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結構,科大訊飛最大的bug

AI,這兩年的風口,比預期來的要快要猛

科大訊飛,風口上的明星企業,名副其實的語音之王,正努力將其領先的技術轉化為產品,轉化為收入和利潤,

同時發力教育、政法、醫療、車載和消費等,打造其“平臺+賽道”的版圖,一時成為資本追逐的“寵兒”。

股權結構,科大訊飛最大的bug

科大訊飛LOGO

但揚子鱷事件和AI同傳事件的發生,以及每次關於政府補貼、淨利潤兌現等話題,讓這家明星企業一直處於爭議中。

不得不說,A股很苛刻,太嚴格,現在的科大訊飛既主動也很被動,但有幾點還是需要關注一下:

① 和BAT、搜狗這些不同,科大訊飛本身是軟件企業,非互聯網企業,2G和2B業務長時間是他的主營,這也是科大訊飛能盈利的主因,所以科大可以在A股上市(盈利性指標);

② 正因為2G、2B一直是主業,所以實際是欠缺2C基因的,翻譯機、阿爾法蛋、音箱等這些2C產品總讓人覺得低於預期,先進的研發與推出的產品之間存在隔閡,當然,從營收指標來看,這塊在逐漸發力,從佔總營收的1/4到三季度的1/3,從原負責研究院的胡鬱去年年底調整至消費事業群去做負責,都是期望改變一些基因,去應對來的太快的AI;

③這兩年,訊飛很大的被動在於,他不想成為

Nuance(一家只被限制在語音領域美國語音巨頭),和Nuance一樣,BAT中的原合作伙伴AT不再合作,轉而獨立開發自己的配套,而B更是推出自己的開放平臺。華為和訊飛的合作談不上深度,JD要更親密一些。說實在的,如果T意識到自己做不了創新,和訊飛戰略合作的話,訊飛被動的局面會改善更好;

④被動的局面只能依靠自己了,看了很多機構在問翻譯機銷量如何,音箱如何啊這些消費品,我覺得真正想鑄造自己的護城河,還是要從自己擅長的領域打造好,也就是2B和2G是訊飛最大的優勢,這也是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劣勢。做好自己的賽道,科研和產品打磨的更好,未來還是有機會出來2C的爆款,雖然現在2C產品更有想象空間,但希望訊飛把握自己的命運。

⑤一年前“牢固”的賽道護城河已面臨太大的壓力了:

教育還好;政法直接面對阿里的對壘,北京法院系統已被阿里佔領,當然一個市場兩家還好;醫療是最容易尋找盈利模式的領域(Nuance的重點),但國家平臺被騰訊拿走,這塊之前建立的壁壘現在看已然不高;開放平臺被百度衝擊不小;車載雖然技術含量低,也有思必馳這種企業,當然思必馳集中在後置;而智能硬件面臨的競爭對手更多,前段時間搜狗的翻譯機以及
IWSLT2018大賽的baseline模型力壓訊飛等等。這些變化來的太快,很欣賞劉慶峰團隊,要未來還是業績,他勇敢的選擇了前者。他也沒辦法,與BAT等動輒幾十億美金且不期盈利相比,訊飛的科研投入顯得多麼的“寒酸”,我想BAT中對訊飛壓力最大的還是A。

⑥欣慰的是,劉慶峰和他老師王仁華一直沒有減持股份(當然除了劉慶峰弟弟層減持10萬股),反而是參與過定增,並且增持了股份。而且科大的核心團隊這麼多年沒怎麼變動,這是一群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努力追求夢想的人,劉慶峰顯然是“帶頭大哥”的人物,能把大家團結起來。換句話說,如果中國最頂尖的中科大都很難成功的話,我們還能相信誰呢?

本來想簡單寫幾點,卻扯了這麼多,哈哈。

回到標題(我不是標題黨),還是聊下正事,對訊飛來說,困難和挑戰很多,但一切都未成定局,還是有努力的空間,可股權結構這個問題,很難解決,已然成為訊飛最大的Bug。

1999年,劉慶峰和十幾位同學一起創辦了科大訊飛前身,但初始資金很快花完,沒轍的時候,安徽的三家國有背景單位每家出資了1020萬,各佔17%,拿走了51%的股份,當然必須肯定這三家企業的支持,畢竟當年的劉慶峰們只是剛畢業不久的“小鮮肉”們,但與阿里、小米不同,訊飛初始沒有“同股不同權”一說,所以從初始,劉慶峰團隊就對兩件事很看重:

對戰略投資者的重視,從上市前的聯想、復星,到他們走後的中國移動(2012年),都顯得異常重要;比如上市後聯想復星退出時,中移動進入時的約定可見一斑:

公告編號(2012-40)中第六條第四點:

股權結構,科大訊飛最大的bug

科大訊飛公告2012-40

非常重視投資者關係,關注企業市值。不得不說,訊飛的投資者關係是我看到做的最好的,訊飛的高管們不僅對行業對自己很清楚,而且對戰略層面把握的很到位,同時也能從投資的角度去向大家詳細的解釋,每每看到投資者關係都是種享受(頂尖人才的確很不一樣)。重視企業市值本是應該的,但我想劉慶峰團隊也是積極而無奈的,其核心還是為了未來的發展。上市以來,訊飛定增募資了50億元,多數是投向科研(必須說一句,訊飛的定增披露工作做的很好,時間點把握的也不錯,證監會或交易所都沒有太多的問詢),除了2012年中移動進入時劉慶峰等認購大量的定增外,其他均是稀釋股權的形式。今年的8月27日,其上市以來最大的一筆募資(擬發行1.08億股,不超過35億元)也獲得了批覆,但當時預計以32元/股已變成現在市場給於25元左右價格。

增還是不增?增了繼續稀釋管理團隊和中移動的股份,不增,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不得不說,19年前的Bug,至今仍是困擾訊飛最大的問題。

最後,梳理一下歷年劉慶峰團隊的股份變動情況(從2007年股改開始),還是想支持一下這個團隊。

股權結構,科大訊飛最大的bug

科大訊飛歷年實際控制人與戰略投資者股份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