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星廖仲恺被暗杀后,谁成了最大受益者?

讲史论教


1925年8月20日,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革命军总党代表的廖仲恺,在去参加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时,在位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大门前被暴徒暗杀,不治身亡。

廖仲恺是国民党领导层中最著名的左派,成为政见不一的国民党右派的眼中钉,据说,右派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以重金收买暴徒暗杀廖仲恺于党部门前,既有去掉眼中钉之意,也有杀一儆百、向国民党中的左派发出警告之意。廖仲恺被暗杀后,在任过孙中山的首席顾问并兼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庭的提议下,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组成特别小组,负责调查此案。

当时,在审理廖仲恺一案的过程中,作为国民党右派领袖的胡汉民,因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对共产党,反对以廖仲恺为首的左派活动,被认为嫌疑最大。而且,廖仲恺被暗杀,主犯就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胡汉民因此被拘禁于黄埔长洲要塞司令部,不久被释放,受国民党中央委派,到苏联去度假式出国考察。

自孙中山去世,廖仲恺被杀,胡汉民休假式出国,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便成了后广州国民政府的核心人物,总揽军政大权。同时,在倒胡以后,蒋介石与汪精卫联手,以部下参与刺杀廖仲恺为由,将曾担任过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总长、建国粤军总司令、时为国民政府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的许崇智,排挤出广州政府。

而且,作为曾经的“把兄弟”,蒋介石派人给送许崇智送了一封亲笔信给,蒋介石在信中说:“粤军已有变动,请总司令(许崇智)去上海暂避一下,由我代为安排整顿。6个月后,再请回来共同主持北伐。”许崇智收到蒋介石的信和他让人送来的2万元路费,无奈之下,连夜乘轮船离开了广州,去了上海,路上,蒋介石还专门派了一支卫队护送,名为护送,实则监督离境。

孙中山去世前后,广州国民政府最有实力和资格接替孙中山位置的有三个人,一为廖仲恺,二为胡汉民,三为汪精卫,至于蒋介石,还差得远,不在这个层面,但随着廖仲恺被杀,胡汉民休假,许崇智出差,广州国民政府自孙中山以后,核心人物就只剩下汪精卫,所以,廖仲恺被杀,直接受益者是汪精卫。

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汪精卫虽然是刺杀案的直接受益者,但经过这一番广州国民政府领导人物的大洗牌,蒋介石由第二梯队,直接进入了第一梯队,进入了政府的核心层,特别是他通过派军包围许崇智官邸、逼这个曾经的把兄弟出差以后,许崇智在国民党中的军事首脑地位便立即被蒋介石取代。蒋介石通过枪杀案,实现了华丽转身,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权。

1926年,国民党北伐前夕,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汪精卫被迫辞职,蒋介石借此又挤走了汪精卫,自此,蒋介石彻底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所以,刺杀廖仲恺,直接受益者是汪精卫,但最大受益者,则非蒋介石莫属。


帝国的脸谱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携妻子何香凝乘坐汽车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路遇国民政府监察委员陈秋霖。到达中央党部后,廖仲恺与陈秋霖先下车,平时警卫森严的中央党部,跳出多名刺客,向两人连发20余枪,然后夺路而逃。



何香凝急忙把廖仲恺与陈秋霖架上汽车,意图送往医院抢救,廖仲恺身中4枪,在途中即去世,为国家和民主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终年48岁。陈秋霖在两天后也不治身亡。

廖仲恺牺牲距孙中山逝世仅5个月,他的牺牲是国民党和国民革命运动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革命和工农群众的重大损失。

为了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国民政府成立“廖案检查委员会”,周恩来参加了此会。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组织,主要参与人胡汉民、许崇智、吴铁城等,孙科虽反对却知情。



随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的努力下,国民政府把胡汉民、许崇智逐出广东,其他凶犯杀手均在通缉令发出之前逃跑。廖仲恺被刺案尽管结案,但一些案情仍然不清楚,一些内幕被隐藏在黑暗中,廖案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悬案。

廖仲恺去世后,国民党的隐形右派蒋介石、汪精卫乘机掌握国民党和政府权利,国民党迅速由一个进步政党转变为一个反革命政党,给国家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廖仲恺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全力推动国民党改组,协同孙中山建立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二是筹办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廖仲恺是孙中山真正的遗志继承人,是进步的国民党左派旗帜,也是当时国民党第一顺位的权利继承人。

