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最為之可惜的是,原本已經失傳,連臨摹本都難得一見,傳世之作也難以被現代人理解。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洛神賦圖

何為洛神?傳說中伏羲的女兒在洛水溺水後成為神

三國時期,文學仙才曹植所愛女子,被其兄奪去,女子不久之後便去世,曹植樹迴歸自己封地去行經過洛水之上,夢見一麗人,心生愛慕,與之言好。哪知船身一抖,美夢破碎,夢醒時分,文思激盪,揮灑寫就千古名篇《洛神賦》。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賦中寫儘自己與洛神宓妃的邂逅、相戀、定情,卻因為人神殊途,不能相守,悵然離去的故事。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洛神賦》剛開始描繪是曹植和他的隨從在洛水之濱遙望,他所苦戀的洛水女神出現在平靜的水面上,只遠水泛流,洛神神色默默,似來又去。從洛神的身影中可以看出一種無限惆悵可望不可及的情致。曹植精神恍惚,如痴如呆,不知這是真事還是夢境,只是望著洛河發愣,直到隨從催他上車才猛然驚醒。黯然分離時,只剩下一人,一舟,一江水。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在洛神賦圖中,顧愷之塑造了動人的形象,起筆簡單強調了古質的精神,勾勒線條和衣褶的線條如“春蠶吐絲”被後人稱為“鐵線描”表現了遒勁的手法。洛神賦圖上的色彩點染,基本上繼承了漢代墓室壁畫的傳統,以原色為主,沒有層層疊染,看上去相當單純。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中國的人物畫,簡稱“人物”,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花鳥畫等為早;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風俗畫、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氣氛、身段和動態的渲染之中。故中國畫論上又稱人物畫為“傳神”。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從一整幅畫的完整構思中可以看到,早期山水畫的內容和風格。從早期山水畫包含神仙怪異的因素,不難了解魏晉以來對山水的認識大都從求仙訪道的宗教觀念出發,畫家的立意和實際表達手段之間的差距,在於如何裝飾性的形象整合發展成為獨立完整的山水畫面。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洛神賦圖與漢代繪畫的區別,是繪畫在現能力的提高,畫家調動外在的因素,達到傳神的基本目的,在顧愷之筆下的洛神,通過飄動的啊衣帶,將人物內心情感抒發出來。並且把裝飾性的樹木,點綴在人物故事當中,他的技法經歷了由裝飾風格,向再現風格的過度。是我們值得學習的。

歷經千年,美妙猶在所謂洛神賦

洛神賦文字精妙,故事瑰麗動人。古往今來,感染了不少文人墨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