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导读:在重庆有这样一个古镇,很多的电影公司都要来这里的影视基地拍摄,也有很多千百年来留下的著名石桥,书院,会馆等,它就是万灵镇,这次小编有幸游历万灵镇,清晨的万灵古镇,雾气缭绕,在黄葛树旁边的树下,几位镇上习武的人在这里练着太极拳,雾气消散后,早上的时光就算过去,而同一时间,枕着濑溪河,沉睡而起的万灵古镇,又开始了热闹的一天。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 古镇大荣桥

这里仅具有特色的石质古桥就有7座,大多修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些甚至更早,最具特色也最出名的,要数古漕运码头旁边的这座大荣桥。 大荣桥总长约60米,宽2米有余,由一长段平直石板桥和一段拱桥组成。 拱桥主拱高约10米,宽约15米,是漕运大船通过的地方。始建于明朝初期的大荣桥,是去往日月门的唯一路径,这座古石桥既不是曲折回环,也没有多余复杂的装饰,而是质朴归整,中通外直,在游人看来这是一条简单的直桥,只是链接着古镇出行所用,从造型上看,大荣桥为石孔桥,横卧在古镇的濑溪河上,承载着古镇千年的厚重历史,桥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石孔,每逢涨水时,大荣桥两侧被淹,平直的石板桥就好像浮在水面上一般,奇妙异常。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万灵古镇的古街都是在水码头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古街并不长,有500多米,街上建筑多为明清时修建,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结构,与蜿蜒而上的青石板路紧紧相依。经历了百年沧桑,街上的建筑不免有些斑驳,但恰是这种斑驳才体现出古镇的原始和古朴。水乡特色,以古桥最为显著。大荣桥无疑是万灵古镇旖旎水乡风光的主角,外来者喜欢在桥上远望风景,镇上的人喜欢坐在桥上垂钓、闲聊。每到赶场的时候,桥上就会变得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贩也会云集在这里卖鱼、卖豆腐、卖卤味等,给古朴的水乡小镇增添了几分热闹。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 古镇濑溪河

站在大荣桥上,脚下就是濑溪河,地处重庆市荣昌区东北部的万灵古镇,流经古镇的濑溪河是沱江的一脉支流,曾是川渝一带重要的水上交通线,上游生产的铁器,附近几个县的官粮税收,商品货物,以及万灵盛产的贡蜜,都需要从这里经过,由于河道中的白银滩把濑溪河组成了上下两段,往来船只来到此地,都只能在地势较为平缓的东岸卸货,翻滩,之后才能继续航行,因此,从宋朝起,万灵古镇就为了濑溪河上最为热闹的漕运码头。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就这样随着人口的发展,外地人也前来聚集,商贸也越来越多,万灵古镇的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如今的两街九巷四城门的格局,最繁盛的时候,有大量的船只停留在白银滩那边,有卸货的,有等待过滩的,每一天都有非常热闹,脚夫们和纤夫号子声络绎不绝,就连白银滩上供应茶水的也排成一个大队伍。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 古镇日月门

没一会我们看到一座石头的大门,除了石砖之间翻修的缝隙,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大门经历的上百年的沧桑,但是在大门的右侧,我们还能清晰的看到“日月门”三个字,日月门跟其他寨门不同,不仅是军事设施还是战备设施。门洞内有一重达一吨的巨大石板,下方是一口口小身大的古井,内设暗道连接寨外的濑溪河,意味着此乃永不枯竭之井。这便体现了设计者赵代仲的智慧,战时即使敌人围困时间再久,寨中也不会缺少饮水。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 古镇尔雅书院

穿过日月门,来到一条古镇最繁华的老街之一,坐落于古镇上的书院和宗祠,延续着万灵绵延的文脉,古老的会馆,商铺,彰显着古镇昔日的繁华盛景,无论是折扇、夏布、陶器,还是街头巷尾叮当脆响的麻糖,油亮甜香的麻粿,雪白香糯的糍粑,以及香飘满街的油炸白鯵,让过往的人们无不想每个都吃个遍,最吸引人的还是在古镇中心的这座尔雅书院,在万灵人的心目中,它是最神圣的殿堂,因为就是在这里,他们的祖辈闻得了第一缕书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怀古思今,更多的是为了延续和传扬一种,“守本心,行正道”的精神品格,尔雅书院的创办者是喻茂坚,万灵镇就是他的家乡。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说到喻茂坚,不得不说他的故事,在明正德年间,喻茂坚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在担任刑部尚书期间,他秉公办案不徇私情,在朝野间赢得了“汉庭老吏,当代法家”的美名,明嘉靖二十七年,75岁的喻茂坚,被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权势斗争,当时,奸臣严嵩设计陷害首辅大臣夏言,并伺机取而代之,嘉靖皇帝当时非常宠信严嵩,听了严嵩的谗言就勃然大怒要杀夏言,作为朝廷掌管司法的官员,喻茂坚认为,嘉靖皇帝要处死夏言的旨意,完全背离了朝廷的司法公正,在量刑时,他和当时权势滔天的严嵩,在朝堂上针锋相对,并向皇帝冒死进谏。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但是当时的皇帝根本不听他的意见,不但处死了夏言,还扣发喻茂坚半年的薪俸,由于当时的喻茂坚已经是75岁的老人,又是朝中的老臣,所以这还算是从轻处罚,尽管如此,喻茂坚并没有感到后悔,他反而从中深刻地认识到,一旦法律不完善,不仅会被奸佞之人钻了空子,甚至还会危害忠良,为了保证司法公道,停俸期间,他连续两次上疏皇帝,申请重修明代大法《问刑条例》,最终得到皇帝批示获准修改,修订好之后,皇帝认为非常好,就 赏赐了他金杯,当太监把奖励抬到他家时,因喻茂坚太清贫,只给了太监二两银子,并且嘉靖皇帝感慨的说“喻茂坚乃天下清官也”。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问刑条例》修好的当年,年事已高的喻茂坚便向皇帝辞官,告老还乡,回到家乡万灵没多久,他就开始着手筹建“尔雅书院”,在尔雅书院大门两侧,喻茂坚提笔对联“衍祖宗一脉直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这是他一生信守的座右铭,也是他对书院学子的后世子孙的谆谆垂训,喻茂坚在92岁时无疾而终,得享高寿。

大美重庆濑溪河,清官喻氏万灵镇

据记载,明清时期,喻氏家族取得功名者共有322人,17人高中进士,在尔雅书院里,展示着一些当年的历史事件与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