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舊時因境內有武功山而得名,武功人不會武功,說會武功是誤解!武功縣原來叫有邰縣,是姜源履巨人足跡懷后稷的地方 ,是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之地,唐太宗李世民的誕生地,也是大漢忠臣蘇武的故里,蘇武,有邰縣人,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留後寧死不降,被放至北海牧羊,十九年後歸漢。被武帝嘉獎,葬於故里,因蘇武有功,遂改縣名為武功縣。武功境內的古蹟眾多,農耕文明發祥地。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旅遊景點

武功毗盧寺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毗盧寺位於陝西省武功縣西北的五里鋪,西距老縣城武功鎮5裡,南鄰104省道,東接曹代公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據《武功縣誌》記載,五里鋪所在的牛寨村建於宋紹興(約1130年)年間,以牛姓軍戶屯田於此得名;又據“三老”座談,宋代有一牛姓人在朝做官,因遭破孩由河南遷此居住,人們為了紀念他取名牛摘村。併為驛卒休息,商旅緩腳之處而得名。

五里鋪毗盧寺為唐初所建,因供奉佛教創始人尼泊爾國有毗尼地釋加牟尼佛而得名。寺內建有浮屠,十八羅漢堂。一直香火不斷。

每逢農曆正月十三、六月二十一廟會,牛寨、大寨、麻西等十大社都要敲鑼打鼓來寺院進香,並以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竹馬、社火、大戲錢來助興,成為代家鄉一大盛事。

石佛寺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石佛寺位於武功縣東北下寨村(今南仁鄉境內)。唐時,因荒耕種,無意間挖出一尊北魏時期的石佛像,民眾在驚愕之中誠惶誠恐。後經智者點撥,民眾才將石佛身請了出來。隨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賜“吉祥禪院”,後仍稱石佛寺。

石佛寺佔地百餘畝,東北依塬,南臨渭水,西望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武功縣城。其交通便利,周圍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泥土飄香。寺內松柏參天蒼勁,殿堂樓閣佈局有序得當,簷牙高啄,造型精巧。晨鐘暮鼓三十六村皆聞,經聲佛號普渡情濃,香菸嫋嫋,信徒眾多。西鄰石佛寺小學裡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也給千年古剎平添了無限美的遐想。

解放後,石佛寺被改為學校,分為小學和初中兩部。可惜十年浩劫,石佛寺的所有殿堂毀於一旦。寺院的殿堂是民眾集資在原址上修建的。殿堂分上下層,大雄寶殿凝重肅穆,靜謐典雅,佛光照耀。大殿裡“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唸佛,真誠清淨平等正常慈悲”更讓人恬淡心靜。松柏依然蒼勁,晨鐘暮鼓依然遠近可聞。

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初九,十月十二、十三日是石佛寺的古廟會日。和諧社會賦予古廟會空前的盛況。耍雜賣藝的、擺攤賣貨的吆喝聲陣陣;走親訪友的、串門聊天的笑意盈盈,步履輕快。熱情善良的下寨村人早已打掃乾淨庭院,蒸好白饃,炸好油餅,準備招待親朋。孩子們更是歡快雀躍。石佛寺裡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

望仙宮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望仙宮位於陝西武功縣小村鎮的下雷村北約200米處的土崖上,處於渭河二級階地和一級階地交接處,又叫燒臺庵,或者燒香臺。現存元三清殿、明玉皇閣、明古鐘、清文昌宮,清《重修望仙宮》碑,以及高十多米的,有近300年樹齡的古藤,至於柱礎、門墩、老磚和古瓦,俯拾皆是。望仙宮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武功縣保存比較完整的宮、觀建築群之一,它以悠久的歷史、豐富的遺存、清幽的環境以及神奇的傳說,多年來,一直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前來尋古訪幽、踏勘覓勝。

關於“望仙宮”一名的來歷,一說是唐太宗在此曾與顯聖的老子談經論道,後李耳騰空而走,李世民望仙遠去;一說是漢武帝來此敬求靈丹妙藥,期望長生不老,老子賜藥後升空,漢武帝舉目仰望老子離去,故而隨名“望仙宮”。

