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泰斗马三立拜师那些事—磕头没完没了,给师父送终养老

马季说过相声就是马三立,马三立就是相声。凡是听过相声的没有不知道马三立的,按理说马三爷身上就没啥可写的了,笔者是努力挖出点东西给大家分享一二。

相声泰斗马三立拜师那些事—磕头没完没了,给师父送终养老

1.出身

马三立是回族,他的葬礼就是按照穆斯林的礼仪进行的。既然姓马,还是回族,那籍贯多半就是西北的,马家是甘肃省永昌县的。据马三爷自己说祖上是伏波将军马援,不过这个确实比刘备的出身都难考证。笔者估计马家来北京的渊源不是和左宗棠就是和董福祥有关。

永昌县最大的名人就是马三立,大街上还有他的铜像。而永昌县还有两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一个是工农红军西路军曾经在永昌附近血战,建立过工农政权,这是甘肃省第一个。二是这里有个闻名遐迩的骊靬城,就是那个传说两千年前安置古罗马战俘的地方。成龙有部电影说的就是这件事。

相声泰斗马三立拜师那些事—磕头没完没了,给师父送终养老

2.学习和拜师

马三立年幼的时候家庭条件还可以,他祖父说评书,父亲是相声八德之一,外祖父是给慈禧表演过太平歌词的恩绪,大哥马桂元也是早早就出去说相声赚钱了。所以他可以去上学,一直上到汇文中学毕业,算初中学历。这个学历基本和郭德纲差不多了(老郭高中是夜校),也已经超过了九十年后的郭麒麟岳云鹏。

马三立12岁家道开始中落,他开始学相声。一开始就是跟着马德禄学,后来由马桂元督促他的学习,据说管教甚严,一句台词说错了就是一个耳光,马氏相声死纲死口的特点可能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

17岁的马三立已经具备一定相声水准情况下,马德禄给他选了同样是八德之一的周德山拜师建立师承,那时候没师承不太好上台演出。

1929年,南市燕乐戏院旁边的恩华公饭馆,马三立拜师仪式隆重举行。之所以说隆重,那基本上是天津有头有脸的说相声的说评书变戏法的都来了,尤其是裕德隆门长都亲自过来,这也算给足了马家面子。引保代分别是华子元,燕乐管事李四和张子俊。

所有流程全都按照正规摆知顺序走,马三立给师父递了红帖子,证明他是带艺投师。马德禄准备了礼钱。裕德隆讲了话强调了规矩。马三立则是一个劲儿的磕头,满屋里不是师大爷就是师叔,还有师兄。每个人磕仨,笔者粗略估计那天马三立至少磕了三十个头。

相声泰斗马三立拜师那些事—磕头没完没了,给师父送终养老

3.出师和晚年

马三立是带艺投师,自然很快就出师开始说相声,据说刚开始颇为自负,周德山则在和马三立捧哏时故意不给他量活,好好的治了治马三立的毛病。有严格的兄长和师父在,马三立的相声底子打得相当牢靠。

晚年的周德山生活境遇很潦倒,据刘立福回忆周德山老了记不住词经常漏翻或翻错包袱。于是马三立就将师父接到自己家中奉养起来。

由于马家是回族,周德山是汉族,难免饮食上有区别。周德山有一次偷偷在袖子里藏了猪蹄子,马三立发现之后毫不介意,立刻让家里人以后给师父单开一个小灶。

1955年,周德山去世,他没给马三立教太多东西,但马三立秉承弟子的责任为师父办了好一堂白事。

相声泰斗马三立拜师那些事—磕头没完没了,给师父送终养老

所谓马氏相声不只是相声,还包括了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