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終於等到這一刻了,今年的國慶黃金週是諾貝爾獎的得獎揭曉時間。大家都在期待到底有多少華人能夠在這裡面得獎。今天揭曉的是化學獎,我們回顧從

1901年到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109次。許多優秀的國外科學家都能夠拿上幾次獎,弗雷德裡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是唯一一位兩次獲得這一獎項的科學家,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獲獎。好了,下面是揭曉今年獲得化學諾貝爾獎的三位得住。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海外網10月3日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當地時間11.45(北京時間17.45分)宣佈,將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美國科學家喬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喬治·保羅·溫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們在“酶的定向進化”,以及“多肽與抗體的噬菌體展示技術”領域的貢獻。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那麼這三位榮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都分別取得了什麼成就呢?

Frances Arnold首次對酶進行了定向進化,酶是用於催化化學反應的蛋白質。通過定向進化產生的酶被用來製造包括生物燃料和藥品在內的許多產物。George P. Smith開發了一種稱為噬菌體展示技術的方法,噬菌體是一種感染了細菌的病毒,它可以用來進化新的蛋白質。Gregory Winter用噬菌體展示技術研製了新的藥物。如今,噬菌體展示技術已經被用來生成可以中和毒素、抵消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治療轉移性癌症的抗體。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所開發的方法現在正在國際上發展,以促進更環保的化學工業,生產新材料,製造可持續生物燃料,減輕疾病和拯救生命。今年的化學獎獲得者已經控制了進化,並使用相同的原理——遺傳變化和選擇 ——來開發解決人類化學問題的蛋白質。科學家對酶通過這個定向進化的手段對酶進行改造,然後不光是提高了酶的活性,合成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而且又賦予了很多新的,不是自然界直接存在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去改造自己,就和當初自然界中存在,這樣能夠給我們很多新的功能,賦予我們很多新的功能。這些功能可能是一個非常前沿的,而且是有開拓性的。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成果對未來這個領域的發展方向和對我們實際生活帶來的影響相當重要。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諾貝爾化學獎常被調侃為“理科綜合獎”,獲獎領域跨度較大,物理、生物等學科研究常常“中獎”。化學獎的成果既有高大上的臭氧層研究,也有接地氣的應用,惠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怎樣,科學成果永遠是造福於人類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促進社會的發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探索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能否造福人類?


下一個諾貝爾獎頒發的是“和平獎”將於10月5號17時公佈,我們一同期待下一個獎項會是給人類文明進步取得什麼樣的成果呢?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