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近日,冯小刚十问崔永元的文章在网上疯传,但是很少有人发现,这十问存在严重的逻辑和常识错误。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1段所犯谬误:混淆概念、语义模糊

影射不是等于,将影射说成是等于,这是混淆概念。日常生活中,人们能意识到影视作品影射某人,不会天真到把作品人物和现实人物完全对应、严丝合缝;反而恰恰是通过“突出的共同点”来产生联系和对应。看过《手机》的都知道,这个人物的工作、处境,不时能让人想起崔永元,甚至误以为这就是根据崔永元的故事改编。这就已经产生了影射效果。因此严守一≠崔永元;但是严守一明显影射了崔永元。

这里冯小刚混淆了“完全相同”和“影射”的概念,混淆了精确概念和大众理解的概念,进而得出认为“只要不是你,就不存在影射,就不会对你有伤害”。

客观说,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比较无赖的做法。

这在逻辑里,是最常见的谬误之一。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2段所犯谬误:循环论证、错误归因

循环论证的特点是:预设了一个前提A,得出了一个结论B;然后再用结论B去证明结论A。

错误归因的特点是:事物A和B之间,虽然有一定关联,但是不是因果关系。

把这两种谬误集中在一起,举个例子,就是:

预设小明是捡来的孩子,所以小明被爸爸打了;因为小明被爸爸打了,所以小明是捡来的孩子。

我们可以看到,冯导第二段的论证,就是集中了这两个谬误于一身。

预设崔永元碰瓷,所以崔没有起诉法律;因为崔没有起诉法律,所以崔就是碰瓷。

和刚才小明的例子一模一样。

实际上,崔不起诉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碰瓷和不起诉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更不能循环论证,因为没有起诉,就坐实了“碰瓷”。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3段所犯谬误:个人怀疑

能出现这个谬误,有点小可惜。因为个人怀疑谬误,往往是缺乏专业性的表现。

个人怀疑谬误,就是由于个人原因、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种谬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最典型的就是外行质疑内行。由于百度了一些零碎的医学知识,跑去和医生理论。这就是典型的怀疑谬误。

《教父》影射意大利黑帮,遭到黑帮威胁和谈话,这事儿我以前就听朋友说起过。不过冯导却说没有,并以此得出结论:黑帮没找过《教父》,你也不应该找我。

这里又犯了新的谬误:诉诸权威——即便黑帮不找《教父》,崔永元也有找《手机》的权利。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4段所犯谬误:诉诸动机、斥之虚伪

这两个谬误,日常更是比比皆是,虽然很没有逻辑,但是很有蛊惑力。

诉诸动机,是人身攻击的一种。不就事论事进行分析,反而质疑对方的动机、出身、态度等。试图用抹黑人格的方式,来代替对真相的辨析。

小崔反转基因对不对是一回事,这个可以讨论;但是不能攻击对方是为了买土鸡蛋。这就太下作了。需要说明的是,人身攻击有时候不是直面攻击,也会通过暗示、诱导观众、背后捅刀子等方式进行,更让人防不胜防。

当然,这是大家最司空见惯的害人手法。《十问》里面到处都是,这里不再多说。

让崔永元晒自己的税单,这犯的是“斥之虚伪”谬误。

斥之虚伪的特点是:面对别人的指责,不去正面回应,反而通过指责别人来保护自己:“你别说我,你也有错……”可是并不能因为别人也有错,就证明自己没错了啊!

尽管在实际生活中,斥之虚伪很能转移公众注意力、很有效,实际上是严重的逻辑谬误。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5段、第8段犯的错误:诉诸情感

诉诸情感,就是通过操纵别人的情感,来代替讲道理。因为人很难保持理性客观冷静,人总是容易被情感冲昏头脑,所以很容易被煽动。

诉诸情感是发动吃瓜群众和自己一切带节奏的拙劣伎俩。只要煽动情绪,吃瓜群众就会替自己收拾掉对手。这个很可怕。

但是冯导第五段、第八段就发动了群众,把整个电影产业、股民和自己放到一边,把崔永元放到另一边,然后说崔永元抹黑了电影产业、害的股民受损痛苦,把崔永元塑造成是电影产业、股民和观众的对立面。于是挑起电影产业明星和股民对崔永元的仇恨、对立。

这一招,损!其实,这是冯小刚自己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在制造崔永元和群众的矛盾。崔永元一直是反对三伪文艺的,如今冯小刚站在艺术群众的对立面,难道是想搞三伪艺术?

《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错误和常识错误何其多!

第7段所犯的谬误:谬误谬误

谬误谬误的特点是:你发现别人的论证水平不高、或者有一个错误,进而认为他的观点都是错的。

到底刘震云是否给崔永元道歉,我们不知道;刘震云对女儿怎么说,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即便这两个都是崔永元说错了,也不会影响小崔的观点——1、明星漏税;2、手机对我有影射、伤害到了我。

试图用论述的不足、知识性错误,进而反驳对方观点,这就是谬误谬误。

其余的第6段、第9段、第10段,就是宣泄情绪、骂大街,就像一些老油条张口闭口他妈的,没有分析的必要,此处就不再做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