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大盤

受今年“資管新規”落地的影響,結合券商資管“去通道”的背景,大集合管理業務操作指引的出爐,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新成立數量、規模一直處於下滑趨勢,下半年以來更是遭遇“滑鐵盧”。但收益方面令人欣慰,較A股市場而言還是可圈可點的。

今年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發行規模為1349.93億份,同比下降43.23%。四季度以來,因券商啟動紓困計劃的發行,理財產品發行份額有所回升。

從產品收益來看,有數據可查的6508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98%,表現優於同期大盤,債券型產品表現最優,平均收益率為0.38%,股票型產品受A股市場疲軟的影響,收益率墊底。其中,有5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0%。收益榜前十名中,銀河金匯旗下產品表現優異,佔據三席。

新發規模同比下降超四成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5日,券商今年以來共發行集合理財產品7744只(分級產品分開統計,下同),同比下降37.17%;發行份額1349.93億份,同比下降43.23%。

在發行產品類型上,券商新發行的產品仍然主要集中於收益穩定的債券型產品,股票型產品受行情影響,年內僅發行54只產品,不及債券型產品的10%,發行份額不足24億份。

股票市場動盪之時,受債市回暖的影響,債券型產品今年以來發行5934只產品,發行份額為570.17億份;混合型產品緊隨其後,發行1220只產品,發行速度趨緩,年內發行份額為387.96億份;投資收益較為穩定的貨幣型產品發行246只,另類投資型產品的勢頭也不及去年迅猛,共發行產品290只,發行份額330.96億份。

在產品發行數量上,廣發資管遙遙領先,共發行2166只產品;其次為東海證券,共發行865只產品,且除了僅有的2只混合產品外,其餘全部為債券型產品;長江資管排名第三位,共發行677只產品。新發行產品數量超過300只的還有興證資管、申萬宏源(港股00218)、方正證券、海通資管。而在成立規模上,全年規模僅為1349.93億份,同比下降43.23%。此外,年內發行規模最大的產品均來自券商“證券行業支持民企發展資產管理計劃”。

平均收益率-1.98%

在產品收益率方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今年以來的數據發現,有數據可查的6508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98%。

具體來看,年內券商理財產品收益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年內上證指數下跌25%左右,券商理財產品有6237只產品收益率跑贏同期大盤,佔比95.84%;有126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9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0%,5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0%。收益榜前十名中,銀河金匯旗下產品表現優異,佔據三席。此外,有4448只產品在今年以來取得正收益,但也有743只產品收益率超過-10%。收益率最為慘淡的產品出自於其他型產品,該類產品的收益率為-99.41%。

由此可以看出,今年以來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收益趨於回暖。值得一提的是,債券型產品收益率較為平穩,QDII型產品、股票型產品受行情拖累,表現不盡如人意。

分類型來看,今年以來,債券型產品有數據可查的2693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為0.38%,也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大類中唯一錄得正收益的產品類型。其中,“日信太極1號優先級D”收益率最高,為310.3%,該產品來自國融證券。

股票型產品受A股影響,年內收益慘淡。有數據可查的284只股票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3.54%,在幾大類中墊底。仍有3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0%,且均為招商資管旗下產品所包攬,分別為“招商證券(港股06099)智遠海洋王1號B”、“招商證券智遠海洋王1號B”、“招商證券智遠海洋王1號”,收益率分別為60.61%、60.61%和55.57%。

混合型產品表現平平,有數據可查的2558只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3.97%。其中,有2只產品收益率超過50%,“華創開源建投1號B”位列第一,收益率為57.75%;第二位來自光大資管旗下產品,為“光大金陽光6號”,收益率為52.58%。

另類投資產品中,FOF型產品今年以來表現持續不佳,差距較大。有數據可查的53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為-7.24%。其中,“國泰君安(港股02611)君享精品一號”以22.96%的收益率拔得頭籌。QDII型產品則受全球股市震盪影響,由上半年的榜首位置跌落,有數據可查的33只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87%。“廣發全球穩定收益BX3”收益率最高,為8.87%。

值得一提的是,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實現規範發展的標準與程序進行細化明確,並給予了合理的規範過渡期,在規範進度上不設統一要求。

為此,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表示,資管業務收入比重在不斷提升,但相較於其他業務,佔比仍然較低。2011年底,資管業務收入佔券商營業收入比重約為2%,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比重提高至11%(包括定向資管計劃和集合資管計劃)。由於大部分券商的集合資管收入中大集合收入為主,預計大集合收入在資管行業收入中的佔比在5%左右,因此,整改大集合資管對於券商的業績影響有限。從券商資管業務結構來看,資管新規使通道業務壓縮,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成為發展資管業務的關鍵,大集合產品的規範也是主動管理能力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資產端投資能力和資金端的資本實力是轉型發展的基礎。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