在同盟会时期,廖仲恺就发出“莫惜头颅”的誓言。在被陈炯明逮捕时他写下“死生能一我何哀”的诗句。1924年的一个通电中他说自己:“二十年来,以身许党,生死毁誉,在所不计岂复珍惜羽毛,畏难思退”。对死亡他丝毫无惧。廖仲恺一生威武不屈,无私无畏,万事以国家革命为重。未革命工作奋不顾身,长期坚持每天十五六小时工作时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廉洁奉公,他长期掌握国民党财政大权,死时家无余财,唯一住所还是何香凝娘家嫁妆所购。



廖仲恺去世前,国民党继承孙中山权利的最重要继承人是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蒋介石并未有成为权利继承人的条件。廖仲恺遇刺后,蒋介石一跃成为国民党政军的最高统治者,是毫无疑问的廖案最大利益既得者。随后蒋介石发动北伐,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一个背叛革命的独裁统治者。


沧海历史春秋


孙中山病逝北京时并没有留下关于接班人选的明确政治遗嘱,所以当时广州革命政府是一个“集体领导”,即以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为主的领导小组,以粤军领袖许崇智为军事领袖,注意四位都是广东籍。而蒋介石校长还远没有接近权力中心,廖仲恺被刺案,让蒋介石在苏联顾问鲍罗庭的支持下,经过一系列动作“鲤鱼跳龙门”,成为国民党的核心人物。



廖仲恺是国民党内的“左派”领袖,坚持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自然为右派所不容;而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当时是个“伪左派”,仍然被苏联方面和国民党左派们所信任;更重要的是,1925年的广州,真正说了算的是鲍罗庭顾问,因为广州政府是在苏联的经援和军援下撑起场面的。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刺后,鲍罗庭提议以“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成立三人特别小组,授予“警察全权”调查案件,蒋介石随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并宣布戒严,开始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政治表演,将所拥有的权力发挥到极至。



第一步,蒋介石与汪精卫合谋,以粤军个别将领涉案为由,命令黄埔党军将部分粤军包围缴械,同时派第一军部队包围“盟兄”许崇智的官邸,名曰警卫,实则逼宫。许崇智无奈,拿着蒋介石给的二万元路费离开广州赴上海,从此,广州方面军权尽落蒋介石手中。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就有杨立青等黄埔学生军包围粤军驻地并缴械的故事描述。

第二步,以胡汉民之弟胡毅生涉案(这个倒是真涉案)为由,将胡汉民拘留审查,最后逼其离开广州出使苏联,广州政府排名靠前的“四巨头”一死两逐 ,只剩一个没有兵权的汪精卫。

一石三鸟,蒋介石的政治野心和政治手腕终于显露出来,成为“廖案”最大的获益者。



第三步,主持隆重下葬廖仲恺,以孙中山虔诚信徒的身份,获得了广州政府各界的支持,同时就任总司令进行第二次东征陈炯明,到东征胜利结束时,蒋介石在广州的声望达到顶峰,并在国民党“二大”上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问鼎最高权力层,年40。

这还不算完,1926年蒋介石借机发动“中山舰事件”,又一次“一箭三雕”:完成了对嫡系第一军的清洗、打击了苏联顾问和我党、逼走汪精卫远赴欧洲,在北伐战争开始前,蒋介石终于攫取了国民党的主要权力,尤其是军队控制权。


度度狼gg


毫无疑问,廖仲恺死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在廖仲恺被暗杀后,蒋介石几乎青云直上。孙中山的两个亲信廖仲恺,胡汉民一个被暗杀,一个被逼走。后来汪精卫也被逼走,蒋介石基本上成为国民党的权力中枢。

我们来说一下廖仲恺,他是国民党左派的领袖,广东人。廖仲恺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是,他出生于美国华侨家庭,但是16岁回到了祖国。25岁的廖仲恺,为了救国救民,赴日本留学。1903年的时候,廖仲恺和夫人认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的革命道理所折服,从此积极投入民主革命运动,这一年他26岁。


1905年,廖仲恺参加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他积极的协助孙中山。后来从事,反对袁世凯专制,护法运动,不辞劳苦,不避艰难险阻。 1922年,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捕。经过夫人何香凝多次营救,得以脱离险境。脱离危险以后,廖仲恺积极的辅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他曾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工人,国民党工人部部长等职务。1925年孙中山逝世,他忠实的实行三大政策,坚持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同时也被国民党右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25年8月的时候,有人提醒过廖仲恺,要他去中央党部开会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但是廖仲恺说:“我时时刻刻都是准备着死的,有什么关系呢?”廖仲恺在去开会的路上,遭到了国民党右派的暗杀。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就这样牺牲了,现在在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旁有着廖仲恺和妻子何香凝墓,环境幽静,气势恢宏。


