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融資:無抵押、無擔保也能借錢!

互聯網通過信息透明化,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信用恰恰是金融的本質與核心。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情況下向陌生人成功融資,這個在傳統經濟模式下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卻成為了現實。

互聯網融資:無抵押、無擔保也能借錢!

無論你有多麼領先的技術,多麼廣闊的市場,企業競爭的勝負最終取決於企業融資的速度和規模,所以有一句話叫“現金流不斷江山不倒”。雖然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共有28種之多,但中小企業融資難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性商品,資金在出租或委託經營過程中極易受到侵蝕,成為所謂的“壞賬”而難以要回或得到補償。而中小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經營的不穩定性大、變數多,很容易出現資金斷檔,因此被歸入信用能力較低、風險大的融資主體一類,一般資金所有者或金融機構對其在資金融通上的需求普遍都遵循謹慎原則。另外,中小企業融資難還在於信息不對稱,有錢且願意出借的人不瞭解哪些企業有融資需求,或者說風險匹配的信息未得到有效傳遞。

通過互聯網,把資金的供給與需求信息在更大範圍內進行匹配,產生了網上直接融資這一全新的融資模式。在這一模式下,資金供需雙方不需要通過金融中介機構,而主要通過網絡進行信息交互。

互聯網融資:無抵押、無擔保也能借錢!

什麼是 P2P借貸

P2P既是Peer to Peer的縮寫,指局域網中的計算機可進行對等交互;也是Person to Person的縮寫,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直接對接。P2P的外延已經成為一個金融詞彙——P2P借貸(Peer-to-Peer Lending或Person-to-Person Lending)。根據銀監會與小額信貸聯盟的公文,P2P借貸的中文官方譯名為“人人貸”。P2P借貸指的是,資金的供需雙方在特定的網絡環境中建立直接的借貸關係,網絡中的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發起,通過網絡進行信息流通交互,建立一定的規則,對金額、期限、風險、利率等因素進行匹配,簽署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合同,滿足借貸雙方的需求並保障雙方的權益。這種借貸關係具有以信用為基礎、發起靈活、金額較小、利率較高等特點。

互聯網融資:無抵押、無擔保也能借錢!

從本質上看,P2P借貸是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最早可追溯到個人互助借貸模式,親戚、朋友及社會團體之間通過小額信貸來解決缺少資金的燃眉之急,比如北美華人社區的“標會”或“臺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和範圍不再受到時空的侷限,這種小額借貸關係拓展到陌生人之間,由此誕生了P2P借貸以及專門為P2P借貸業務提供相關服務的網絡平臺。也有觀點認為,這種模式源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1979年創立的孟加拉鄉村銀行中首先運用的對個人的小額貸款模式。

互聯網融資:無抵押、無擔保也能借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