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植物礦質營養學說》

《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的定論:植物生長髮育所需要的養分是礦物質(無機物)而不是腐殖質(有機質),因為腐殖質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後才出現的。

這個理論,誤導了植物營養學100多年!現在,我們質問:地球上最初的腐殖質,到底是植物的根系從土壤裡吸收礦物質形成的,還是植物葉片的光合作用形成的?

誰來一口咬定:“植物有機體是礦物質形成的?”

強調植物礦質營養,那麼請問:“一頓脫水蔬菜,礦物質才幾克,只佔光合幹物質的百萬分之幾,有機幹物質是礦物質形成的嗎?”

如果說“礦物質是植物的營養,保證了植物光合而形成有機物”,那就請回答以下事實:

1.東北森林邊緣黑土地上野生的那些洋姑娘,沒人施化肥,長得比房高比葵花杆粗,果實大似紅提葡萄,而化肥種植的洋姑娘,高不及腰、粗不如指、果小2倍,為什麼?

2.東北黑土地有很多地方的農民種植土豆非常粗放,從種到收什麼糞肥也不用,薯塊1斤以上的佔60-70%,而化肥種植的土豆,找出幾個0.5斤就是大的了,為什麼?

3.美國農業科學家在新澤西州一家農場,對不同作物進行CO2實驗,蔬菜增產90%,水稻增產70%,大豆增產60%,高粱、玉米等C4作物可增產到200%,為什麼?

《植物礦質營養學說》,實際是依賴空氣中的CO2形成產量,隔絕空氣並且土壤中有機質為零,再怎麼滿足礦質營養,植物也活不成!這是試驗證明的。

《植物礦質營養學說》認為:土壤中礦物質是一切綠色植物的唯一養料,有機肥料對於植物生長所起的作用,並不是由於其中的有機物,而是這些有機質分解出的礦物質。

錯!螯合的礦物離子作物容易吸收,難道把螯合完的礦物離子再分解出來供給作物嗎?為什麼強調土壤有機質中螯合的礦物離子分解出來?分解出來恰恰不利於吸收!土壤微生物分解礦物營養是分解礦物顆粒上的離子,這種離子遠不如有機物螯合的離子容易吸收。

從《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的16種營養來講,也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的。碳、氫、氧既然佔植物營養的95%,為什麼最小養分律的木桶圖沒有碳、氫、氧?為什麼把礦物質說成綠色植物的唯一養料?為什麼強調僅佔5%的礦質營養?

萬物生長靠太陽,地球上一切有機體都源自太陽:光碳同化→植物體→動物體,光碳營養才是作物形成產量的根本,礦物質的主要作用是維護植物生理健康。

苗老師認為:減少化肥,甚至不用化肥,其高產措施就是抓住光碳營養這個根本:

通風透光 通風把CO2補進田間,透光讓葉片多光合。通風透光這句古老的專用術語,明明白白地告訴農人光碳營養好,作物產量高。玉米大比差、高光效種植,一粒化肥沒用,玉米畝產過噸,間作花生等於白得了400斤。

增大葉果比 在光照不惡化的前提下,增加葉片數量就增加了果實的光合營養。葡萄定位整形、穗前分枝是通風透光與增大葉果比的疊加效應,畝產過萬,糖度超過20%。

擴大根冠比 在適宜時期把光合營養節省給根部,根系發達就吸收能力強。玉米割苗增產就是在苗期割掉地上部,像割韭菜壯根一樣,玉米再發則莖粗、葉大,葉片光合能力強就高產;西瓜一秧多瓜就是擴大根冠比,反哺地上蔓葉,進而“以瓜控蔓”多結瓜。

光合營養源向庫 玉米光合營養向穗位調運,一株多棒產量翻倍;水稻、小麥的光合營養源向庫就穗大粒飽產量高;黃瓜捏蔓阻截光合營養留在坐瓜部位而多坐瓜;

控上促下 控制地上“負生長”,光合營養向下運輸,地下塊根得到更多的光合營養,鮮姜、山藥、土豆、荸薺、藕根等創高產,這也是源向庫;肥沃土壤倒栽地瓜,控制秧蔓消耗光合營養,因生理顛倒而使光合營養大量向下,促進地下塊莖迅速膨大。

無數的增產、高產,都不是增加化肥實現的,相反都是減少化肥、不用化肥,而圍繞光碳營養的利用,通過農藝措施實現的。礦物質真的是一切綠色植物的唯一養料嗎?