武功小華山(葆貞庵)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小華山位武功縣武功鎮南門外西側關帝廟後側,其南依潺潺湋河,東臨滔滔漆水,遠對巍巍太白高峰,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古就是一塊風水寶地。小華山曾異名“葆貞庵”,據縣誌記載,此處為宋代理學家張載講學之“綠野亭”遺址,這裡山水明麗,故名曰:“綠野亭”。小華山地勢崎嶇,層巒聳翠,古柏森蔚,回欄折檻。又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聖母姜嫄墓“飛鳳穴”位於其之巔而聞名於關中大地。

教稼臺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教稼臺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歷史遺蹟,位於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古農業名勝,被列為關中四大名臺之首。作為歷史上最早的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機構,教稼臺巍峨矗立於距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8公里處的武功鎮。

武功龍王廟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龍王廟位於武功鎮東約500米漆水東岸邊。清同治十二年(1873),知縣陳爾弗在武功鎮東郭漆水東岸創建漆水“龍神祠”,有正殿三間,門房三間,南北廊房各一間。

建國後,龍王廟建築悉數被毀,惟餘土窯洞兩孔。八十年代初,前掌廟者索回地畝,稍加修繕。1986年前住持牛成麟等力圖恢復,經縣政府批准,化緣四方,又得邑人相助,重砌劉(理江)仙洞、六角亭、靈宮殿二間重簷,前殿三間二層,後殿三間一層重簷,南側陪殿五間,北側三間,磚砌“湯會”窯洞10孔。凡殿皆為0式,磚木結構,佔地三畝餘。1988年,武功縣道教協會設於廟中。

武功關帝財神廟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關帝財神廟位於武功縣武功鎮南關小華山之下,面東朝陽,武楊公路臨門而過,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南北寬43米,東西狹長147米,佔地九畝五分。據地方誌載:“綠野亭原在武安王(關公諡號)廟後稍南崖下,有古洞。”由此推測,關帝廟始建最遲應在宋末元初。又據清光緒八年重修碑記載:“關帝廟神會由來久矣。本自前明中承馬公捐資設立。……同治原載,修延至光緒八年,多次修建。”原為一組完整的明代建築群體,依次為牌樓、山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正殿、寢殿、左右陪殿等。

美陽關​

由陝西龍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大唐第一雄關美陽關景區正在緊張建設中,未來將成為拉動武功鎮旅遊的又一重要文化景區,並將成為西部絲綢之路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姜嫄水鄉

​姜嫄水鄉是武功唯一一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目前正在努力爭取儘早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爭取做的更好,讓更多的遊客朋友們喜歡姜嫄水鄉。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姜嫄古墓

姜嫄古墓位於武功鎮華山之巔,姜嫄生“后稷”名“棄”。尊稱“聖母”,經天緯地,后稷又“樹藝五穀”,為農業始祖。姜嫄墓位於武功鎮南)側小華山上,1990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地中高,兩旁垂供如翼,故稱“飛鳳穴”。《史記》載,姜嫄為帝嚳元妃,履巨人之足跡而生后稷——農業始祖,母以子貴,世人尊稱姜嫄為聖母。 清代陝西督學使吳大徵篆書“姜嫄聖母之墓”匾額牌坊已恢復原貌,蔚為壯觀。清知縣陳爾弗重修陵園圍牆,方圓約三十畝之大,樹大蔥蘢,罩盡整個山頭,歷代銘碑林立其間,遠遠望去,十分巍峨,“姜嫄古墓小華山”為《武功八景》之一。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蘇武墓

位於武功鎮北門外,龍門村前,幕曠東向,背向風崗,漆水自墓前蜿蜒而過,依山傍水,環境優美,風景宜人,開發、利用前景遠大。蘇武、字子卿,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後放逐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牧羊,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愛國主義典範,位封“漢典屬國”。現在整修一新的蘇武故里、蘇武紀念館正熠熠生輝迎接八方賓客。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上閣寺

