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庄子卧睡图

对于一个追求中庸和适度的民族来说,“狂”的魅力有时是无法言说的。

囿于生存的环境,人们往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饰自己对于“狂”的追求和渴望,但有时这种对“狂”的追求又会不经意间流露:

比如会更喜欢李白而非杜甫;

比如会偶尔放歌纵酒;

又比如对庄子的喜爱与向往……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似乎不仅仅是李白的个人自由;放歌纵酒,也不只是魏晋名士风流的影子。

而他们都可以让我们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庄子

然,不得不说,庄子的人生只是我们多数人向往的一个目标而已,他的思想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

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那么活着,那么大概许多事都不用做了。

也许,正是基于此,庄子的“狂”才更引得我们向往不已吧!

01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邑(今河南商丘)人。

他与魏惠王、齐宣王同时代。

(对,就是《大秦帝国》中的魅力人物魏惠王:幽默悲催之反派君主!)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电视剧《大秦帝国》中赶马车的魏惠王。

庄子这个人终身不仕,他不做官。但他不是一个忘怀现实的人,他与诸侯国的国君们都有联系。

有一天,他正在渭水边上钓鱼,楚威王派人请庄子去做官。

他就对使者说:你们带来千金重礼又许我高位,楚国又是个大国,我是去不去呢?先说点小事,你们做个回答。

说有一种乌龟在泥土是躺着爬着,顺应它自然的生活方式活了三千年。

有那么一天它突然的走运了,富贵了。它能决定楚国从国王到平民的大小事物,但付出的代价是把它杀了,肉剔掉,打磨,钻上孔……

因为,唯有这样它才能占卜,才能有作用,才能决定大小事物 。

它变得能传达上天对人的指示,能让人富贵,让人位极人臣……但它自己早已没有。

庄子问,你们愿意像乌龟的前半生活着?还是富贵起来被请到大庙里决定国家大事?

两位使者不假思索的回答: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土里躺着。因为,那才是活着,没有了自我,等同于把我杀掉了。

庄子听了两位大夫的回答,说:这就对了,两位请回,我愿“曳尾涂中”!(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躺着)

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进入官场你就失去了自我。如果你是老百姓,顺应自然的活着,有着自己的意志,有着自己的生命,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他,终身不仕,但学问渊博,同时,家境又十分贫寒!

细想,这很互相矛盾。

家境贫寒,做官可以解决,可就不做官!

学问渊博,古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他读那么多书,诸子百家无所不通,但就是不做官。

所以,比起世人他就能够浮游尘埃之外,不受世俗的污染。他活的潇洒,他的人生才是当的起真正的诗意人生。

02

细读庄子,又会发现,庄子的哲学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冷眼看世界!唯有这样,看时方发觉全世界都是强盗,处处充斥着“成者为王败者寇”。

这就是他的社会哲学。

来看一篇他写的《胠箧》。“胠”是打开,“箧”是竹子做的箱子。打开箱子?这个标题表示什么?

打开箱子没好事!偷东西,窃贼,盗窃。

那么,人们要防盗就要采取措施,会用绳子把箱子捆起来,把柜子绑起来,还要用坚固的锁把它锁起来,还要把口袋扎起来……

聪明的认为:柜子绑好,箱子锁好,口袋扎好,看你怎么偷?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庄子却认为你这样防的只是小偷、毛贼,不是防巨盗。巨盗和小偷不同,他们会背着柜子,挑着的箱子,担着的口袋,全偷走。

你的措施也只是在为盗贼做服务性的工作。

你担心的同时,盗贼也在担心你的工作做到位了没有。你捆的越结实,锁的越牢靠,扎的越紧,盗贼越高兴。

为什么?柜子、箱子、口袋一起偷走了。

这个比方为了说什么?

庄子认为,孔子一生传播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这是绳索和枷锁,它锁住人们的思想,锁住人们的头脑。

窃国大盗来了,他唯恐你把老百姓管的不老实。你管的越老实越好,他就能顺利把你的国家偷走了。不但连江山社稷偷走了,老百姓偷走了,还把你的仁义礼智信这些伦理道德一起偷走。

这样一来,你会看到:“窃钩者诛”,盗窃一旦上了金钩子,抓住就杀人。“窃国者侯”,盗取一个国家就做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你进了诸侯大门,明明知道他是个大强盗,但你看他宣传的却是满满的仁义道德。

他那些仁义道德哪来的?偷来。谁制造?孔子。

所以,庄子认为,孔子在为盗贼服务,孔子就是盗贼的同伙。

你看这个道理,猛然听起来好像很突兀,但在庄子那就把歪理讲的很顺畅。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非议孔子之道,庄子一生与孟子从未发生交往。同时代的两人,他没批过孟子,孟子没批过庄子,但孔子在庄子的描绘下是很丑陋。

