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不就是上個輔導班嗎,哭什麼?”

“不許再看電視,你聽見了沒有!”

“你看看你幹了什麼?還有臉哭!”

……

很多媽媽都會吐槽,自己現在和孩子溝通基本靠吼,感覺自己的更年期都提前了;如果遇到孩子再犯個錯誤,瞬間就感覺到火星撞地球,感覺自己快爆炸了。

實際上,經常吼孩子對教育孩子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家長要先平復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影響力,具有極強的感染性,父母常常發火的話,孩子也會慢慢變得沒有耐心,既對父母充滿牴觸的情緒,對同齡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說,父母的情緒穩定,對孩子非常重要。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時,恰恰暴露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

一是對孩子犯錯,拿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仗著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認錯誤。

二是我們情緒控制能力很差,一個錯誤就能把我們惹得大發雷霆。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緒的狀態下,才有耐心去傾聽孩子犯錯後的解釋,才能有足夠的理智去開導孩子。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耐心傾聽

1、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彆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他真的有錯,也會因為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2、讓孩子的情緒宣洩出來

瞭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讓他的情緒宣洩出來,慢慢冷靜下來。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對孩子的批評,就事論事

我們在職場中,大家就一個事情發表不同意見時,我們會說對事不對人。

但是很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卻做不到這一點,經常會“翻舊賬”,或者“由點及面”把一個小錯誤無限放大。比如,孩子沒做完作業就看電視,會批評孩子:

你看你看,沒記性!上次說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這次成績多差是吧?沒點羞恥感是吧?

這種批評會讓孩子很反感,覺得父母揪著自己的錯誤不放,一點小錯誤經常會反覆唸叨,覺得父母很囉嗦。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犯錯時,給孩子一個指導性選擇

斥責孩子時,我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自己說,錯在哪裡了?……不對,重新想,到底錯哪了?”

家長們的想法是好的,企圖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可問題是,大多數孩子由於生活經驗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錯了!孩子眼中一件無所謂的事,竟惹得家長那麼生氣,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告訴孩子哪裡做得不對,然後讓孩子做選擇。比如告訴孩子,作業不做完就看電視,是不對的,現在給你兩個選擇:

一是5分鐘後坐到書桌前好好寫作業,以後每天還能看一小時電視;

二是今天隨便看電視,但是接下來一週都不準碰電視了。

讓孩子自己選擇!

這樣可以讓孩子思考下面這兩個問題:

“你決定怎麼做?”——讓孩子自己決定下一步行動。

“你這麼做,後果會如何?”——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教會孩子自己做決定,也要讓孩子明白不同決定會帶來不同後果,而這個後果需要自己承擔。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告訴孩子,你始終和他在一起

家長批評孩子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要打擊孩子,故意要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要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問問孩子,“你希望我做什麼?”下次再遇到此類事情,是否希望家長能夠提供幫助,或者家長能為孩子做些什麼,避免孩子再次犯錯。

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教會他做人做事的道理,從旁給予協助,但是不要強迫他接受你的思想,這樣才能與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正如紀伯倫所說:

你們的孩子,

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

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

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

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

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們在夢中也不能想見的。

你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

卻不能使他們來像你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紀伯倫

你越罵,孩子越不改!這麼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