红雨说历史


民国时期好几个暗杀案,都是中级军官或者某些人自行其是,比如邓铿、廖仲恺。邓案更不好说,现在把凶手栽赃给陈,邓和陈多年战友,私交甚好,陈重情重义,会下得去手?陈当时也想缓和与孙的关系,邓铿是最佳调和人选,不会杀他,孙中山也是信任邓铿的。

陈不会去做,相比来说,廖案反而更清晰一点。是因为邓铿查烟,粤军里有中级军官利益受损。邓铿说他好人难做,应该是指查禁烟土的事情。

廖仲恺案是清晰的,搞包税,粤军里有些人不满至极,中级军官动的手。廖仲恺重新划分防区,重新划定税收范围,不许胡乱收费,廖这个财神爷,是真把粤军得罪了。廖案看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那是因为老蒋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许胡牵涉其中,汪受到了惊吓,三驾马车分崩离析,老蒋后来居上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在说廖仲恺案的受益者之前,我们先看看这个时间段发生的事: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蒋、廖成为黄埔军校头、二号人物。同时,廖仲恺还身兼数职,且皆是要职,比如大元帅府秘书长。

1925年,廖仲恺任黄埔军校“青年军人社”社长,掌握军校笔杆子,且又是党代表,在军校影响力成倍增长。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此时,最有可能也是最有实力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是汪精卫、廖仲恺以及胡汉民三人。

1925年8月20日,声势正隆的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遭到暗杀。廖仲恺案发生后,汪精卫、许崇智与蒋介石组成特别委员会调查此案,最终嫌疑人指向胡汉民,胡汉民因此被剥夺“争位”的权利。



在廖仲恺案发生中,廖亡,胡汉民受到牵连,孙中山继任者人选瞬间便去两人,可谓是“一石二鸟”,那么,谁又是廖案最大的受益者者呢?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

汪精卫会是廖案的最大受益者吗?

汪精卫是成名已久的少年英雄,1910年,汪精卫慷然北上刺杀清政府摄政王载沣,随后败露被逮捕,在狱中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豪壮绝命诗。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释放。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让汪在革命党中声名鹤起,开始了他政治资本的原始积累。汪精卫深受孙中山的器重,1924年跟随孙中山北上并任秘书,显然是孙中山在着意培养汪精卫。1925年,汪精卫在孙中山临终前为孙中山记录遗嘱。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孙中山病逝后,谁的呼声最高?是汪精卫!那么,对于廖仲恺和胡汉民两位竞争者,他有必要行此险计吗?如果这事暴露了,他的政治生物基本上便可以确定结束了。


然而在1926年,蒋介石便制造“中山舰事件”,破坏国共合作,造成汪精卫政治破产,最终汪精卫被迫辞职。汪精卫与蒋介石的首次正式政治交锋,以汪精卫的落败告终。



蒋介石显然才是廖案最大的受益者。

蒋介石与汪精卫相比,具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便是蒋介石起步较晚,在政界的影响力远不如成名已久的汪精卫。蒋介石真正发达是在黄埔军校成立以后,可是军校又不是蒋介石一人说了算,还有一个廖仲恺在与他分庭抗礼,或者说是蒋介石不得不与廖仲恺争权。廖仲恺在政界已经颇具影响力,如果继续待在黄埔军校,那么以后的廖仲恺势力必然遍布军政两界,在政界影响力较低的蒋介石还有机会?

