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權臣掌政的時候,皇帝的權力被架空,為何皇帝不能直接殺了權臣?

aliangcn


歷史上皇帝被權臣架空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作為皇帝來說為什麼不能一劍殺了權臣,而是要小心翼翼的鬥智鬥勇,這裡我舉出四、五例權臣架空皇帝不一樣的例子讓大家做參考。

一、任憑處置型的:最有名氣的當是漢獻帝與蓸操



漢獻帝是東漢的未代皇帝,自九歲被立為皇帝,就一直赤詁傀儡生活,先是受制於董卓,後來落於李、郭之手,最後受到蓸氏父子脅迫長達四十年之久,你說漢獻帝殺蓸家人的心有多大呢?我想沒有人願意一輩子做傀儡的,可是漢獻帝身邊連一個幫助自己的人都沒有,以他本人一個文弱書生單挑也殺不了蓸操的,可以說他能活到那麼大年齡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二、全力輔佐型的:這裡有名的有漢宣帝與霍光

漢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歸政於帝,但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雖然漢宣帝對霍光有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卻對霍光是敬畏並存,霍光為劉家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至霍光死了霍家以謀反罪誅連九族,霍光的墓卻沒動,而且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的位置也沒有拿掉。 三、刺殺失敗型:曹髦與司馬昭

曹髦見國家政事自己不能作主,心中不安,又常憂慮被廢受辱,打算在殿上召集百官廢黜司馬昭。同年五月初六夜裡,曹髦使冗從僕射李昭等在陵雲臺部署甲士,召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尚書王經,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連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廢之辱,如今親自率領你們去討伐他。”王沈、王業急速將此事告知司馬昭,司馬昭召護軍賈充等作戒備。曹髦知道事情洩露,率領左右進攻司馬昭所在的府邸,到達南闕時賈充率兵自外而入,阻擋曹髦。曹髦聲稱要討伐有罪之人,敢有騷動抵抗者滅族,相府中的兵將都不敢迎戰。賈充呵斥諸將說:“司馬公平時養活你們,正是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戈刃從背上穿出,曹髦在車中駕崩。司馬昭聞訊大驚,自投於地說:“天下人該怎麼議論我啊!”事後,司馬昭召集百官商議事變的原委。並專請僕射陳泰到一個幽靜的房間,對他說:“玄伯,天下人會怎樣看待我呢?”陳泰說:“只有腰斬賈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

四、刺殺成功型:康熙與鰲拜

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你們都是朕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朕,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卒於康熙八年。

歷史上這樣的事例太多,不一一列舉,接下來就看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去殺掉權臣。

首先漢獻帝與曹操,漢獻帝沒有一個親信,大多數的時候連曹操的面都見不上,單挑也打不過曹操,所以他想一劍殺曹操是做夢。第二漢宣帝要殺霍光是有可能的,但是他要依賴霍光幫他治理朝政,而且要殺他風險太大,只能靠活過他;曹髦在實力懸殊太大的情況下,迫切的希望殺掉司馬昭,最後只能搭進去自己一命;康熙在親信掌握皇宮的衛戍權,還要依靠皇太后的威望才把鰲拜幹掉。

說明了你沒有實力,連權臣碰都碰不到,更別說殺他,即使殺了權臣自己的命也保不住。


蕭逸45


什麼是權臣?權臣是掌握了朝政大權,甚至是軍隊的大臣,而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高官。

你殺一個高官,這沒什麼影響,在職位上,你高於任何高官,但是權臣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殺掉他的職位,但是你殺不掉他的權力。

我們看清末,攝政王載灃以足疾為名,令袁世凱回家養病,卸掉了他的一切職位,可是,袁世凱就成為農民了嗎?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朝廷調北洋軍去平叛,可是,他們竟然調不動!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首領沒有點頭。

