才幹,而是生性比較懦弱,至於後來太宗親征吉利時,也是確實很長時間沒有收到李世民的消息,而且在侯君集的慫恿下才搶班奪權的,後來的結果是被太宗皇帝流放了,要說他可能適合當太子,不太適合當皇帝,因為他沒有當皇帝的霸氣。

二:李泰(對照八阿哥允禩),要說他是太宗幾個剩下的兒子中最有才能的一點也不為過,眾皇子中他的人氣也是最高的,太宗晚年也和康熙皇帝一樣也讓群臣推舉一位新太子出來,結果他以絕對的優勢壓倒了其它幾位皇子,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他落得了結黨營私的罪名,要說他也有機會當太子,太宗皇帝為了考察他的秉性特意去了他的府上坐了坐,結果小皇孫因為一件小事在太宗皇帝面前出了醜,李泰既然要“刺死”他的兒子,也許在這時太宗皇帝就看出了他的秉性,這也使得他早早的退出皇位之爭。

三:李恪(對應十四阿哥允褆),只能說太宗皇帝對這個兒子很滿意,就連太宗皇帝自己也說了李恪最像他,但是他根本沒有資格繼承皇位,這話怎麼說呢,要從他的身世說起,李恪是太宗皇帝與楊飛所生,也就是他是隋文帝楊廣的外甥,太宗皇帝是不可能讓他繼位的,後來高宗皇帝李治繼位後,他因謀反被處死,結束了悲涼的一生。

四:李治(四阿哥胤禛),他是被太宗皇帝親自選出來的江山繼承人,太宗皇帝給他配上了鋼鐵的陣容,所以高宗時期唐朝也是非常的輝煌,但是李治有一點是其它兄弟做不到的,他當上皇帝后接回了李承鉉的兒子,足以證明了他的心胸開闊。

個人認為李恪最適合當太子,畢竟他剛強的性格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武氏了,可是歷史終究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只是以史為鑑。(夥伴們有何感想?歡迎討論!)


傻的有點壞


這個不用想,歷史就是正確的,在他們那和平時期,誰能在相對公平的年代走到最後,就說明那個人是最有能力的,畢竟李世民是很聰明的,不可能所託非人,看歷史書就知道其他幾個人也不是很有能力的那種人,也各有缺點


nsn123


國運格局的需要才是是適合的,李世民大戰一生後國家需要修養,所以,平庸的李治才是最佳皇帝人選。


俺沒文化3


李恪是最合適的,也是最像李世民的


微33728656


太子就是個靶子,眾人攻擊的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