但是!如果廖仲恺死了呢?可以预见的是,黄埔必将成为自己的“家底”,他将会成为军界的首脑,既然在政治方面先天不足,那么他也只能从军界弥补了。蒋介石只有彻底掌握了军界,依靠军界的力量才有机会“争位”,那么,廖仲恺便成了挡在他前面的绊脚石。

于是,廖仲恺死了。

然后,胡汉民因受到牵连而出走苏联,蒋介石成为“序列”人物;再然后,汪精卫被蒋介石以“中山舰事件”打趴。

最终,蒋介石成了廖案最大受益者。


吾与吾国


最大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和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太上皇苏联顾问鲍罗廷关系密切的蒋介石。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广东国民政府处于一种集体领导制的状态。虽然蒋介石后来自吹孙中山选了自己为接班人,但蒋介石当时连权力中心还很远。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设委员16人,分别为汪精卫、胡汉民、张人杰、谭延闿、许崇智、于右任、张继、徐谦、林森、廖仲恺、戴季陶、伍朝枢、古应芬、朱培德、孙科、程潜,蒋介石甚至连委员都不是。

(年轻时的蒋介石)

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资历深厚,是最有资格继承孙中山位置的人,另外粤军大佬当时担任军事部长兼广东省政府主席的许崇智,也是一位有力的竞争者。

蒋介石虽然当时资历威望均不足,离权力中心很远,但有一个很大优势是和苏联顾问鲍罗廷关系良好。

鲍罗廷是苏联人派给孙中山的顾问。孙中山晚年组织的广东国民政府以及后来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起家之初毫无疑问带有非常浓厚的苏联色彩。鲍罗廷为首的苏联顾问团主持了对国民党组织体系的改造、组织建立黄埔军校、训练改造广东国民政府的军队、开办莫斯科中山大学、甚至其后的北伐战事指挥等重大事项。

(鲍罗廷)

建立黄埔军校是鲍罗廷很关注的一件大事,作为黄埔校长的蒋介石因此得以和鲍罗廷有较多的接触机会,得到鲍罗廷的赏识。蒋介石当时也对鲍罗廷极力迎合。

孙中山去世后,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称孙中山为国父,鲍罗廷为亚父。蒋介石特别吹捧鲍罗廷说:“总理虽然去世了,还有鲍顾问领导我们。”鲍罗廷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培养中国革命者时,蒋介石也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在鲍罗廷的提议下,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一个特别委会会处理廖仲恺案。蒋介石在鲍罗廷的力推之下,从连16人之一的政府委员都不是,一举进入了广东国民政府的权力中心。

(廖仲恺)

廖仲恺案处理过程中,不被鲍罗廷喜欢的粤军大佬许崇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另一位党内大佬胡汉民也被借机派往苏联考察。蒋介石由远离权力中心一举成为仅次于汪精卫的广东国民政府实际的第二号人物。

不过汪精卫缺乏军事根基,而蒋介石通过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及之后出任第一军军长培养了自己的军方势力,蒋介石取代汪精卫已经是可预见的未来。

和历史上楚汉战争时项羽的亚父范增一样,蒋介石的亚父鲍罗廷也没啥好下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鲍罗廷也被蒋介石通缉,回到苏联后也未受重用。1949年,鲍罗廷因为一个美国记者间谍案被牵连逮捕,1951年死于劳改营中。


仁勇校尉


廖仲恺,男,(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东梅县程江镇。

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他出生于美国华侨家庭,16岁回祖国。25岁赴日本留学。1903年廖仲恺和夫人认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的革命道理所折服,从此积极投入民主革命运动。 1914年,是孙中山最落魄的时候。他从临时大总统,到全国铁路督办,再到流亡海外,成为通缉犯,但廖仲恺一直效忠领袖。

他曾担任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部长,国民党工人部部长等职务。1925年孙中山逝世,坚持执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坚持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左派的旗帜。


廖仲恺一生威武不屈,无私无畏,万事以国家革命为重。未革命工作奋不顾身,长期坚持每天十五六小时工作时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廉洁奉公,他长期掌握国民党财政大权,死时家无余财,唯一住所还是何香凝娘家嫁妆所购。

所以题主的提问说法并不精准,廖仲恺不能称之为民国新星,是国民党中资历极深的元老之一。

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广东国民政府处于一种集体领导制的状态。

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及粤军大佬的许崇智四人资历深厚,是最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之人,但1925年的广州,真正说了算的是鲍罗庭顾问,因为广州政府是在苏联的经援和军援下撑起场面的。

鲍罗廷是苏联人派给孙中山的顾问,鲍为首的苏联顾问团主持了对国民党组织体系的改造、组织建立黄埔军校、训练改造广东国民政府的军队、开办莫斯科中山大学、甚至其后的北伐战事指挥等重大事项。

建立黄埔军校是鲍罗廷很关注的一件大事,作为黄埔校长的蒋介石蒋介石也对鲍罗廷极力迎合,深得到鲍罗廷的赏识。

孙中山去世后,当时的国民党内部称孙中山为国父,鲍罗廷为亚父。”鲍罗廷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培养中国革命者时,蒋介石也将自己的儿子蒋经国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为了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在鲍罗廷的提议下,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人组成一个特别委会会处理廖仲恺案。