圍繞光碳營養,調動營養源向庫,就能大幅度減少化肥用量而高產:增大葉果比,就增加了果實的光合營養生產量;擴大根冠比,在適宜時期把光合營養節省給根部,讓根系發達增強吸收能力,西瓜一秧多瓜就是擴大根冠比反哺地上,玉米割苗增產也是這一原理;調動光合營養,玉米多棒就是源向庫的應用;光合營養向根運輸,塊根類作物得到更多的光合營養而產量大增;肥沃土壤倒栽地瓜,控制營養生長消耗,也是光合營養增產原理的應用。

80年代以來,我國跨入了化學肥料的農業時代。化肥,成了中國農作物增產首先的,甚至唯一的作物營養。表面看,我國農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遠遠超過《農業發展綱要》指標,解決了10幾億人的吃飯問題,《植物礦質營養學說》似乎成了無可辯駁的科學的確論。

但是,這個理論是錯誤的!事實是,在密封的環境中,試驗得出的結論是這樣的——

試驗1:提供礦物營養,不提供CO2,也不提供產生CO2的任何碳源,作物不能合成有機營養,蔬菜在苗期因為種子儲存的有機營養耗盡而統統死亡;

試驗2:提供CO2,不提供任何礦物營養,蔬菜的產量隨CO2濃度增高而增高,但都是不健康狀態,證明作物產量的來源是光碳同化物,而不是來源於礦物營養;

試驗3:滿足各蔬菜需要的CO2上限,並適時適量地提供礦物營養,蔬菜健康,產量都破了高產紀錄,高產原因是CO2滿足供應,又有適量的礦物質健康蔬菜、活化生理;

試驗4:滿足各蔬菜需要的CO2上限,又按100公斤產量所需要礦物營養的理論數值供給蔬菜,產量仍然是試驗3的產量,理論數值的礦物質嚴重超量卻沒增產。

試驗證明,礦物質營養達到活化作物生理的量就可以,再多就是花冤枉錢!活化作物生理的量是多少?上面介紹的東北黑土地野生洋姑娘和粗放種植馬鈴薯,說明土壤和有機質(有機肥)中的礦物質就能滿足作物需要。

在沒有試驗環境和設備的情況下,你、我、他都能做出無可辯駁的試驗:

1、瓜果坐果後,把果實以上和對面的葉片去掉,土壤也不提供產生碳營養的有機物,瓜果永遠是去掉葉片時那麼大。因為果實得不到根系吸收的碳營養,又沒有葉片製造光合營養。

2、去掉果實以上和對面的葉片,植株根部放入沒有礦物質的蒸餾水容器中,把有機肥稀釋液定期加進容器,瓜果全都正常膨大、成熟。因為根部向果實輸送了有機肥中的碳營養,有機肥中那點礦物質跟施化肥相比雖然少得可憐,卻能滿足植株健康、活化生理的需要。

我國糧食增產,除了種子的增產作用,都認為是化肥的功勞,錯啦!土壤裡沒有有機質提供的碳營養,空氣中也沒有二氧化碳,地球上所有植物都死亡。地球上一切植物體和它的經濟產量,都是光碳轉化的有機物,而不是礦物元素形成的無機物。礦物營養的臨界期、最大效率期,意義在於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機、關鍵時期發揮其速效的活化作物生理、保證作物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性指的是絕對不能用13種礦物元素以外的礦物質替代某種礦物營養,而事實是促進營養生長、提高授粉受精率、膨大果實的速度、提高瓜果糖度、增強作物抗逆性......光碳營養的作用遠不是礦物質營養能比的!

我國化肥按世界平均利用率比較,每年至少浪費了1000萬噸!這是《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的片面性誤導造成的。礦質營養學說片面的結論是:礦物質營養是以離子態被植物根部吸收的,其實這是土壤有機質貧乏才發生的不正常吸收。土壤有機質螯合礦物離子,互相不排斥,不被土壤固定,吸收快、利用率高。而礦質營養學謬談“有機肥料對於植物生長所起的作用,並不是由於其中的有機物,而是這些有機質分解出的礦物質。”以此說法,“三酸”螯合的水溶肥進入土壤也得經過分解才吸收,螯合的水溶肥速效現象和利用率高怎麼解釋?

大量自然現象說明,礦物質離子具有強烈的趨有機碳特性,所以在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土地,生產等量的農作物所用的化肥極少,甚至不用化肥。植物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在消耗碳,每株植物一生所需要的碳遠大於其積累的碳。有人可能說:空氣中的CO2氣體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個說法也是錯誤的。一是CO2濃度僅能達到植物需要的1/3;二是1/3的量也僅限於作物自己利用,人類根本就沒為作物取用,農作物相當缺碳,陰雨(雪)天更缺碳。作物缺碳的直接表現是光合效率低、光合休息重、根部衰弱快、植株衰亡早、發育不正常、抗逆機能低、引發病害多…。缺碳可以說是作物的百病之源,毫不誇張地說:缺碳是農作物的最大病源!病態能多幹活,還想產量高嗎?

當溫室裡CO2濃度大於大氣中的3倍時,大部分蔬菜產量可以翻倍;沒有光照的惡劣天氣,直接補充碳營養,瓜果類正常坐果、膨大;有光照利用好光能,製造更多的碳營養。

一言以蔽之,農作物增產最重要的是光碳營養,而不是僅佔5%的礦物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