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照片:鸦片“瘾君子”人不像人


1934年,骨瘦如柴的鸦片“瘾君子”。鸦片对近代中国的危害既深且重,多少白银流亡国外,多少家庭倾家荡产,多少汉子吸坏了身体!这些民国期间的老照片记录了“瘾君子”的真实状态,他们形貌憔悴,精神萎靡不振。

1934年,吸食鸦片的青年男子。鸦片泛滥与严禁鸦片的斗争贯穿整个近代史。早在1906年,清廷就开始出台措施禁绝鸦片。只是鸦片已经流毒四方,要禁也绝非一日之功,没等见效,清朝就灭亡了。

1934年,被判处劳役的鸦片贩子。进入民国,北洋政府对鸦片保持了严禁的态度,并出台了相关法律。但在军阀混战时代,禁烟政策根本无法落实,不少地方军阀甚至鼓励农民种植鸦片,从中收税,以筹措军费。烟毒流传的情势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1934年,“瘾君子”在手臂上被做了记号。一首民间歌谣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鸦片泛滥成灾的情景:“鸦片本是外国生,一到中原绝了我的命根。如何好把洋烟吸,一耗精神二费钱,三餐茶饭常欠缺,四季衣衫不周全,五更寒冷少被盖,六亲断缺真可怜!开门七件无来路,单怪八字没遇好时辰。仔细思量无好处,悬梁高挂一条绳。”

1934年,正在吸食鸦片的两个男人。烟毒给社会造成的影响,有甚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某地的天灾人祸一般会在一两年内消除,一消除百姓就能从事正常的生产生活。而吸食鸦片一旦上瘾,对个人、对家庭而言将是万丈深渊,家破人亡并非危言耸听。


1934年,鸦片烟馆的入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成立了禁烟委员会,并于1927年9月颁布了《禁烟暂行章程》。但其禁烟措施是实行鸦片专运专卖,还从中抽税。这无异于承认鸦片的买卖和吸食有一定的合法性,与真正的禁烟南辕北辙。

1934年,被逮捕的鸦片走私犯。

1934年,“瘾君子”在手臂上被做了记号。1934年,蒋介石掀起了“新生活运动”,“禁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加之对鸦片抽税的政策遭到国内外的批评,国民政府此后的禁烟态度转趋严厉。

约1935年,由罐头盒和酒杯制成的鸦片加热器,鸦片放入酒杯中加热,而后吸食。

1935年,警察焚毁鸦片。1935年4月,蒋介石发布“禁烟通令”,宣布实施“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各地广设戒毒医所,吸食毒品者逾期不戒将被处以重刑,制造、贩运毒品一律处以死刑。遗憾的是,这一进程被抗日战争打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