位於城西塬畔上,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嫄聖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松柏濤濤、依山間有窯洞、神仙塑像、樓臺、亭、閣,曲回之山道,別具景象,樓臺高築,鐘聲響徹九天。武功有個上閣寺,把天磨的咯吱吱。文革毀損,現修復廟會如火如荼。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 ​喀山廟

位於武功鎮南二里的漆水河畔東崖上,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遠望西山,有夕陽重現之景觀,傳說唐李世民幼時在武功讀書,在漆水河摸魚嬉水,書沒入水中,夕陽落而再現,將書曬乾。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 東橋

為古絲綢之路經漆水河之古橋,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先民以河兩岸而居,垂柳成蔭,水清見底,魚遊其中。(遺址已破壞,即將由陝西龍行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在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景區中恢復重現)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二水寺塔

二水寺村在陝西武功老城(武功鎮)東北二里許。顧名思義,二水即兩條河的水流經過的地方。明代邑人、名列“三鳳”、曾任邱縣知縣的張相,賦詩歌贊《二水寺》說:“寺開金闕倚梁山,晴對終南咫尺間。二水環流雙玉合,晃疑身世出人寰。”俗裡坊間亦有“二水塔映兩河灣,要出三石六鬥官”的說法,由此可見此處乃為“文脈豐厚、官運亨通”的風水寶地。 村東為漠谷河,源頭在永壽麻亭嶺,北自乾縣縣城西夾道谷中流至武功縣,因此也稱作“夾道水”。村西為漆水河,古稱“中亭水”,《長安志》的武亭水與《遊靖碑》上的武水意義是一致的。康對山認為漆水就是漆水,武功水在渭河以南,二者不應混同。因此,漆水的上游在永壽縣、乾縣還叫杜陽水、好畤河等名稱。而“武亭”地名則還可見於清末《永壽縣誌》中。源頭出自古時普潤縣西120裡的青山,即今麟遊縣招賢鎮寧裡溝。自乾縣龍巖寺出山,東南行10裡許至武功縣岸底村入境,又東南行41裡到二水寺,與漠谷河相匯。再南行6裡許至川口,穿過隴海鐵路、渭惠渠渡槽,折向西行,迎繞過圪嶗村後又折向東流,經立節村匯人渭河。

在河與漠峪河道交匯之源頭上,“風水古來佳、水明塔影秀”。塔為七級八面,玲瓏清秀,影映漆水與漠峪河水中,可謂獨特之景觀。(遺址已破壞)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 ​城隍廟

武功城隍廟歷史悠久,結構獨具明代建築風格,是一組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山門、獻殿、正殿、寢殿皆面闊五楹,東、西陪殿均外接九間迴廊,正、寢均為單簷歇山頂,外沿斗拱為五彩重昂,四角簷柱有明顯的側角和生起,正殿通脊,簷邊、勾頭、滴水全為琉璃構件,五彩閃爍,富麗堂皇,兩側歇山飾以琉璃“二龍戲珠”浮雕,珠球滾動,龍體飛躍,呼之欲出,為一般廟宇所罕見,特別是已恢復修建的城隍廟牌樓,通高12米,寬11米,全琉璃屋面,堪稱關中一絕。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 隋煬帝陵

隋煬帝陵位於武功鎮西塬上,洛陽村東,曾樹有清乾隆陝西巡撫畢沅書“隋煬帝之陵”石碑,陝西省人民政府1957年公佈其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縣誌記載: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反賊宇文化及縊弒於揚州後,初殯於江都宮流珠堂,後葬吳公臺下。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於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八月,令其子李世民遷葬煬帝於此,與楊凌隋文帝泰陵構成一脈之穴,遙遙相望。​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報本寺塔