聽起來不可思議,一個沒有官職的人居然可以牢牢掌控國家的正規軍。這,就是權。

而且,一般的權臣,實力凌駕於皇權的時候,宮裡基本都是他的人了,包括禁軍和侍衛。

這個時候的皇帝,更像是一個被監視起來的人,但凡有風吹草動,都會傳到大臣那裡。

所以,他沒有能力殺死權臣。我們看曹魏,魏帝曹髦想要幹掉司馬昭,結果直接被反殺,皇上把自己的命都賠上了,人家安然無恙。

而且皇帝的死,並不會有什麼人來追究,就像是死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人。

除掉權臣的不是沒有,鰲拜就是個例子,但是這時候的皇帝,並非是沒有權力,他背後的孝莊,還有老丈人索尼的下屬們,大多是心向著皇上的,鰲拜是一手遮天,但並沒有架空皇帝。


大家看重的都是權力,而非是單純的皇帝或者什麼官,掌握了權力,皇上要殺誰都可以,但一旦權力被權臣所奪,那麼他不僅不能殺,還要整天想著怎麼去保命。


浮沉於史


權臣之所以稱為權臣,就是說他已經掌握了軍政大權,包括宮中的禁衛權等,都在權臣的掌握之下,像曹操當年,統率宮庭禁軍的就是他的親信曹洪、許褚等人,如果漢獻帝下旨捉拿處死曹操,他們難道會聽命?

到了曹操自己的子孫曹髦時,局面又變成了司馬昭做了權臣。當曹髦漸漸成年後,對司馬昭的驕橫跋扈大為不滿。當有人彙報,寧陵發現了祥瑞,一條黃龍出現在井中時,曹髦並不高興,反而垂淚嘆息:“龍應該是飛騰天空,遨遊四海,現在卻委屈地蟠在井裡,那是什麼祥瑞啊!”當下寫了一首詩:

潛龍詩

傷哉龍受困,不能越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
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司馬昭聽說了之後,就殺氣騰騰地帶劍入宮,要曹髦封他晉公,加九錫。曹髦氣憤得說不出話來,司馬昭於是在朝堂上大聲吼叫道:“我們司馬家父子兄弟有大功,封晉公是理所當然的事,怎麼不行?”

曹髦見他兇巴巴的樣子,十分惱火,於是應諷道:“敢不如命!”司馬昭聽了,臉脹紅了,像豬肝,乾脆撕破臉皮,怒斥說:“你寫《潛龍詩》,說我是泥鰍黃鱔,膽子可不小啊!說罷就冷笑著大搖大擺地徑自走了。文武百官誰也不言語,大氣也不敢喘。

曹髦氣憤已極,於是穿上盔甲,拿了刀劍,集合了忠於自己的親信三百多人,要去殺司馬昭。有一些謀臣,跪在

曹髦的車前阻擋,哭諫。曹髦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再不能受他的侮辱了,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就算拚死也值了。”

司馬昭聽到後,馬上令賈充率幾千名的禁軍殺來,禁軍不保皇帝,反而殺皇帝,這就是權臣時代的怪現象,曹髦那些親兵數量小,武功也不強,當然打不過這樣禁軍,於是被一個叫成濟的人,把曹髦一戟給捅到馬下,殺死了。

殺了皇帝,司馬昭派人擬了詔書,宣佈皇上作亂,廢了他的帝號,只稱為“高貴鄉公”。

當然,也有成功的,北魏孝莊帝元子攸面對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的權臣爾朱榮。竟然如同康熙除鰲拜一般,以寥寥幾人圍攻武將爾朱榮,併成功殺掉了他。當時宣爾朱榮進殿後,埋伏下的兩個人,抽刀撲了上去,但是爾朱榮畢竟是在戰場上拚殺出來了,他不和這兩人纏鬥,直接撲向魏孝莊帝,意欲擒住皇帝作人質後要挾,哪知道爾朱榮扼住孝莊帝的咽喉,正得意間,卻被孝莊帝抽出身邊暗藏的尖刀,一刀捅死了這個北魏版的董卓--爾朱榮。所以,這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皇帝親自誅殺權臣的成功一幕(康熙誅鰲,應該不算,鰲拜雖然蠻橫無禮,但絕對沒有控制朝堂上下的所有權力,離權臣還差得遠。)

不過,雖然殺了首惡爾朱榮,但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起兵報復,又囚殺了魏孝莊帝,魏孝莊帝死前對著佛像禱告:來世再不做帝王!


