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損失兩名科學巨擘,西方即將磨刀霍霍,我們卻無動於衷

我國損失兩名科學巨擘,西方即將磨刀霍霍,我們卻無動於衷

今日傳出令西方國家歡欣鼓舞的壞消息:我國的兩彈一星功臣袁承業、中國氣動彈性專業奠基人管德兩位大師去世!

他們是誰?對我們到底有多麼重要?對國外有何影響呢?

我國損失兩名科學巨擘,西方即將磨刀霍霍,我們卻無動於衷

1:袁承業

“兩彈一星”功臣、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作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袁承業窮畢生精力,為中國的核事業和工業發展,全心傾注了智慧和精力。直到九十高齡,依他然在為中國戰略資源——鋰的提取、回收和利用,殫精竭慮。“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責任!”這是他一生的格言。

1959年,為了“兩彈一星”等國防任務急切需要,他毅然從已取得良好進展的氨基酸與多肽合成藥物研究改行,組建並領導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成功研製P-204、N-235和P-350等萃取劑,為中國原子能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著名核物理專家錢三強在回顧這段歷史時說:“提取鈾的萃取劑研究,在當時是對國防建設起關鍵作用的,沒有它,就提不出鈾。”

袁承業因此獲得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事業”的獎章與獎狀,1997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1999年,作為中國科學院40名代表之一,袁承業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的接見。

我國損失兩名科學巨擘,西方即將磨刀霍霍,我們卻無動於衷

2:管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動彈性專業的奠基者和帶頭人。

管德先後擔任航空工業瀋陽所顫振組組長、空氣動力室副主任、總體和空氣動力室主任、副總設計師、副所長。管德為殲8飛機建立了檢查氣動伺服彈性穩定性的阻抗試驗設備,對殲8飛機的研製做出了重大貢獻。基於豐厚的知識和經驗的積澱,以及對氣動彈性專業的鍥而不捨、孜孜以求,才保證了殲8飛機優異的高空高速性能。

可以說,沒有管德,就沒有我國的航空事業。

兩位老人家,在我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上的成就,震驚世界,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祖國今天的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