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泰斗馬三立拜師那些事—磕頭沒完沒了,給師父送終養老

馬季說過相聲就是馬三立,馬三立就是相聲。凡是聽過相聲的沒有不知道馬三立的,按理說馬三爺身上就沒啥可寫的了,筆者是努力挖出點東西給大家分享一二。

相聲泰斗馬三立拜師那些事—磕頭沒完沒了,給師父送終養老

1.出身

馬三立是回族,他的葬禮就是按照穆斯林的禮儀進行的。既然姓馬,還是回族,那籍貫多半就是西北的,馬家是甘肅省永昌縣的。據馬三爺自己說祖上是伏波將軍馬援,不過這個確實比劉備的出身都難考證。筆者估計馬家來北京的淵源不是和左宗棠就是和董福祥有關。

永昌縣最大的名人就是馬三立,大街上還有他的銅像。而永昌縣還有兩個比較有名的歷史,一個是工農紅軍西路軍曾經在永昌附近血戰,建立過工農政權,這是甘肅省第一個。二是這裡有個聞名遐邇的驪靬城,就是那個傳說兩千年前安置古羅馬戰俘的地方。成龍有部電影說的就是這件事。

相聲泰斗馬三立拜師那些事—磕頭沒完沒了,給師父送終養老

2.學習和拜師

馬三立年幼的時候家庭條件還可以,他祖父說評書,父親是相聲八德之一,外祖父是給慈禧表演過太平歌詞的恩緒,大哥馬桂元也是早早就出去說相聲賺錢了。所以他可以去上學,一直上到匯文中學畢業,算初中學歷。這個學歷基本和郭德綱差不多了(老郭高中是夜校),也已經超過了九十年後的郭麒麟岳雲鵬。

馬三立12歲家道開始中落,他開始學相聲。一開始就是跟著馬德祿學,後來由馬桂元督促他的學習,據說管教甚嚴,一句臺詞說錯了就是一個耳光,馬氏相聲死綱死口的特點可能就是那時候傳下來的。

17歲的馬三立已經具備一定相聲水準情況下,馬德祿給他選了同樣是八德之一的周德山拜師建立師承,那時候沒師承不太好上臺演出。

1929年,南市燕樂戲院旁邊的恩華公飯館,馬三立拜師儀式隆重舉行。之所以說隆重,那基本上是天津有頭有臉的說相聲的說評書變戲法的都來了,尤其是裕德隆門長都親自過來,這也算給足了馬家面子。引保代分別是華子元,燕樂管事李四和張子俊。

所有流程全都按照正規擺知順序走,馬三立給師父遞了紅帖子,證明他是帶藝投師。馬德祿準備了禮錢。裕德隆講了話強調了規矩。馬三立則是一個勁兒的磕頭,滿屋裡不是師大爺就是師叔,還有師兄。每個人磕仨,筆者粗略估計那天馬三立至少磕了三十個頭。

相聲泰斗馬三立拜師那些事—磕頭沒完沒了,給師父送終養老

3.出師和晚年

馬三立是帶藝投師,自然很快就出師開始說相聲,據說剛開始頗為自負,周德山則在和馬三立捧哏時故意不給他量活,好好的治了治馬三立的毛病。有嚴格的兄長和師父在,馬三立的相聲底子打得相當牢靠。

晚年的周德山生活境遇很潦倒,據劉立福回憶周德山老了記不住詞經常漏翻或翻錯包袱。於是馬三立就將師父接到自己家中奉養起來。

由於馬家是回族,周德山是漢族,難免飲食上有區別。周德山有一次偷偷在袖子裡藏了豬蹄子,馬三立發現之後毫不介意,立刻讓家裡人以後給師父單開一個小灶。

1955年,周德山去世,他沒給馬三立教太多東西,但馬三立秉承弟子的責任為師父辦了好一堂白事。

相聲泰斗馬三立拜師那些事—磕頭沒完沒了,給師父送終養老

所謂馬氏相聲不只是相聲,還包括了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