江湖夜雨


權臣通常是你殺了他這個人沒什麼用的,

漢獻帝有機會殺曹操沒有?肯定有,問題是,殺了曹操有什麼用?能解決曹操集團嗎?

當年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殺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呢?也不過是為爾朱榮償命罷了。

什麼是權臣?

通常指掌握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

這些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一個家族,兄弟子侄、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和各地,盤根錯節,同時掌握國家大部分軍隊,包括禁軍。

曹操死了有曹丕,司馬懿死了有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高歡死了有高澄、高洋,宇文泰死了有宇文護、宇文毓、宇文覺、宇文邕,

這樣的權臣。你殺了某一個人沒用,除非你能瓦解他的集團,剪除羽翼,不然死的是你自己。

我們看勉強稱得上權臣的霍光,他自己是大將軍,一把手,掌握軍政大權,丞相是他的人,皇帝身邊也都是他的人,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山、霍雲分別控制都城南北軍和禁軍,你殺霍光?顯然不可能吧?

皇帝光憑一個稱號通常沒什麼用,如果有用,就不會有那麼多被殺被廢的皇帝了,

皇帝是貓,制不住老鼠,老鼠就會戲貓。

皇帝想跟權臣都,不是不可能,很難,

什麼是政治,用某偉人的話說就是“自己這邊人多多,對方人少少”,這就是政治鬥爭。

皇帝起碼你得有人事權和軍權吧?你得讓很多高官能站在你這邊吧?不然,拿什麼籌碼鬥?

歷史上東漢以後,鬥贏權臣的皇帝不多,最有名的就是宇文邕殺宇文護和李治殺長孫無忌了

宇文邕直接殺了宇文護,很多人就覺得皇帝直接殺權臣就可以了,問題是,宇文邕為什麼要等12年再殺?很簡單,宇文邕的兄弟們都長大了,自身就權力大了,這時候殺了才有用,不然,也只能為他陪葬了。


南朝四百八十寺


在封建社會皇權與臣權之爭始終存在,更多的時候皇帝能夠利用自己的主導地位,採取分解、組合、制衡等多種手段,對大臣的權力、勢力進行掌控,防止對皇權構成威脅,但歷史上君弱臣強的現象並不鮮見,權臣架空、廢黜、殺死皇帝的事情也時有發生。為什麼皇帝不能直接殺了權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一)強勢權臣的成長之路。通觀權臣成長之路,無不是鯨吞蠶食皇帝權力、打擊剪滅異己勢力、培養壯大自己實力之路。漢武帝臨終選定託孤大臣有霍光、金日殫、上官桀、桑弘羊四個人,但後來上官桀與燕王劉旦等人謀反,事情敗露被族滅;桑弘羊因與霍光政見不同,被捲入謀反案被處死,一個謀反案除掉一半托孤大臣,從此霍光的權力無人制衡。順治臨終選定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輔政,佈局挺好,後因首輔索尼年邁不能理事,權力格局失衡,鰲拜除掉遏必隆後實力膨脹失控。曹氏篡東漢、司馬氏篡曹魏,分別經過了兩代人的積累。抓權的過程也是權臣壯大自己實力的過程,待到大權獨攬時朝中重要崗位差不多都是自己人,皇宮衛隊、京城駐軍也被牢牢抓在手裡。此時皇帝別說殺權臣,弄不好還會被權臣殺掉;硬把權臣殺了,只會導致政變、戰亂、改朝換代。所以沒有實力作支撐,皇帝的金口也難吐玉言。劉賀被霍光扶上皇帝寶座,不到一個月又被霍光廢掉就是一個典型。康熙之所以能成功除掉鰲拜,首先得益於有孝莊太后的勢力作底子,又娶了索尼的孫女、收服了索尼系勢力,實際上也得益於鰲拜並沒有鐵心謀反。