武功鎮有座關中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報本寺,西距唐代名剎法門寺僅十餘公里,據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出生地。報本寺塔坐落在武功鎮北廓,東臨漆水報,西輔香山,依寺建塔,風景秀麗,為陝西名塔之一,於1957年公佈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年間,重建樓閣式磚塔,高39.66米,七級八面,每層闢四門洞,真假相間,變化有序,整個塔勢挺拔俊秀。每年春季總會飛來一群胡燕,嬉戲於塔頂周圍,人稱“胡燕朝塔”,為《武功八景》之一,地宮文物出土有金棺、銀槨、玉棺、舍利子、豹斑玉奩等百餘種。塔為七級八面,高39.66米,雄偉挺拔,為唐代風格磚塔,陝西名塔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特產品種豐富,風味小吃更具地方特色,歡迎大家前來武功縣旅遊,武功縣人民歡迎你!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柿子果實熟時橙黃色或紅色,漿肉味甜,今年這個時候天氣晴朗無雨,是曬柿餅的好時間,若曬制柿餅,味道甜美。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蘋果是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的特產。武功縣地處關中平原,蘋果是該縣的重要經濟作物。“可以說十戶人家中有八戶種蘋果。”武功縣水果種植種類主要為蘋果、梨、葡萄、桃、杏、柿子、獼猴桃、紅棗等,2010年以前,境內水果主要以蘋果為主,蘋果主要分佈在我縣上塬的遊風、蘇坊、武功鎮、代家、貞元、河道等鎮(三農中心),品種在1995年前以秦冠為主,隨後以紅富士為主,今面積較大的村有遊風的新村、蘇坊的代家、武功鎮的羊圈、代家的南留、賈晁、貞元的“三川”、桃宋、河道的咬馬等村。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秦椒實在嬋,味烈皺勻色澤豔;又辣又紅長如線,入湯不沉漂上面。清代光緒三二年,外銷年均八九萬;早在一九八九年,省府定為基地縣。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旗花面是一種麵食。吃在嘴裡,麵條柔韌、爽滑,瞬間就征服了你的味蕾。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鎮涼皮在陝西涼皮是一種大家都喜歡的快捷食品。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但是在陝西咸陽的武功鎮,做法有些不一樣,它在其他的製作方面和周圍差不多,但在調料上用料比較考究。以有名的秦椒原料製作的辣椒油、以本地產的大蒜製作的蒜水、芥末、調料水、等都是採用精選的上等材料採用秘法制作。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倪家大鍋盔,來源於古代士兵在作戰中應急,把麵粉調料和為面片放在頭盔上燒製,祖先以此為原理研製而成。倪家大鍋盔,在祖傳工藝基礎上結合現代科技,配方優良,做工精細,採取專用優質小麥麵粉經過特色發酵,改用鐵鍋文火加紅外線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劑和人工色素,屬綠色食品。逐漸成為一項頗具特色的大眾食譜。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北韓麻花有陝西武功縣北韓村宗祖韓林傳絕技於後輩,源於明代洪武年間,至今有600多年曆史。產品選料精細,配方考究,工藝獨特,金黃醒目,甘甜爽脆,酥而不膩,口感清新,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以香、酥、脆著稱。尤其是新推出的小麻花,能量高、脂肪低,既可休閒品味,又可咗酒拌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目前,公司將傳統手工工藝與現科技相結合,集約化經營,註冊了商標,改進了包裝,讓產品走進了超市,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亮點。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普集燒雞為陝西省咸陽市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始產於武功縣普集鎮。普集燒雞雞形完整、勻稱、飽滿,皮色新鮮,顏色醬紅,油光亮澤,肉嫩離骨,酥爛無渣,醇香可口。 起始於河南人氏郭志平,屬清乾隆年間宮廷飲食秘方,輾轉流傳到武功。在武功縣乃至西北省區享有盛名,成為武功飲食業的壓臺戲。是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普集燒雞製作極為講究,首先,嚴格選雞,一年生的嫩雞,雞冠要鮮紅、毛色光滑順溜,禁忌病雞、死雞。宰殺時要讓雞血流淨,水溫適中,太熱會燙傷雞皮;大涼雞毛拔不盡。宰好的白條雞用清水沖洗,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再用熱水除腥,晾乾後抹上蜂蜜和香油。其次,用大火將菜油燒滾,進行油炸。定好火侯是關鍵,炸的時間過長,勢必色澤深黑;炸的時間短,上不了色澤;只有適度,才能皮黃色亮。調料要優質蜘乾薑、花椒、桂皮小香、西大香、丁香、沙仁等。把這些調料用紗布包嚴,再加上少許冰糖,一齊投入加水的原汁湯中,再把炸過的雞入鍋,先大火燒開,再以文火慢滷,使料味漸入肉內。燒雞煮熟撈出,再塗上香油,以保持純肉原色。提起原汁湯,主要突出一個“陳”字,俗稱陳年老湯。