蒋介石在鲍罗廷的力推之下,从连16人之一的政府委员都不是,一举进入了广东国民政府的权力中心


廖案处理过程中,胡汉民、许崇智被挤出权力中心,其他凶犯杀手均在通缉令发出之前逃跑。廖仲恺被刺案尽管结案,但一些案情仍然不清楚,一些内幕被隐藏在黑暗中,廖案也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悬案。

蒋介石借机以孙中山虔诚信徒的身份主持隆重下葬廖仲恺,获得了广州政府各界的支持,1926年蒋介石借机发动“中山舰事件”,完成了对嫡系第一军的清洗、打击了苏联顾问和我党、逼走汪精卫远赴欧洲,到东征胜利结束时,蒋介石在广州的声望达到顶峰,并在国民党“二大”上以最高票数当选中央执行委员,问鼎最高权力层。

廖仲恺遇刺后,蒋介石一跃成为国民党政军的最高统治者,是毫无疑问的廖案最大利益既得者。随后蒋介石发动北伐,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成为一个背叛革命的独裁统治者。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的亚父鲍罗廷也被蒋介石通缉,回到苏联后也未受重用。1949年,鲍罗廷因为一个美国记者间谍案被牵连逮捕,1951年死于劳改营中。

后记:

蒋介石正是凭借黄埔军校校长的身份和在学生中威信,以黄埔军校学生为纽带控制军队。而廖仲恺任党代表,在学生中威信极高,是唯一可以威胁蒋介石在黄埔军校学生中威信的人。一旦廖仲恺与蒋介石争夺黄埔学生,蒋介石的根基将会崩塌,这对于蒋介石来说,完全无法容忍。因此,蒋介石动手,即可以除掉他的最大威胁,也可以趁机进入权力中枢,一举两得。


所以说蒋介石就是杀害廖先生的幕后黑凶。


美丽青春您真痘


个人认为,作为孙中山政治上最得力助手之一的廖仲恺先生遇刺身亡,最大的受益者当属蒋介石。

孙中山在世时,其政治上最重要的三位助手依次是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廖担任好几个职务,其中比较重要的一职是黄埔党代表。廖仲恺能力过人且锋芒毕露,为人处世咄咄逼人,勇于开拓,是国民党内一位坚定的左派。

1925年,在暗流汹涌的南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一时的大事,这就是廖仲恺被暗杀一案。这年8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乘车到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在的惠州会馆,准备出席会议。他俩下车迈步登台阶之时,突然遭到一个事先埋伏好的歹徒开枪袭击。廖仲恺身中4弹,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被罪恶的子弹夺走了生命 ,时年48岁。凶手陈顺被警卫乱枪击毙,却不曾供出谁是幕后主使。

廖在国民党内威望很高,孙中山、苏联顾问、国、共众多党员都很亲近他。廖氏被刺一案,是民国早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件大事,国民政府下令各大机关降半旗3天,公职人员戴黑纱1星期,以示哀悼。党内外同声呼吁,要求调查“刺廖”内幕,严惩幕后主谋。

身为国民党内左派代表人物的廖仲恺遇刺身亡,因社会影响太大,国民政府中央党部处置也算果断,很快就为此案成立了“处理廖案特别调查委员会”,任命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为委员。经过周密调查,该委员会下令逮捕胡毅生、林直勉和朱卓文3人,认为这3人有重大嫌疑。

胡毅生是胡汉民的堂弟,老同盟会员,参加过反清、讨袁、护法运动,既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又是一位坚持反共的国民右派党员。据说他非常反感廖仲恺的左倾思潮。

林直勉是美国华侨,曾当过孙中山的秘书,有人举报他曾和朱卓文等人谈过“非除掉廖仲恺不可”。

朱卓文是在檀香山参加兴中会的“元老”,凶手陈顺作案时所用的手枪就是他的;有此铁证,朱卓文的嫌疑最大。

胡毅生、朱卓文闻风而逃,只抓住了林直勉。林直勉承认自己反共、讨厌廖,但他矢口否认自己和行刺廖仲恺一案有关。

因为胡、朱逃匿,“廖案”一直谜雾重重,到今天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不论幕后策划者是谁,可以断言的是,此案是国民党内右派势力策划的一起反对三大政策的惊天大案,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前奏与信号。

