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財險虧損加劇戰略不明 兩股東難避7年之癢擬離場

近日,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財險”)第二、三大股東,分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所持股份,合計約佔總股本的35.34%,作價約5.66億元。

梳理來看,長江財險成立以來頻繁換帥,管理結構不穩,且業務定位正處於“調試”之中,主要保費收入來源從初期的企財險逐步向車險過渡,但也未能實現盈利。儘管依存股東優勢可保證一定保費收入,但業內人士指出,股東支持仍然要基於商業邏輯,險企產品與服務才是立足之本,對於長江財險而言,當務之急或是儘快謀得一條可持續盈利路徑。

35%股權遭掛牌轉讓,長江財險二、三大股東或易主

具體來看兩項掛牌公告。

12月20日,武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集團”),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長江財險2.24億股股份,約佔總股本的18.67%,評估價為2.99億元,意向受讓方需繳納8970萬保證金;同日,長江財險另一家股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顧問”),掛牌擬出讓長江財險2億股股權,佔總股本比約為16.67%,轉讓底價為2.67億元,受讓方需繳納8009萬保證金。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1年的長江財險,註冊資本12億元,總部設在湖北武漢,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集團”)作為主發起人,聯合五家大型國有企業出資組建的全國性法人財產保險公司。

從目前的股東結構來看,長江財險第一大股東為中國國電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0%,且國電集團通過子公司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有長江財險14%股權,雙方構成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長江財險34%股權,穩坐長江財險第一大股東位置。

长江财险亏损加剧战略不明 两股东难避7年之痒拟离场

長江財險目前股權結構圖(藍鯨保險製圖)

緊隨其後的即是此次擬出讓股權的武鋼集團、中電顧問;與中電集團同處長江財險第三大股東位置的是湖北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外,湖北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長江財險其餘14%股權。

若此次掛牌交易完成後,長江財險第2、3大股東均將易位。據藍鯨保險瞭解,中電顧問為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營業務為面向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提供電力工程一體化解決方案;武鋼集團為國有獨資控股企業,主營業務包括智能設備製造、智能城市建設等。

根據評估機構對長江財險進行的最新報告,截至2018年9月30日,長江財險淨資產為8.94億元,評估價值為16.02億元,約合每股1.335元,根據估值,武鋼集團、中電顧問按持股比例確定轉讓底價,合計約5.66億元。根據註冊資本計算,兩家股東初期出資合計4.24億元,若此次交易以底價完成,則兩家股東將實現約3成增值。

管理層不穩或致成績不佳:虧損加劇、現金淨流出

成立於2011年11月的長江財險,剛過7年生日。中電顧問、武鋼集團作為長江財險的發起股東,似乎難避“7年之癢”,那麼長江財險在過往的時間裡表現如何?

2011年,長江財險抓住成立後的一個月,實現了17.97萬元原保費收入,並在第二年實現643倍的增長,此後長江財險保險業務收入一路上行,在2016年實現8.4億元,同比增長22.2%,但向好趨勢未能在2017年延續,2017年財險公司共計實現原保費1.05萬億元,同比增長13.76%,而長城財險因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縮減,全年保險業務收入約為7.68億元,同比縮減8.5%。明顯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前10月,長江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69億元,同比增長3.54%。

长江财险亏损加剧战略不明 两股东难避7年之痒拟离场

長江財險2011年-2017年保險業務收入(萬)

盈利情況也並不穩定,成立第二年即實現1168萬元淨利潤的長江財險,分別在2013年、2016年出現虧損,2017年虧損迅速擴大,淨虧損達到1.1億元;2018年前3季度,長江財險虧損延續,合計淨虧約9901萬元。

长江财险亏损加剧战略不明 两股东难避7年之痒拟离场

長江財險2011年-2017年淨利潤(萬)

除持續虧損外,目前,長江財險的淨現金流情況也並不樂觀,據其3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季末,長江財險淨現金流為-1.1億元,其中,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出8442.6萬元,主要因為保費收入增速減緩,賠付成本增加等;投資活動現金流受股票類權益投資虧損賣出影響,也呈流出狀態。

2018年10月,中保協發佈2017年度保險公司經營評價結果,長江財險評級由2015和2016年的“B”降為2017年的“C”。整體表現難言積極的長江財險,股權遭股東掛牌轉讓,不難理解。

業務戰略不明,股東優勢未必成“鐵飯碗”

“管理層的穩定,對於保險公司的運營戰略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於中小財險公司而言,換帥或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風格”,新一站保險網李陽向藍鯨保險分析稱。藍鯨保險梳理發現,成立僅7年的長江財險已經歷3任總經理,前兩任任職期均不足兩年,第三任總經理在2017年上任僅1個月即辭去職務。

2018年年中,銀保監會發布一紙《不予許可任職資格批覆》,批覆文件註明,因不符合監管對於保險公司總經理職務的履職條件,不予核准宋靜剛擬任長江財險總經理的申請。正是因此,7月,長江財險任命同樣出身於國電集團的孫明清為臨時負責人,履職期限3個月,但因到期長江財險仍未確定總經理人選,孫明清任職延期。

而頻繁換帥的長江財險,似乎也尚未謀得一條適合的經營之路。

首先,長江財險的主營業務仍在“調試”階段。2012年,長江財險實現1.16億元保險業務收入,保費收入佔比排在首位的是企財險,其後分別是工程險、商業車險、交強險;2013年、2014年,長江財險的商業車險、交強險業務佔比提升,超過工程險,僅次於企財險業務;2015年至今,車險業務佔比進一步提升,成為長江財險第一大保費收入來源,2017年,長江財險車險業務保費收入3.56億元,佔保費收入比約為46%,然而,長江財險的車險業務也未能免於行業的虧損“常態”,虧損3561萬元。

“不少險企在成立初期表示要推進精細化、專業化運營,擬專注於某一領域,或介入股東所處領域進行深耕。但在實際運營中,出於回報股東的壓力,險企想要利潤和規模兼而有之,最後或導致經營思路走偏”,一位業內人士向藍鯨保險解析道。

“車險業務是剛需,且在銷售環節人力成本較低,能夠幫助險企迅速提升規模”,李陽補充道。但在當前車險業務整體利潤微薄的環境下,發力車險或難為“長久之計”。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道,“依託於股東在所處行業的資源,保險公司可以針對具體行業的風險進行深耕保障,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風險管理方案,更進一步,則可借船出海,在積累經驗與能力後,進一步面向股東所處行業,打開市場”。

舉例來說,與長江財險股東構成相似,新三板掛牌險企永誠財險(834223)股東多集中於電力、能源行業,股東行列中同樣有國電集團的身影。近期,永誠財險相關負責人即表示,根據其最新的戰略定位,永誠財險將專注細分市場,聚焦於電力行業風險保險,通過前瞻性研究,解決電力行業痛點。

“但這並非意味著險企能夠獲取穩定的銷售渠道與業務,股東在購買保險產品時,依然會遵循商業邏輯,考量子公司所能夠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李陽提醒稱。

藍鯨保險梳理發現,長江財險通過股東國電集團承保的保費收入佔比正逐漸下滑,2018年前3季度,長江財險為國電集團承保保費收入約為2.73億元,佔保費收入比約4成,在一定程度上為長江財險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業務收入。但在目前第2、3大股東同時出走,車險業務難以盈利的情況下,長江財險亟需穩定管理層,制定適宜自身發展的經營戰略,謀求出路。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