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凌,父母这个举动比“打回去”更管用!

父母无法永远充当孩子的保护伞,

学会独自去面对和解决

那些成长中的“痛”,

是每个孩子走向成熟的必修课。


01

最近热播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讲述了花季少女遭受校园期凌,被逼自杀的故事,戳中了无人的泪点。

女主角易遥,母亲是按摩女。一个意外事件,客人用了易遥的毛巾导致她患了性病。她不敢告诉别人,只能偷偷去小诊所看病,没想到被唐小米发现了。唐小米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到处说她生活不检点。

同学们使用最恶毒的语言来侮辱易遥。大冬天往她身上泼冷水,给她的饭菜里倒垃圾,在她头发上粘口香糖,在背后泼红墨水,把粉笔灰塞嘴里、打火机烧头发、把书包扔到臭水沟……

明明不是易遥的错,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欺凌?前所未有的痛苦侵袭着她,她孤单、痛苦,一个人偷偷落泪。顾森西出现给了易遥一丝曙光。在顾森西的帮助下易遥学会反击。

易遥是打回去了,而且打得很漂亮,但是内心却没有从被欺凌心理状态走出来,她内心的伤疤一直撕裂着。后来不堪重负,选择了自杀。

孩子被欺凌,父母这个举动比“打回去”更管用!

看完这部影片,我久久难以释怀。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我们身边的天使,他们是多么的纯真可爱。作为父母,如果听到他受欺负,心里该是何等伤痛?恨不得亲手帮他教训那群臭小子!

可理智告诉我们,在帮他们讨回公道,确保孩子不再受欺凌之后,我们更该给他们爱的鼓励和疏导。陪着他一起面对困难, 抚平心头上的伤。因为那种伤痛,就隐匿在黑暗处,我们常人无法想象。

教孩子打回去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从被欺负的阴影中走出来。

02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示:有32.5%的人偶尔被欺负,有6.1%的人经常被欺负,有87%的学生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这些数据和已经发生的惨痛悲剧告诉我们:学校也是江湖,而且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对7771名1958年出生的人士开展跟踪调查,从7岁一直跟踪到50岁。研究发现,童年被欺负的孩子在50岁的时候,身心健康以及认知能力相对较差。

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低自尊,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适应问题,如学业下降、焦虑、抑郁,更有甚者会有自杀倾向。

邻居王姐的儿子小宇刚上初中的时候,经常被同学欺负,后来小宇找了几个高年级的同学以牙还牙报了仇,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受到欺负。然后小宇被欺凌的创伤却一直都隐匿在内心深处。

别人一碰他,他会流露出害怕抵触的眼神。小宇会经常梦到:“欺负他的那些孩子,扇他耳光,将他堵在厕所里,进行拳打脚踢,用烟头烫腰。”每一次从噩梦中惊醒后,身体都在颤颤发抖。

孩子受欺凌虽然打回去了,心灵的伤疤却没有愈合,潜意识里仍然恐慌、害怕,午夜梦回的梦魇,心里的伤口被撕裂会再次溃烂流血。

孩子被欺凌,父母这个举动比“打回去”更管用!

一个亲历校园霸凌的网友说的:

他们(欺负我的人)都走了,只有我,这么多年来一直留在当年的教室里,从未离开。

校园霸凌就是一个噩梦,不是每一个遭遇过校园霸凌的孩子,都能在经历了劫难后还拥有一颗铜墙铁壁般的心脏。走不出校园霸凌阴影的孩子,会毁了一生。

03

孩子是父母心头最珍爱的宝贝,作为父母,总是希望他一生不被人欺,也不轻易欺负他人。但这个世界总有那么多不如意,如果我们心爱的宝贝被欺负了,坚定地站在他身后,陪着他一起走出阴霾,笑着面对阳光。

鼓励孩子说出来,避免进一步受伤害

被欺负的孩子,大多数会受到这样的威胁:“你别说出去,敢说出去你就惨了!”因为这样,所以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后一直忍气吞声,一个人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凌辱。想诉说,却不敢说,内心恐惧不安,每天沉浸在巨大的焦虑中。

多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告诉他们:“如果你在外面受到了欺负,不要怕,有我们父母在。我们就是你坚强的后盾。我们去找同学的家长协商,找老师校长协调。”鼓励孩子把事实告诉我们,并想尽一切办法去化解。

当孩子受欺负后,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伤害。

共情和鼓励,温暖着孩子受伤的心灵

孩子心里受伤的时候,最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父母“看见”。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回应他们的感受,并进行悉心的引导和鼓励,就是最大的温暖。

孩子被欺凌,父母这个举动比“打回去”更管用!

在电影《奇迹男孩》中,奥吉因为天生面部畸形而遭受了校园的“冷暴力”。他伤心极了,对着镜子和妈妈哭诉。妈妈耐心地劝导情绪失控的儿子:”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每个人脸上都有印记,就像脸上的皱纹,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一句“我理解你”胜过千言万语。妈妈一次又一次地疏导和鼓励,让奥吉内心充满力量,笑着面对未来的人生。懂得共情和鼓励的父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在肯定中成长,为他驱散阴霾。

给予积极的暗示,保护孩子的修复力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葛梅兹(Garmezy)认为:培养修复力的基础是如果伤害产生了,父母不要去强调伤害,给孩子乐观的暗示,外部条件是父母的爱。

孩子受到伤害的事实已经存在,我们不必过度强调。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适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多带他们出去旅游散心,陪着他一同化解内心的苦闷。

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行,多和他谈心,鼓励他把内心的不快说出来,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孩子的修复力,来自于父母爱的滋养。只有内心强大的孩子,才不惧怕伤害。

孩子被欺凌,父母这个举动比“打回去”更管用!

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是一只牧羊犬,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如果你的心灵因为一些不公平的事情而受到伤害,也希望你在勇敢“打回去”的同时,可以坚定自愈。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一个内心永远充满阳光的人,才能驱散寒冷、穿透阴霾,依然以百分之一百的热爱去拥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