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幫你扯平了!實體店關門別再找電商的事

2019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電子商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將正式實施。這部新法規的頒佈實施,看似波瀾不驚,其實對一些電商既得利益者的觸動很大,有的電商甚至會面臨轉型的危機。這從另一方面來看,對於競爭對手實體店來說是個利好。

電商法幫你扯平了!實體店關門別再找電商的事

平等對待其實就是實體店的利好

我們先看一下《電商法》的幾個關鍵點。

第四條: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活動,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第九條:本法所稱電子商務經營者,是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

第十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

第十一條: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從以上四條可以看出,監管部門之前對電商經營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徵稅情形在以後將不復存在。現在提出要線上線下平等對待,電商經營者必須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依法納稅。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董毅智認為,電子商務經營者納入稅收之後,可能對平臺上的經營者產生打擊。

由於監管上和制度上的薄弱,平臺上的經營者已經習慣了不繳納稅款的情況。從本次電商法來看,並沒有為電商平臺內經營者單獨設立稅種的跡象。相反,其明確了作為經營者不區分線上線下、傳統與電商,只要生產經營滿足收稅要求就應當繳納稅款。

部分微商和代購者或需謀求轉型

哪怕是幫親友帶禮物,被認定為經營活動就要繳稅。很多代購面臨著重新求職、準備轉型的情況,曾經代購的“好日子”即將結束。

“你永遠都不知道,朋友圈裡下一個做代購的會是誰。”

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為數不少的代購,“代購月入十萬”、“代購買房買車”等新聞層出不窮。由於監管難度大,代購們遊走於法律、稅收的灰色地帶。不過,今後代購們的“好日子”怕是要到頭了。

《電商法》明確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方式從事商品、服務經營活動的自然人也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個人代購、微商也須依法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相關行政許可,依法納稅。其中,個人網店、微商、直播營銷、刷好評、大數據殺熟、徵稅等成為此次立法的亮點。

電商法幫你扯平了!實體店關門別再找電商的事

業內人士總結出《電商法》涉及代購的幾條重點:

任何代購都需要營業執照,而且是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

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須承擔刑事責任;

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的奶粉保健品之類不得銷售。

根據《電商法》,今後電子商務經營者會受到嚴格監管,一旦違規將面臨最高200萬罰款。

電商的優勢正在快速消失

隨著《電商法》的實施,再想在線上偷稅漏稅是要承擔很大的風險,這就是說今後線上與線下的稅務負擔不再有差別。另一個爭論的焦點就是房租,很多實體店老闆認為房租是一大項開支,有時候辛辛苦苦幹一年到頭來只掙了一個房租,相當於為房東打工。其實這現如今電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實體店有房租,電商平臺的各種費用一年算下來不比房租低。特別是近幾年因為流量紅利的枯竭,品牌的營銷成本持續提升。

有人粗略算過做電商的費用:第一,電商每個月的平臺使用費,一年就得好幾萬;第二,電商平臺排名規則,需要去付費推廣,每天的廣告費少則幾百,多則幾千上萬;第三,人員成本,打包的、發貨的、倉儲費、辦公場地費、客服等等;第四,電商飽和,大量人湧入電商行業,導致大家都打價格戰,根本沒辦法保證利潤;第五,做單費,佣金10,快遞5,每天又是一大筆不小開支……

電商法幫你扯平了!實體店關門別再找電商的事

如此看來,從2019年開始,我們實體店的老闆如果你的生意做不好,請從自身找問題,千萬不要把所有的問題都推倒競爭對手電商的身上。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每天都有賺錢的,也有賠錢的;每天都有關店的也有開店的。

最後“家電人”想說的是,市場只眷顧那些善於思考、甘於吃苦、真誠真心的人!以後實體店關門,別再找電商的事,請自省是你自己沒有做到最好!

成敗勿以線上線下論短長,調整自己,積極面對困難,最後勝利一定會屬於你!聽聽大家怎麼說,關注“家電人”進群,近千位家電同仁在等你!你有故事我有酒,大家一起來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