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最近朽木君花了9塊錢報了一個理財小白訓練營,還沒正式開營,先發了一些資料看,今天和大家分享下關於“窮人思維”的一些概念。

1、時間成本

窮人思維裡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時間成本的意識,或者說願意拿時間去換取收益,但是往往忽略了收益是否划算。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講,一個人如果越缺什麼,就會越重視什麼,相反的,越不缺什麼就越不重視什麼。

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這句話了:一般年紀比較大的人都會比較注重養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年輕人一般都不太重視健康問題。

回到時間成本的概念,一般窮人思維都不重視時間的付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相比較金錢來說,時間很多。但是這往往是最大的誤區,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所有有錢沒錢和有沒有時間是沒關係的,只不過是你沒有讓你的時間發揮應有的價值。

再舉個例子:當你想去肯德基點一份套餐的時候,前面已經排起了長隊,這時你會怎麼選擇呢?我想如果你沒有急事的話,應該是會選擇排隊。那麼當你排了30分鐘排到前面的時候,有一個人原因出100塊,讓你把位子讓給他,你會讓嗎?

我想一定是有人會願意讓位,然後自己再重新排的。我們簡單算一筆賬,假如你的月薪是5000,每月22天班,每天8小時,那麼每小時的薪資是30元左右,現在半小時就賺了100塊,肯定是值的。

那出錢的那個人是不是傻呢,其實未必,同樣的計算方法,只要他的半小時時間成本超過100塊,他就是賺的,因為他用了更少的支出賺了半小時時間。

2、沉沒成本

我們先來回憶下有沒有經歷過以下這些情況:

  • 花了30塊錢買了電影票,開場半小時就覺得看不下去,但還是等到散場才離開;
  • 花了5塊錢買了一個蘋果,吃的時候發現壞了,但還是硬著頭皮吃完沒有浪費;
  • 淘寶上網購了一雙鞋子,穿的時候才發現不合腳,但卻捨不得處理掉。

所以沉沒成本的意思就是不管最終結果怎樣,錢已經花了,成本已經產生了。如果錢花的值,當然沒問題,如果不值,那麼在這個時候“窮人思維”就會想要補救,但如果仔細想下,其實是損失的更多。比如上面第一的情況:不僅花了錢,還讓自己心情不好。

關於上面買鞋的例子還有幾個有趣的定律。

不甘心定律:如果買的不合腳鞋子越貴,你嘗試再試穿的次數就會越多(受罪的次數也就越多);

僥倖定律:多次試穿後確定穿不了,但是你也不會扔掉,而且鞋子越貴,它在家裡佔地方的時間就會越久;

絕望定律:不管這雙佔地方的鞋子被保留了多久,最終都會被扔掉。

那麼為什麼不早扔掉,也不會佔地方,心裡也早點清淨。

在這點上,富人思維就剛好相反:花錢要麼為了掙更多的錢,要麼是為了享受,如果都不是,就別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3、目標導向思維

還是一樣,我們先看一個例子:

某商場做促銷:原價300/200/100元的被子現在統一售價150元,但是3種被子的規格大小是不一樣的。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呢?

典型的窮人思維是會選最大的,因為優惠力度最大,也就是會認為佔的便宜最大。但是非窮人思維會選擇最合適的,也就是按需求目標做出選擇。

這就是目標導向思維,它是一個逆向的過程。先確定目標結果,再倒推條件,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先確定有什麼再推導能做什麼。

好了,今天就分享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改變“窮人思維”的幾點建議:

  • 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時間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的事情少做;
  • 要有“沉沒成本”的意識:錢已經花錯的事情,不要再做錯上加錯的補救;
  • 養成“目標導向”的思維:好的目標事件可能都會遇到缺錢或者其他問題,只要目標沒問題,總有辦法可以解決。

關注朽木說,查看更多內容。

什麼是“窮人思維”,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