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藍皮書:製造業就業需求萎縮,結構性失業和招工難並存

社科院藍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的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調查失業率可持續下降。與此同時,製造業增速放緩使得就業和消費增長形勢面臨挑戰,總的就業形勢是結構性失業和招工難並存。

2018年12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發佈2019年《社會藍皮書》,對2018年的社會形勢進行分析,具體包括就業、物價和社會心態等因素。

藍皮書主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目標;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2%,是多年來的最低點。2018年7至9月,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其中25至29歲主要就業人群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4.3%至4.4%之間。

“這個一個很好的信息,就業裡面問題最突出、最大的就是青年群體。比如南非等這些國家,青年就業人群的失業率有的時候達到40%,這也是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根源。我們保持在4.3%和4.4%的調查失業率,應該是說中國社會穩定的一個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陳光金研究員在主旨報告期間表示。

“我國2018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和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和4%左右,這是在過去歷次經濟增長下行加大的情況下從來沒有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藍皮書》主編李培林表示。

李培林表示,1988年我國因物價闖關帶來物價飛漲、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大規模的下崗以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大規模農民工返鄉,都曾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2018年情況非常難得,這與“穩就業”的政策支撐有關。

不過,藍皮書同時顯示,自2018年8月份以來,製造業就業需求明顯萎縮,可能會對未來穩就業的政策目標造成衝擊。李培林表示,現在總的就業形勢是結構性失業和招工難並存的局面,這也是我國勞動力供求關係深刻變化的結果。

此外,對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陳光金介紹:“我們也注意到,有些大型企業包括大型網絡企業在10月份、11月份出臺的一些內部文件,註明將要少招或者不招部分從非精英大學畢業的學生,諸如此類可能會對明年大學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數據顯示,2018年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出現回升。據統計,2018年三季度全國勞動認識爭議調解仲裁機構共處理爭議案件129.7萬件,比上年同期上升6.7%,涉及勞動者超過150萬人。

此外,2018年上半年各地人社部門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1800件,立案1289件;前三季度各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為131.3萬名勞動者,主要是農民工,追償被拖欠工資等待遇金額達到129.8億元。

“從整個社會來看,就業穩則社會穩,所以我們要維護好就業穩定的大局,高度關注新形勢下勞動關係的和諧問題。從世界各國來看,大家通常把就業作為國家發展狀況和政府業績最重要的指標。”李培林表示。

對此,藍皮書建議,應繼續以穩就業為重心,推進高質量的充分就業,同時關注製造業去產能人員未來的就業,為第一代和第二代農民工迴歸做好更加充分的準備。

“很多第一代和第二代農民工在陸陸續續迴歸,他們不是迴歸到農村,而是迴歸以縣城為主的中小型城市。這2億多人回到這裡,他們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公共設施的滿足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陳光金介紹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