对于国民党内右派策划刺廖,彼时的蒋介石是明确表示反对的。但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对暗杀廖仲恺一案的追查,使国民党内的权力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蒋介石竟意外成了最大受益者。

原来,廖仲恺被刺,党国元老胡汉民因堂弟胡毅生涉案,难逃干系。汪、蒋合谋,乘机把刺廖的罪名推到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和最具军事实力的粤军统帅许崇智身上,逼迫胡汉民出国“考察”,许崇智逃亡上海。可以说,蒋介石虽然没有参与刺廖,但他却从廖案中捞得了不少好处:赶跑了许崇智,使蒋搬掉了自己前进道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不但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取代许成为东征军总指挥,对蒋日后青云直上、成为国民党军事领袖具有决定性意义。其次,廖仲恺被刺,使以胡汉民为代表的许多国民党元老右派在广东革命政府内难以存身,这就给蒋介石这位政坛后起之秀进身到国民党政治领袖的位置造成了难得良机,并为他攫取最高军、政权力廓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廖仲恺被杀是国民党早期三大暗杀事件之一。廖仲恺的被杀。实际上,凶手是谁,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标志着国民党左派的的彻底失败。国民党右翼掌权。至于谁是受益者,都是受益者,从短期来看,汪精卫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长远来看,蒋介石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廖仲恺,生于1877年,原名恩煦。字仲恺。在美国旧金山出生。祖籍广东。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此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就此伴随孙中山一生。长期处于国民党高层,主要负责和执掌财政经济,从来没有涉及到政治,组织和军事。因此上说,廖仲恺不是孙中山的接班人和继承者。

在1925年8月20日的上午,廖仲恺和夫人何香凝一起去广州参加国民党政府会议。途中窜出一伙刺客,持枪对他们进行了袭击,廖仲恺身中数弹,在尚未到达医院的途中便离世了。

在当时执掌国民党最高权力的是三个人 即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主管军事。但廖案发生以后,胡汉民受嫌疑最大。(我个人认为至少胡汉民知情,但肯定不是主谋),许崇智败走香港。汪精卫当选国民党最领导者。蒋介石崛起。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为日后掌控国民党奠定了政治和军事基础。

在8月20日廖仲恺被刺后,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成立三人特别小组,授予“警察全权”调查案件,蒋介石随即就任广州卫戍司令并宣布戒严,许崇智丧失了对广州控制力和兵权。而胡汉民由于受嫌疑最大而被排除在外。这也是蒋介石正式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而汪精卫就此排挤了最大的政治对手胡汉民。都是获益者。

随即汪精卫和蒋介石立即开始政治联手。首先蒋介石以调查小组的名义宣布,粤军将领有涉嫌廖仲恺案件案为由,将粤军缴械,同时派部队包围“盟兄”许崇智的官邸,形成逼宫之势。许崇智无奈,拿着蒋介石给的二万元路费离开广州赴上海转香港。胡汉民由于其兄涉案。被迫出走苏联。就此,国民党四大巨头只剩下了汪精卫,就此来看,汪精卫无疑是最大的政治获益者。但汪精卫引为援手的蒋介石就此一跃成为国民党核心阶层。并且最终成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者,而汪精卫最终失败。最后沦为可耻的汉奸。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政治交易。蒋介石帮助汪精卫剔除胡汉民,是为了帮助汪精卫夺取最高地位扫除障碍,而汪精卫帮助蒋介石罢黜许崇智是为蒋介石掌控军权作为回报。但这一切都有一个总导演,那就是苏联顾问鲍罗廷,而汪精卫和蒋介石不过是演员和执行者罢了,只不过是两位执行者而已。但事情的走向和历史的发展则完全出乎鲍罗廷的意料。

在廖案之前,蒋介石的职务是黄埔军校校长、粤军参谋长,他既不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也不是国民政府委员,他正式由于廖仲恺案件才进入国民党核心阶层。这无疑是蒋介石的关键性的起步,从武力驱逐许崇智、掌控粤军开始。是蒋介石扩张军事实力、进而篡夺国民党最高权力的发端。此后蒋介石发动高超的政治手段,囚禁熊克武,驱逐王懋功。借中山舰事件逼迫汪精卫去职。蒋介石终于问鼎成为国民党的最高统帅。攀上了国民党权力的巅峰。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