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BAT、TMD等互联网公司,谁最有可能开发出下一代垄断型社交软件?

大雪如涛风如刀


百度精力全部押宝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百度的优势在于技术;社交一直是阿里希望得到的,但是越是想得到的最后可能还做不好,阿里的优势在于强大的电商及生态。

目前的BAT,TMD相对来讲在各自的核心领域比较出类拔萃但也相对来讲比较固定,剩下的就看业务的边界能拓展到什么样。

我觉得依靠腾讯内部的竞争及头条 抖音用户的积累和发展方向,这两个公司是最有可能得,当然还会从新生力量杀出黑马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


知了网媒



我觉得无论是什么公司,都已不可能再开发出“垄断型的社交软件”


主要的原因并不在技术或者是运营方面,而是由于法律问题。


因为用户群体实际上是被众多公司瓜分的,"垄断型的社交软件”必将带来垄断型的网络公司。不仅对大众没有好处,实际上也不合法,国家和政府也不会同意有这样的东西出现。

在早年由于网络还不发达,网络群体也还不够壮大, 确实有不少软件都曾占据垄断位置或者拥有统治地位。

但是在未来已不可能。

据最新统计,截止2018年6月,我国有8.02亿网民,已经占据了全国人口的一大半。


社交软件不同于其他软件,社交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这也就导致社交软件的用户大部分都是活跃用户


试想一下,假若这些网民中的大部分用的都是同一款社交软件,那么这款软件的活跃用户将达到4亿以上;届时,无论运营这款软件的公司做点儿什么动作,或者发布点儿什么消息,都将引起极大反响!

稍有不慎,便可能带歪整个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那得是多大的风险?

又或者这样的公司试图打压其他体量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很可能直接就会给对方造成灭顶之灾!



所以,在这样的软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国家便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控。同时,这也是《反垄断法》存在的意义



别的不说,就以阿里巴巴为例,旗下就拥有类似体量、地位的“淘宝”,拥有近5亿注册用户,每天超过6000万的固定访客;也有“支付宝”截止2018年3月,拥有全球用户8.7亿。


阿里巴巴并不算垄断,可是它确实体量极大、活跃用户极多,而他的影响力有多大,相信所有人都有亲身体会!

虽然阿里巴巴的三观极正,也几乎不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不像百度,竞价排名、莆田系等等简直是在吃人血馒头,魏则西案件就是代表),可是即使如此,早在多年前便已有人提出“淘宝是马云的成功,却是政府的失败”!


一旦产生垄断型公司,其危害可见一斑。


所以,我个人认为,“垄断型社交软件”作为“即将产生垄断型公司”的一个苗头,必然会遭遇调控和竞争对手的打压,并且,最终也可能不合法;从而导致,无论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再开发出“垄断型的社交软件”。


以上内容,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如有不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与我讨论。


酔语


你觉得BAT、TMD等互联网公司,谁最有可能开发出下一代垄断型社交软件?

社交产品在我看来就两类,关系连接类,本质上是点对点互动,连接和通信属性强。第二类,兴趣社群类,多对多互动,有部落化特征。

前者典型代表就是腾讯了。发现关系建立连接,这个需求一直都在,而且很刚性,人从出生到辞世,一生都在寻找,找自己,找对象,找伙伴,找知己,在找寻和发现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完善和提升自己,也通过这些发现和提升,到达更大的空间,有更大连接和发现需求。

后者贴吧、QQ群等以主题社群为引子的都算。其驱动力是兴趣,当然最终可能会会有落脚到点对点关系,只是说在这个系统里,用户的主要行为都在多对多互动、聊天、吵架,他们的主要需求就是“群裂变”,小群体变大,不断产生争议,裂变,再裂变。

而后者就是真实社会中用户社交的部落化运行的基本状态,大家在时间周期内因为某种共同的东西凝聚,也可能因为新的社交要素导致社交行为活跃要素发生转移,但是本质上一群人对一群人的互动,这可能是未来两三年社交领域机会比较大的增长点。人之所以能成群,是得先有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一点上腾讯优势非常明显。他们做账户ID这一层,也就是用户的虚拟身份上,已经很极致了,其他上层应用都不会比通信态产品更靠近底层,所以在这个维度上其他社交产品竞争只是局部垂直的争。

5G时代,是否会因为新的带宽和体验,导致新的通信态社交产品的出现,我是保持乐观期待。

阿里我觉得没啥可能性的,他们对社交不纯粹,而传统阿里体系产品也缺乏社交需求,更多是服务与被服务,交易互动,或者一对多社区互动。

B目前贴吧的优势还在,至于能不能有新的产品的、移动一点的社区产品,我没有看到可能性。

TMD的后两个跟阿里的情况类似,本身供需双方是个利益互斥关系,很难形成社交,平台也会尽可能阻断这种社交关系的形成,美团和滴滴都是撮合交易平台,供需双方自己已经建立了信任连接和信用交易机制,平台就没有价值了,本身平台除了提供撮合之外也没有提供其他价值。不基于他们业务分析或者业态,单纯为了做个社交也不太可能。

T倒是最有可能做社交,本身阅读类似内容的、相似行为偏好的人就是可以聚群的,一旦聚群就是形成多对多互相拉活互相分发,而这种推荐引擎聚合用户群的逻辑也核心也是兴趣驱动。

每一次互联网信息技术泡沫或者周期的轮回,启动发生演变的产品都是社交产品,(不是严格意义的时间切片,前后一两年这个区间,是个印象分区,大致符合事实)

2000年前后的classmate、match、find,国内的中chinaren、5460,

2005年前后的friendster、MySpace、LinkedIn、Facebook、Twitter,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等

2010年~2015年区间,移动社交微博、陌陌、探探,视频直播短视频映客、花椒等,现在我还在这波潮的中后期,又有N多社交新玩法在酝酿、发酵。

但是明显有个特征就是还在沿着关系连接和发现,社区社群的两个维度演进。

而这个会不会也正是下一波社区社交要突破的点?

因为网络空间的部落化,导致每个部落里的你,人格都是不完整的,比如腾讯系,就缺乏你的购买力消费偏好信号,而百度则看到的都是内容偏好没有社交关系,阿里则是没有信息偏好只有买买买,而且还没有社交关系。

这种割裂造成的多重人格数字身份,是否都能成为你在各自系统中的数字身份代理人,他们能不能代理你执行决策判断帮你完成任务?那么社交就变成数字身份(bot of yourself)互联的基础能力。

他跟物理空间的我们,只是在特定时间空间上发生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促成各自人格的完整和发展。是不是有点阿凡达的感觉!

社交只是我们数字身份的基本生存方式,不在只是我们物理身份的寄存器,而是另一空间上的真我。

这时候他们在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发现线索建立关系,如何更快速更敏捷地进行一对一多对多信息交换,完成彼此的愉悦和成长...


哈斯日志


这几家公司思维都固化了,很难再有新的突破,除非壮士断腕!感觉如果真的有可能出现新的社交APP,会从北京武汉南京这三个城市其中出现,而且一定是新人新公司,并且是以学校包围社会的方式光速扩张,快到腾讯来不及反应!中国会出现下一个扎克伯格!


偶尔转个身


百度的关键性人材都走了,说明其工作环境留不住人材,未来希望已经看不到。腾讯和阿里都有潜力,但阿里比腾讯略胜一筹,所以我看好阿里。此外,科大讯飞真才实干,比阿里,腾讯不次,还有他们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未来前景不可估量


金柏松


都没有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