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钻石,长久以来被国际奢侈品牌包装成“稀有、珍贵、奢侈”的代名词。

但最近,一个震惊整个珠宝行业的新闻被媒体曝了出来。除了让我们感慨中国技术的强大之外,一个被掩藏了近130年的商业秘密也开始浮出水面…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近些年,河南钻石工业迅猛发展。人造钻石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工业用途,而是可以做出媲美商场上销售的珠宝级钻石了。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这些人造钻石制作之精良,即使是世界上经验最丰富的钻石商人,也无法用肉眼去甄别。而它的价格却几乎是白菜价。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虽然天然钻石代表企业De Beers的首席执行官声称:“人造钻石不会冲击天然钻石业务”但是人工钻石与天然钻石市场份额之争已然开始。

熟悉,施华洛世奇推出了一系列“CreatedDiamond”,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愿意选择人工钻石,其市场份额占比还在不断增长。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3.99ct人工合成粉钻,Fancy Orangy Pink色级,VS2净度级别


然而De Beers公司,面临这样的压力果断做出了应对。

那就是也推出一个新品牌,“人工钻石”品牌Lightbox,这款人工钻石的价格仅仅是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LightBox”定价


钻石,听起来名字高大上,但其实钻石是世界上最不缺的一种元素构成的,那就是碳。而碳之所以还能变得如此珍贵,就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不同。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但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钻石的水品和天然相较几乎不再有差异,其分子结构与天然钻石一样,甚至在实验室产出的钻石纯度更高,杂质更少。相关专家还表明这类钻石是99.9%的纯碳结晶,其实就是真的钻石,而且更加纯净。

这不禁也让我们再次陷入对钻石价值的思考...

钻石真的还这么稀缺、珍贵吗?


而就在此时,网络上关于戴比尔斯商业阴谋论的讨论又开始蔓延开来。比如,关于天然钻石是否稀缺的问题,就有很多人表示质疑。

从资源上来说,钻石远不是官方宣传的那样稀有和特殊。地球上钻石的储量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如果把地球上已知的钻石都挖出来,足够地球上60亿人,每人都分20克拉!这还是一个很保守的计算。

但不管你说什么,戴比尔斯公司的营销做得还是值得肯定的。即全世界最成功的营销案例——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戴比尔斯公司以这样的广告的噱头,将“男人在结婚前必须为女人购买订婚钻戒”这一价值观,深深的印在了每个人的心智当中。让人们以为只有钻石才是爱情长久的象征。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钻石的价值从那之后被不断抬高,钻石“意义非凡”让这种并不罕见的矿物不断升值。

你以为戴比尔斯的营销到这就算完成了吗,那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尔斯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改变营销,再通过营销反控市场。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他们研究出奢侈的商品与女人的消费心理是矛盾的。于是戴比尔斯的广告在八十年代又开始强调钻戒应该跟惊喜结合。

为了表现出专业性,他们还扔出一堆的净度4C等专业术语,宗旨就是一条:越麻烦越好!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而哪个国家发现特大号钻石矿了,他们也第一时间拿出应对策略,要么买,要么贬低!

总之,在一系列的操控下,一种并不算珍贵的碳元素,成了一种看似稀有的宝石。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钻石本身的价值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它除了是你为另一半挑选的纪念品之外,其投资价值相比其它稀有矿物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为什么说和田玉才是——真正恒久远的?

玉不但美、高雅、温润,还有几千年的文化内涵底蕴。秦始皇称帝始,和田玉成为帝王玉,历代象征皇权的玉玺及皇宫玉器多用和田玉制成。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而钻石在古代只是用来打磨武器,近代工业切割也是用更硬的人造钻石。连钻石垄断帝国都知道用文化来营销钻石走不通,唯一的办法是严密控制上游资源,限量下放。


“钻石信仰”遭遇严重危机,传承到底靠谁?



在此,小编并非有意贬低钻石,我只是觉得稍有痛心。同样是传承已久的宝石,为什么当我们面对来自外界的文化侵袭时,我们会变得如此不坚定,如此不自信?

我们盲目追求国外的文化、奢侈品,却似乎忘记了我们身边的价值无穷、蕴含文化内涵的真正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