(二)弱勢皇帝的心理特點。皇帝雖唯我獨尊,但也難免有心理弱勢。比如,漢昭帝8歲繼位,沒有母親、無依無靠的漢昭帝生活、政務等各方面都依賴霍光,時間久了依賴就成了習慣,所以他壓根不會想殺霍光。霍光當政期間並不是沒有人參他,但漢昭帝無條件地信賴霍光。再比如秦二世胡亥,本來沒有當皇帝的機會,趙高幫他登上皇位,他對趙高除了感激只有信任,等把自家兄弟姐妹全殺光了,把丞相李斯也殺了,面對趙高除了恐懼就不會有別的想法了。還有漢宣帝劉詢,前有劉賀當皇帝28天被廢的例子,只能小心翼翼地與霍光周旋,用時間耗死霍光。此外,還有一些皇帝,根本就不是當皇帝的料,因生而高貴坐上帝位之後根本無心政事,把政務全部交給自己信任的能臣,又不懂分權、制衡之術,硬是把能臣培養成了權臣、奸臣。比如,明熹宗不喜歡政務只喜歡當木匠,大臣們的奏章都由太監魏忠賢轉給他批閱,慢慢被魏忠賢架空,造成魏忠賢專擅朝政的局面。

(三)朝中大臣的生存之道。按理說,忠是每個朝臣都必須做到的。但大臣們也是人,當忠君與忠於權力不能兩全時,他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選擇忠於權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歷史上有指鹿為馬的故事,當著秦二世的面,趙高能夠讓朝臣們全都把鹿認為馬。霍光當庭宣佈劉賀28天干了1000多件荒唐事,把他從龍椅上拉下來,大臣們沒有一人站出來反對。可想而知,如果弱勢的皇帝急於去殺權臣,並以此來考驗朝臣們的忠心,其結果肯定會令人失望。實際上,漢宣帝才是真正的聰明,一個“故劍情深”的詔書,其效果絕不僅僅是讓朝臣們推薦許平君為後,還有一個目的是讓朝臣們知道他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忠於自己不會吃虧。


戰漢古玉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正如問題所說的皇帝的權力被架空了。對於欺壓他的權臣,當朝皇帝只要稍微有些尊嚴無不是恨之入骨,欲要生啖其肉。就拿大家非常熟悉的三國來說,漢獻帝一直都想殺了曹操。為什麼沒動手呢?

因為,他想動也動不了手了。一個權力被架空的皇帝,早已經失去選擇身邊服飾人的機會。對於權臣而言能夠威脅到他們的除了外敵,就是坐在金鑾殿上他名義上的主子。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在皇帝身邊怎麼可能不安插大量的眼線。此時的皇帝可能連選擇枕邊人的權力都沒有(就比如漢獻帝娶曹操的女兒,西魏皇帝娶宇文泰的女兒)。傀儡皇帝的一舉一動都在權臣的監控之下,想行除奸之事談何容易。不然漢獻帝也不會寫血詔,發生衣帶詔事件。



此外少數情況是斬殺權臣重新控制朝政這樣的方式適合在皇權旁落的初期進行。此時的朝堂上忠於皇帝的大臣還有很多,殺死為首的權臣可以利用他們很快控制局勢。但是,時間長了即使殺了為首的權臣。他的利益共同體也會重新推舉一個新的頭領繼續控制朝政,也就是說刺殺活動除了解一時之氣,還要準備承受對方反撲的後果。就像王允殺了董卓後,遭到其麾下勢力李榷、郭汜的反撲,劫走皇帝,殺死王允。


所以說皇帝並非不想殺掉權臣。一方面缺少殺死對方的機會,另一方面需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不如苟且偷生來的愉快。


歷史的塵沫


文章題目就基本闡明瞭原因:皇帝權利被架空。

所謂權臣就是對國家政權、軍權實際掌握的大臣,這樣的大臣所掌控的實權超過當朝皇帝,並凌駕於皇帝之上,成為當朝軍政大權的實際操控人。這樣的大臣出現,往往就因為當朝皇帝無能或者當朝皇帝年幼,對於軍政大權無法真正掌控,若掌握軍政實權的臣子懷有不臣之心,有僭越之意,那麼往往是帝國的不幸,皇帝的身份,不過是權臣對外發布命令的一個明面上的名片,以及打壓不臣服於他的一把不可抗拒的寶劍!