據說河南人氏郭志平當年來武功時,擔子裡就有一個密封的陶瓷罐,內盛陳年雞湯。相傳,那是郭氏祖宗在清乾隆年間從宮裡帶回來的,每次煮雞時續水加火,保持湯的清亮,新鮮和原汁原味。將燒雞撈出包裝,再把鍋湯裝罐,保存續用!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小村鎮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武功縣東南部,濱臨渭河。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搶抓新農村建設歷史機遇,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立足於國內外兩大市場,依託區位、氣候、科技三大優勢,把發展無公害大蒜作為富民強鎮支柱產業,大力推廣無公害栽培技術。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長寧鎮制刷建成田寺制刷小區,制刷產業在大戶的帶領下,帶動210戶群眾從事手工制刷,產品由過去單一的家庭民用向工業用刷、工藝用刷發展,系列產品多達120餘種,年人均純收入2000餘元。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笤帚加工業以普集街鄉永新村為主,現有專業戶280戶,年加工笤帚50多萬把,戶均收入5000—8000元,最高可達2萬元。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貞元鎮餘村草編基地現有編織戶400餘戶,年戶均收入5000元。竹園工藝編織在繼承竹筐、竹籠等竹器編織的基礎上,引進藤編工藝,開發出藤椅、沙發等20多種高、中、低檔藤編家居工藝品,以殘疾人張孝林、張文泉為主,現有社員45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合作社年產值200萬元,純利潤80萬元。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馨繡”布藝產業屬於地方特色傳統手工業範疇,為國家重點支持文化產業發展領域。馨繡布藝繼承和發揚傳統民間手工刺繡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凸顯地方特色,彰顯傳統藝術,為新興的地方特色朝陽產業。

武功馨繡布藝產品分為25大類100多個系列產品,從精品字畫、民間藝術品、古 今名畫、藝術掛件,到民族服飾繡花拖鞋、繡花保健枕,從現代麥稈畫、草編涼鞋、玉米皮底布鞋,到剪紙、皮影、窗花等,均為古典民間藝術與現代時尚消費完美 結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重點對象,其每件作品都經過幾十道工序,均為純手工製作的藝術精品,具有設計新穎、色彩鮮豔、專業獨特、返璞歸真、綠色 時尚等特色,有著極高的實用、欣賞和珍藏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從古至今,武功縣長寧鎮的鎮東村一直釀造著香醋。在長寧鎮東沿著西寶北線的公路兩側,一排排的大甕整齊排列著,家家戶戶的香醋作坊爐火正旺,醋香瀰漫在田間的空氣裡。現在陝西宏森農業有限公司,在長寧醋的發源地長寧鎮建起了一個現代化的醋加工企業“宏森醋業”,專門從事長寧封缸醋的釀造,挖掘長寧醋的歷史文化,開發長寧醋的健康產業並帶動旅遊的發展。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每到年底,長寧鎮孔尹村就進入製作掛麵的黃金季節,因用最傳統的工藝,純手工製作,每根均為空心,條細如絲,營養豐富,無任何添加劑,做出的掛麵獨具特色,是遠近有名的地方特產。

過去只有生病的人或者做月子的婦女才可以吃的這樣的掛麵,現在掛麵已成為走親訪友和老百姓日常飯桌的佳品。

武功縣旅遊景點和特產

南可村地處武功縣貞元鎮東南方,現該村人口1986人,376戶,有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400畝。2007年,全村經濟收入890萬元,人均純收入3500元。村中勞務輸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經濟呈現出多輪驅動、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

該村依託南可手織布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手織布產業,目前該村己發展織機420臺,吸納農村閒散勞動力600多0人,生產的4箏24色線手織布產品,色澤鮮豔,環保實用,供不應求,得到國家、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