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藍色LED的製備技術困擾了人類30多年。

科學家中村修二,從掃除將LED用於照明的最大技術障礙、造出藍色LED、到獲得諾貝爾獎,只花了三年。

“我覺得很容易,非常容易。”

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Shuji Nakamura(中村修二)於2015年1月16日在東京日本

為什麼會做藍光LED?很簡單,中村修二說:就是要拿Ph.D學位!

這是他受到的刺激:1988年前後他去美國大學訪問交流一年期間,別人問他:你有Ph.D學位嗎?沒有,他所畢業的學校根本沒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他馬上意識到:沒有Ph.D學位,你什麼都不是,staff、technician可以,但是Scientist,No!不行,必須儘快拿到Ph.D,可是他當時所在的那家小公司是在一個島上,他所畢業的這所島上大學,根本不具備博士學位授予權利,但是還有一個渠道,就是論文博士學位,發表5篇學術論文可以被授予博士學位,於是,回到日本的中村修二隻有一個目標:發表5篇學術論文獲得博士學位!怎麼辦?

起點再低

也要往別人不敢走的地方去

如果沒有後來那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中村大概和日本電影中每一個被生活磨平稜角的小人物一樣岌岌無名。

縱觀中村修二的成長之路,簡直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典型代表:出生不高貴,上學也不出眾,大學更是在日本排不上號的偏遠島上的地方大學--德島大學,拿到碩士學位後選擇在島上一家民辦鄉鎮企業--日亞化學(Nichia)上班,沒有團隊,更沒有強有力的支持,可是就這樣的一個輸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屌絲工程師,一個長得充滿“階級仇、民族恨”、很不會說話的刺頭兒,卻是憑著自己一股不服輸的“氣”實現了震驚世界的完美逆襲:不僅獲得了博士學位,被邀成了美國大學一流大學的教授,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竟然還獲得了世間第一大獎:諾貝爾獎!

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4年10月7日,中村修二在自己的實驗室 / 視覺中國

何為起跑線?人生的任何一個時刻都可以是“起跑線”,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中村修二輸在了很多起跑線上,可是當他找到自己的興奮點開始全力加速起跑的時候,時間、地點和周圍的環境都沒能阻擋他的腳步!

何為屌絲?學術出身是名校名師,當然好,可是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難道就要自暴自棄嗎?中村修二這個連容貌都“屌絲”的學術獨狼,一樣是做到了,甚至現在他都無法獲得日本學界的認可,但是這有關係嗎?藍光LED影響了世界。

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4年10月7日,中村修二向媒體介紹實驗器材 / 視覺中國

何為機會?天野浩選擇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時候,會場裡有5個人,幾年後中村修二進來的時候,會場裡還不到10個人,這是常人看起來很好的機會嗎?都不是,所以,機會只選擇那些堅守並且為之不懈努力的人。

何為公平?出身名門且在二十幾歲就做出了“諾獎級成果”的天野浩卻是一直等到50歲才成了名古屋大學的教授,中村修二的公司只給了他很少的獎勵,雙方為此還打了場“世紀訴訟”,公平嗎?可是,2014年10月他們榮獲“諾貝爾獎”,是天道酬勤還是上天有眼?

……

仔細想想,其實只要我們把眼界放寬一些、目光放遠一點,有股中村修二處在再低的起跑線也不服輸的氣,加上天野浩師徒這樣板凳甘做幾十年冷的堅忍不拔精神,還愁咱們的科研不出成果嗎?只怕是到時候各行各業都碩果累累啦!

耐得住寂寞才能從內挖掘能量

中村修二說,“有一百個人都告訴你前面沒有路,你還是要獨自前行。失敗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只要有一點點成功的可能性你就要獨自堅持下去。”

當電子與空穴複合時能輻射出可見光,因而可以用來製成LED。在開發藍色LED的過程中,中村一直堅持用氮化鎵來合成製作。

上世紀80年代初很少有人關注氮化鎵。氮化鎵熔點高,缺乏匹配襯底(相當於造房子時候的地基),晶體生長十分困難。

選擇氮化鎵無異於一場賭博。

有位著名的大學教授充滿自信地對中村宣判:“氮化鎵是不行的。”

一開始,中村也會因他人的質疑慌了神。但半年以後,他開始全神貫注於研究,不安就消失了。

這半年裡,中村每天從早到晚忙於設備的改造和實驗,漸漸與周圍隔離起來。無視一切電話、會議,不跟任何人說話。

中村克服不安、專注研究的秘訣就是“保持孤獨”,讓腦子裡沒有擔心的空地。

“接電話或者開會,都會中斷我的實驗,一開始我只跟我的助手說話。後來我無視研究以外的所有一切,一心撲在實驗上。”

妻子形容中村的狀態,“就跟著了魔一樣”,滿腦子都是氮化鎵晶體。

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村修二由於研製出新型氮化鎵(GaN)生長技術獲得Millenium科技獎。

保持孤獨,才能從內挖掘能量。

在中村看來,專注於自身,才能縮短減少接觸到“事物的本質”的時間。

人們在觀察事物和思考的時,通常並不能一眼看到本質,而是被某種判斷左右。

比如,如果覺得嚥了魚刺,經常有人建議猛喝幾口醋,因為這樣可以軟化魚刺,利於吞嚥。但這樣真的有用嗎?

事實上,嚥下去的魚刺有胃酸來溶解,而食醋是弱酸,卡在喉嚨的魚刺,喝醋只會灼傷喉嚨卻不能將魚刺軟化。

人們很少去專注思考、探究,經常被這些“常識”引導。

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必須暫停這類他人公認的判斷。專注自身,不為常識的判斷左右,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你還在為學歷煩惱嗎?他三流大學畢業,三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

中村修二在西安交通大學做講座 / 視覺中國

中村從小愛發呆,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了做實驗時。

“發呆”成為中村集中注意力、感受內部力量和思維的關鍵時刻。

中村發呆時就把這種左右事物的要素全都扔在了一邊。

“我能讓腦子裡的想法免受既有觀念的影響。”

後來,不斷重複艱難的實驗時,中村也會在實驗的間隙發著呆。

“在這種時候,實驗相關的資料、文獻、其他學者的意見,這些外在的判斷都被我拋在了一邊。

保持孤獨,我才能夠不被這些東西左右,逼近事物的本質,這讓我能產生新的點子。”

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向自身發問,給自己解答,更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