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曾被称为“千乘”,“千乘”是什么意思?

广饶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齐国,秦朝实行郡县制,设立县制,属齐郡。自西汉时期有“广饶”之名,是联合国地名组织评定的“千年古县”。历史上,广饶县还有乐安、千乘、琅槐等古称。

这里谈一下“千乘”。首先,“乘”是多音字,因此这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地名,应为“qiān shèng”。其次,为什么命名为“千乘”呢?在春秋战国时期,“乘”是个战争中的常用字。《管子•乘马》中记载,“一乘者,四马也。”古代“一车四马”称之为“乘”,以至后来以“乘”代指“四”。因此,由四匹战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

广饶县曾被称为“千乘”,“千乘”是什么意思?

广饶县曾被称为“千乘”,“千乘”是什么意思?

“一乘”成了古代常见的作战单位,包括四匹马、一辆战车、配属甲士三人(乘车),步卒七十二人。其中兵车上的“甲士”身份比较高,至少是“士”,大多是卿大夫的家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有的享受俸禄或食田。三位甲士各司其职,居中的甲士是驭手,负责驾驭马车,同时作为御者,随身佩带短剑。左侧的甲士称为“车左”或“甲首”,是兵车指挥,手持弓箭,负责远距离攻击;右侧的甲士称为“车右”,手持戈矛,勾刺杀敌,负责近距离攻击,并为战车排除障碍。兵车上备有有柄格斗兵器——戈、殳、戟、酋矛、夷矛,合称“车之五兵”,供参战甲士在作战中使用。车下步卒七十二人的身份较低,多为庶民或奴隶。另每辆兵车配备二十五名辎重后勤人员(另一说,五辆兵车配备一辆辎重车)。所以通常来讲,“一乘”包括一辆兵车、四匹战马和一百名兵士。当然,“一乘”的规格也随着战争规模以及国家和时期的不同有所差异。

评价诸侯国的实力有很多指标,兵车的多少是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历史上根据诸侯国的兵力将其称为“千乘之国”或“万乘之国”。

广饶县曾被称为“千乘”,“千乘”是什么意思?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丘。”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土以济水流域为主。青丘在“齐地之北”,即今广饶、滨州一带,这里也是齐国饲养和繁殖马匹以及狩猎、练兵的首选之地,为彰显具有“千乘”的实力和威望,将此处命名为“千乘”。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包括齐国在内的“战国七雄”均达到了“万乘之国”的规模,而宋、卫、中山等相对弱小的国家也发展成为“千乘之国”。

于是,广饶这座千年古县在历史上也就有了“千乘”这个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彰显霸气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