這樣皇權落空,軍政大權旁落於臣下的案例,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屢見不鮮。

案例一、秦二世時期的趙高,在秦始皇病逝沙丘後,聯合李斯篡改詔書,扶立公子胡亥繼承秦二世皇帝。胡亥一開始對趙高還懷有感激之情,因為趙高既是胡亥的老師,又對他有擁立之功,加之胡亥本人對於朝政之事並無主見,只享受皇權的安了,故而將朝政之事幾乎全權委託於趙高,這給趙高篡奪秦帝國的軍政大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後來趙高權欲熏天,逐步剷除反對勢力及有威脅的勢力,迫害忠臣,培植自己的黨羽耳目,甚至秦二世身邊服侍起居的宦官宮女都是趙高的耳目。最後劉邦攻入咸陽時,趙高欲拿秦二世胡亥抵罪,在胡亥寢宮箭殺胡亥時,宦官宮女都還沒有一個能為之通報或者護駕,何其悲哉!

案例二、東漢王莽、西漢末年的何進、董卓、曹操等人,都是權利的實際掌控人,並凌駕於當朝皇帝之上,皇帝成為傀儡皇帝!

案例三、明朝的魏忠賢,少年時原本是一個無賴,萬曆時因賭輸自閹入宮,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宦官專權,禍國殃民,亂政亂軍,殘殺多少忠臣能人!

縱觀歷史,凡是軍權、政權旁落於臣子的,同時君主又年幼、或者無能、或者不理政的,基本上都導致當朝社會動盪,造反案不斷,政令誤國,百姓受苦!外敵入侵,江山動搖!無實權的皇帝,此時即便想殺掉欺主的權臣,也是力不從心。

以上為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請多多指教。謝謝








浩中一內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何為權臣?執掌政府權力的就是權臣,即文官和武官的大多數擁護的人就是權臣。


權臣也並不是都非殺不可,有些時候的權臣並不是為了搶皇帝的權力取而代之,而是因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成為權臣。

比如諸葛亮和劉禪;比如萬曆和張居正。

有些權臣的存在威脅到了皇帝,那就該殺。比如司馬懿,就是因為沒殺成,結果三國都歸了他。

但不能直接殺,因為權臣掌握了各機要處的權力,他直接殺皇帝要更容易些。


歷史上最接近直接殺權臣的應該數康熙和鰲拜了,但是康熙也沒有當著大家的面直接動手,還是動了番腦筋,把鰲拜騙來殺了。假如當著大家的面直接動手,康熙也沒把握到底多少人站他這邊,他手下也就那幾個兒郎將是他最放心的。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什麼好答的,會直接殺權臣的皇帝就不適合做皇帝。

原創作品,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皇帝是天之驕子受命於天,“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但為什麼皇帝不能殺權臣呢?

