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小學生營養餐有了“標準”

■學校食堂和供餐單位應注意每週的學生餐食物種類應不少於25種。三餐不能用糕點、甜食或零食代替,不應將含糖飲料作為輔助配餐提供。

■《指南》對烹飪細節作出了規定:例如蔬菜應先洗後切;烹調以蒸、燉、燴、炒為主;儘量減少煎、炸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烹調方式;烹調好的食品不應存放過久;不製售冷葷涼菜。

■學校應配備專(兼)職校園營養師,供餐單位應配備專職營養師。應及時將供餐食譜向全校師生和家長公示。

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如何根據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結合本地區的飲食習慣,充分合理地安排營養用餐,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8月21日,天津市教委和市衛計委聯合印發《天津市中小學學生餐營養指南(2018年版)》,邀請天津市多名營養專家,針對6至17歲中小學生生長髮育需求,結合課業活動和運動量,科學制定營養指南。這也標誌著我市中小學生營養餐有了官方“標準”。

根據要求,學校食堂和供餐單位應在滿足中小學生生長髮育所需能量和營養素需要的基礎上,進行食物同值互換,做到食物多樣,適時調配,注重營養與口味相結合。應注意每週的學生餐食物種類應不少於25種。三餐不能用糕點、甜食或零食代替,不應將含糖飲料作為輔助配餐提供。做到清淡飲食,少食含高鹽、高糖和高脂肪的食品。

記者注意到,這份《指南》不僅對一些烹飪細節作出了規定:例如蔬菜應先洗後切;烹調以蒸、燉、燴、炒為主;儘量減少煎、炸等可能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烹調方式;烹調好的食品不應存放過久;不製售冷葷涼菜。同時,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每天所攝入的食物種類和數量也作出了具體說明,“以前食堂或是供餐單位在製作營養餐時,採用的大多是同一食物、同一用量。現在有了分年齡段的‘標準’後,我們希望食堂和供餐單位按照學生年齡段製作不同的營養餐。”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針對“目前我市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日益突出”的問題,《指南》建議應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基礎上,調整學生進食量和活動量,加強校內外運動,做到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對此,全市各區教育部門將會同衛生計生部門組織專家,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和特點,針對其身體發育過程中的營養需求,充分挖掘本地飲食資源,開發一批品種多樣、數量充足、成本合理、結構科學、營養均衡的每週帶量食譜並公佈,指導學校食堂和供餐單位科學營養供餐,不斷提高伙食質量和服務水平。根據要求,學校應配備專(兼)職校園營養師,供餐單位應配備專職營養師。學校應及時將供餐食譜向全校師生和家長公示。

此外,《指南》還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強調:學校對校園食品安全負主體責任,校長是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學校應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崗位責任制,層層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實行校外配餐的學校,應從本區公開招標的中標企業中擇優選擇配餐企業。(記者 張雯婧 實習生 賀莉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