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孔子,作為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著名的聖人、他出生於春秋末年的魯國,也就是現今的曲阜。

其創始的儒家學說對後世的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當時社會最為博學的人之一,他的許多教育理念至今仍然適用。例如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等先進的教育思想極大地完善的教育方法。從古代開始,就有人學習孔子的一些教育方法與觀念。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而今天我們所講述的這句話,一開始只是孔子隨口說的兩句“髒話”,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數千年的時間流傳,現今這句話竟然成為了老師們的口頭禪。

我們在學生時代,想必很多人都聽老師說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這句話。其實一開始是孔子批評他學生的兩句髒話。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眾所周知,孔子有弟子三千,在眾多的弟子學生中,出現了眾多擁有真才實學的人,但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教出來的學生都是賢人,在數千弟子中,有一名叫宰予的人,他與其他一般的學生不同,宰予思想活躍有些小聰明,心中經常蹦出一些奇特的想法。

他的一些問題絲毫沒有討論的必要,可是他還是經常詢問自己的老師孔子,比如有一次,他曾問老師:如果老師說我們所追求的仁德在井中,那麼我們學生會不會跳井呢?

還例如他曾認為人們三年的守孝時間太過長久,一個真正的君子三年時間不學習知識、不練習樂理,如此長的時間會影響那人的學識水平。所以應該一年最佳。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例如此類的問題,經常弄得孔子十分無奈。可是孔子身為我們偉大的教育家,自然不會因為這些小事就對自己的學生不滿,宰予雖有些奇特的想法,至少能夠證明他喜歡思考,孔子一開始是對這位喜歡思考的學生還是很喜歡的,這樣的人如果將思考的學習相結合,那麼將來一定會有一番成就。

可是時間一長,宰予的缺點就暴露了,因為宰予僅僅只是有活躍的思想,卻不喜歡學習,我們知道“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只有學思結合才能得到最大的進步。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但宰予十分懶惰,經常對孔子教授的事物不上心,甚至在一次孔子的教學中,宰予竟然直接沒有來上課,孔子不知道緣由,就派人前去尋找宰予,可是尋找的人回來卻說宰予正在睡覺。

因為睡覺而不來上課,不要說古代嚴格講究尊師重道,哪怕是現代,這樣的做法也是對老師極大地不尊重。孔子知道後,一氣之下說了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要知道孔子對待學生往往是平易近人,很少生氣發脾氣,可是宰予的做法實在過分,連性格一項和善的他也忍不住心中氣憤,罵了兩句髒話。

這句話很好理解,我們在讚美一個人的時候,經常說此人是可塑之材。而第一句中朽木就是爛木頭,他們沒有絲毫價值,輕微的晃動就會導致整塊木頭鬆散掉,更別提雕刻了。這樣的木頭哪怕材料再貴重,是紫檀、黃花梨也無濟於事。

孔子看徒弟不爭氣,說了句流傳千古的話、如今成了老師的口頭禪

而第二句意思與爛泥扶不上牆相似,自己不想變好的人,哪怕別人再怎麼幫助最終也不會有什成就。

這兩句話來評價學生足以體現孔子當時心中的氣憤,後來人們認為這兩句話有損孔子聖人的形象。經過時間慢慢的流逝,這句話被概括成了:朽木不可雕。現今許多老師用這句話來評價班級中不思進取的學生。一些老師更是將其掛在嘴邊,成為其口頭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