庄子得出结论,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一个好人不学圣人之道你无法立身;“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像盗跖这样的有代表性的大坏人不懂得圣人之道他是行不通。

好人要学圣人之道,坏人也得学圣人之道,不学圣人之道好人坏人都做不成事。“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这就是庄子的眼光,天下好人少,坏人多。

所以,行孔子之道,行圣人之道是一样,什么人行的多?是坏人行的多。圣人之道起的负作用远远大于它正面的作用。

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人也多”,因为世界上是好人少,坏人多,大家都要行圣人之道,这样一来圣人对天下带来的利益、好处少,带来的坏处、危害的地方多。

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圣人。

他说,他们的方法是好,但,这个方法,好人坏人都可以用。

这样情境下,全世界都是盗贼,谁都不承认自己是贼,把世界说得这么黑暗,那么我们对待这个世界究竟该怎么办?

庄子说没别的办法,我们唯有让圣人死绝,即“绝圣”!

“绝圣”,所有圣人都是死的不再往下传,不要再出现圣人;“弃知”,把聪明抛弃掉,不要学习,学习使人聪明起来,聪明就互相算计。

因为,有了人与人互相算计,家庭与家庭互相算计,集团与集团互相算计,国家与国家互相算计,所以争斗不止、流血不休。

只有当人们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白痴,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加美好。大家见面笑呵呵啥也不愁,啥也不要,也不会打架,也不会争斗。

一个国家全是这样的傻子时,这个国家非常美好。

这就是庄子。

认识了真理,看穿了现实。

但在真理和谬误的践行上,大踏步前进时,跨过了一步,然,终归是一个荒谬!

03

庄子刻画了很多寓言故事,故事所反映的思想恐怕连庄子自己也没法把握,这,大概就叫:形象大于思想吧。

那,他又是如何洞察这个世界和人生的呢?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我们,总说万物。人,只是万物的一种。与无穷大的万物相比,人类非常渺小。

那么每个个体的人呢?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劳什么?忧什么?争什么?争天下,忧天下,劳天下。

天下算个啥?天下算个小石子、小沙子,一滴水。与万物相比都是非常渺小。然,争起来的时候觉得它大的不得了。

落实到个人,我们会为了增加一点工资争的面红耳赤,为了和老板争一个事实,会觉得事情无限大。但,你首先看整个单位算什么?整个人类算什么?然后,再看这还值不值得一争?

回过头再看事物,你会发现,当眼光细致了你的心胸自然就扩大了。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孔子都是自己以为渊博、重义而已,其实什么都不是,一切都是渺小的。

国家元首也好,乞丐也罢,都是人。他们皆是万物中的一分子。在人类里面,还分出各个阶级,其实都一样,都渺小之极。

这就是庄子的眼光,他就是这样来看世界。

那么在这样认识了自然之后,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呢?不妨过得潇洒,不妨过得洒脱,过得富有诗意。

顺应自然,反对人为。

庄子洞察人生,认为:“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

数量是无穷的,大还有更大,小还有更小。时间是没有止境,从你出生开始往前数数不完,往后数永远数不完。

所以最无穷,时无止。

今天得到的明天可能会失去,明天失去的后天又可以得到,得失不是固定不变。它们终而复始,始而复终。

大智慧的人由广阔的世界得出结论:小的东西不认为小,大的东西不认为大,因为还有更小,还有更大,知道数量是无穷无尽。

活得长,你不要觉得烦,不死,就要顺应自然的活下去,这是自然给你的岁数。

不要觉得我活在世上是个无用之人。我活着干什么?得活着,顺应自然的活着,活的自由自在。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面对遗憾,庄子认为,人生就是一条坦途、大路,这条路上有很多人在走,走着走着,有的人走到家了,一切顺应自然。

面对得失,要知道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满和浅、盈和虚不是不变,所以得到什么别高兴,失去什么别忧愁。

“生而不说”,只不过是大路上多一个走路的人,咱们同路而行;“死而不祸”,有人死了,天大的灾难,无非就是走路的他走完了,走累了,休息去了,回归自然了。

你为此而悲伤,伤了身体,不值得,没必要。

“知终始之不可故也”,知道终而复始,始而复终,这不是固定不变。你把这些道理都想开了,你的人生它就自然是潇洒,活的无忧无虑!

本文摘自:中原国学讲坛《庄子思想与诗意人生》 刘兴林(部分有删减)

【特别推荐】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 The End -

⊙本文仅代表主讲人观点,不代表文博河南立场。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狂人”庄子:他的人生只是我们向往的一个目标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