第一,皇帝殺權臣。

皇帝成功誅殺權臣前,是很長時間的蟄伏期。在羽翼尚未豐滿前,皇帝對權臣會以謙卑容忍的方式籠絡權臣,只待時機成熟扳倒“絆腳石”。

比如:子嬰殺趙高、宇文邕誅宇文護、康熙擒鰲拜等。

所以皇帝善於韜光養晦,只要時機到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擒殺權臣。

第二,權臣反殺皇帝。

權臣飛揚跋扈,懦弱無能的皇帝任由權臣擺佈廢立,甚至招致殺身之禍。

比如:大秦帝國的秦二世、東晉皇帝司馬德文、北周皇帝宇文毓等。

所以權臣功高蓋主,不甘於位居人下,反殺皇帝,取而代之。

第三,殺權臣的惡果。

北魏末期六鎮起義,太后胡充華擅權濫政,皇帝元詡為從母親胡充華手中奪過權力,企圖藉助晉陽大將爾朱榮的勢力回京勤王。

但元詡被生母胡充華毒殺,爾朱榮打著替皇帝報仇的旗號殺入洛陽誅殺胡充華等人,並立元子攸為帝。

爾朱榮傾力輔佐,他的門生爪牙安插入朝中各個重要的職能部門,元子攸已淪為傀儡皇帝。

但元子攸“寧為高貴鄉公死,不為常道鄉公生”,於是他和親信密謀剷除爾朱榮。

由於爾朱榮的女兒誕下龍嗣,爾朱榮孤身進宮探望,卻被元子攸的刀斧手剁成了肉泥。

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等率軍殺入皇宮,元子攸被爾朱兆所殺。

因此,權臣掌握著整個朝廷的經濟、政治、軍事命脈,一旦權臣被皇帝誅殺,會給整個朝廷帶來極大的影響。

皇帝殺權臣是不可取的。


語文360


很簡單啊,不是不想殺,而是殺不了。

中國的政治制度起源於三代,尤其以周朝的嫡長子繼承製以及分封制影響最大,到秦朝時期建立起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帝國。帝國的權力集中於中央,中央的權力集中於皇帝,而皇帝為了更有效地治理帝國,不得不將某些權力下放給臣子,設立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制。

但是下放權力的多少是和皇帝有密切關係的。皇帝強勢,則大臣依賴於皇帝,但如果皇帝弱勢,則反過來大臣控制皇帝,此時便演變成權臣治國,而皇帝則僅僅是一個傀儡,完全被架空。

歷史上權臣很多,西漢的霍光;東漢末年的董卓、曹操;曹魏時期的司馬昭;北魏時期的高歡,西魏的宇文泰,算下來基本上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兩個掌握大權的權臣,架空皇帝,自己則獲得那無上的權力。

題主的意思是說,既然皇帝是天子,是上天的代表,也是整個國家的領袖,即便有權臣亂國,那也可以下一道詔書,直接賜死不就完了嗎?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這麼說,就是真的不懂權力的遊戲了。是的,君主比起權臣來,在地位和名義上要高得多,然而,一旦權臣攫取到國家權力,便會想方設法地將自己的地位鞏固下來。怎麼鞏固呢?最主要的手段:安插親信。不論是朝中還是宮中甚至是地方,在顯要位置上都安排上自己信得過的人,如此一來,深宮裡的皇帝也就基本上是一個囚犯了。比如曹操,不僅把朝裡的大臣多數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宮裡的宮女太監也全部是他的人,甚至到最後,連皇后都是曹操自己的妹妹。在這種情況下,你讓漢獻帝如何殺曹操?下一道詔書?滿朝都是曹操的人,你這邊還沒寫完呢,曹操那邊就知道了,到時候隨便找一個藉口,讓你退位,在找一個其他人頂上這個皇帝的位置,而退位的皇帝,下場就只有死。

北魏孝武帝元修則是皇帝中的另類。公元532年他被高歡立為皇帝,當然,也就是名義上的皇帝,這貨剛剛即位,就對高歡是非常的不滿,我是皇帝啊,憑什麼什麼都是你說的算?不行不行,我得反抗一下。於是乎,公元534年,元修帶著追隨自己的臣僚,脫離了權臣高歡,跑到了權臣宇文泰的口袋裡。是的,反抗那麼久,就是為了從一個坑跳向另一個坑。沒過多久,這位胸中懷有無限熱情和希望的皇帝被宇文泰賞了一杯毒酒,安詳的死去了。

所以,權臣當道時,雖然貴為皇帝,想要收回權柄,也只得在暗中做那偷偷摸摸的韜晦之計,待時機成熟,才能反擊制勝。政治和權力中沒有天真,只有狡詐和無法看透的黑暗。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