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數量40年增長222倍 個體工商戶增516倍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班娟娟)經濟參考報12月26日刊發題為《市場主體數量40年增長222倍》的報道。文章稱,在12月25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介紹,40年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增長了222倍,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分別增長516倍和342倍。下一步將促進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拓展,2019年率先在自貿區實現所有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模式進行分類管理,實現全覆蓋。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確保2019年上半年在全國全面實現“企業開辦8.5天”的目標任務。

“實踐證明,商事制度改革釋放了我國經濟蘊藏著的巨大潛力,有力促進了營商環境優化。”馬正其介紹說,40年來,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的49萬戶,增長到2018年11月底的1.09億戶,增長了222倍。其中,實有企業達到3434.64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5.8萬戶,日均新設企業1.8萬戶。千人企業數量達24.7戶,較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013年11.36戶增長了117%。

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國營商環境總體評價在190個經濟體中位列46位,較去年上升32位,較2013年上升了50個位次。其中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較去年大幅上升65位,排名28位,五年來累計上升130位,我國成為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經濟體之一。

針對12月23日《外商投資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馬正其指出,這有望替代“外資三法”成為外商投資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草案明確,對外商投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負面清單以外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這是我國利用外資法律制度的的重大調整,將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程序,大幅提升外商投資便利化水平。

“下一步,將促進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拓展,努力營造更加優質的營商環境。”馬正其透露:“最近我們正在梳理500多項營業執照後的審批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的四種方式進行管理:一是直接取消審批;二是取消審批,改為備案;三是簡化審批,實行告知承諾;四是完善措施,優化准入服務。對於大家提意見比較多的企業‘註銷難’問題,我們將繼續完善簡易註銷制度改革,試點將企業公告期由45天調整為20天,提高企業退出效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