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景帝死后子孙没有给他上庙号?

茈悇苼


汉朝的庙号制定极为严格,整个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不仅是汉景帝没有庙号,就连强如汉武帝刘彻都差点没有庙号。



其实最初西汉有庙号的皇帝并不少,除了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外,还有高宗刘奭、统宗刘骜等都是有庙号的。只是后来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对西汉皇帝的庙号重新进行考量,废了其中不少皇帝的庙号,只保留了四个。

但光武帝废除的庙号名单中并不包括汉景帝刘启,因为汉景帝刘启的子孙根本就没有给他上庙号,刘秀是有心却也没有机会。

刘启作为文景之治的二号人物,想来得一个庙号并不是难事,但是历史上还真的就是没有。


“文景之治”的名声赫赫,使得后人提起汉景帝总是与他的父亲汉文帝一起被谈及,好像两人文治武功相差无几,其实汉景帝比他的父亲差远了。后世名家苏辙曾有过这样的评价:

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汉文帝继位时,汉朝刚刚经历了“诸吕之乱”,是汉文帝励精图治使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而汉景帝只算得上是一个执行人,延续文帝时期的各种政策,汉朝国力进一步提高,因而也就有了汉景帝的一份功劳。

而且汉景帝的过错更大,他曾听从晁错的建议削藩,再见到诸王造反势力庞大便又杀掉晁错希望平息叛乱,结果当然是不成的。而帮助景帝平叛的名将周亚夫也无罪被杀,原太子刘荣也是无过被废。这些都使得景帝德行有失,最终也就没有得封庙号。


如果汉景帝没有庙号还说得过去,那汉武帝没有庙号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

其实汉武帝刘彻死后十多年,朝廷都没有给他上一个的庙号。现在的我们可能觉得武帝一生不弱于人,功绩震古今,然而当时的朝臣对武帝的一生争议却是极大。

武帝虽然有开疆扩土的功劳,却也过度穷兵黩武,到了武帝晚年大汉朝户籍减半,起义不断,不得已下了“罪己诏”才维固了刘家江山。因而在种种非议中未能上庙号。

等到汉宣帝刘询继位才重新提起此事。实际上,刘询为武帝上庙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刘询是刘彻的嫡孙儿,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他刻意提高了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并上了“世宗”的庙号。又借这件事将朝中反对他的大臣打压了大半,天子的威仪得到了一定的维护。

再将刘启和刘彻比较,刘彻的皇帝无疑做的更成功一些,而刘彻都差一点没有庙号,刘启就差的更多了。不过刘询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自他以后的皇帝刘奭、刘骜皆是昏庸无比,却也能捞上一个庙号,使得汉朝庙号贬值,最后还是刘秀看不下去才被废的。


历史就在那里


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是汉王朝对于给皇帝追加庙号极为慎重。

汉代时期不像后代,除去被废除或者亡国之君外,基本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而汉代对于追加庙号很是严格,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西汉皇帝中,只有四位皇帝的庙号是经过后世汉光武帝确认的,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帝刘彻以及汉中宗孝宣帝刘询。

对比这几位,我们只能说汉景帝功劳德行相对不如吧!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就不用说了,开国帝王,他对于汉王朝的功劳那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庙号太祖,谥为高皇帝!

汉太宗孝文帝刘恒,拨乱反正,从诸吕氏手中夺回刘姓江山,安抚百姓,休养生息,以仁孝治天下,开创“文景之治”,他还身体力行为母亲尝药,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汉世宗孝武帝刘彻就不用说了,秦皇汉武名传千古,谁人不知那个不晓。

汉中宗孝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或“孝宣中兴”,西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


相对于这几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发生了“七国之乱”,误杀晁错,逼杀功臣周亚夫和太子刘荣,有功有过,在汉代那严谨的追加庙号时期,不被追加庙号也是可以理解的!


公子皇铘


主要是汉景帝没什么大功绩

两汉总共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太祖,世宗,中宗,世祖,其他都是后面加上去的。

我们看下有庙号皇帝的功绩,汉高祖刘邦这个不用说了,汉朝的建立者。汉武帝,可以说是汉朝最有名的皇帝了,打出汉人的尊严。汉宣帝刘洵,打的匈奴正式向西汉投降。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降服羌人,汉宣帝时西汉达到最鼎盛时期。

我们再看看汉景帝,虽有文景之治,但是是汉文帝打的基础。汉景帝误杀晁错、激杀周亚夫、废杀刘荣,如果上面没有个好爹汉文帝,下面没有好儿子汉武帝,汉家的江山最初的断送者就一定不是汉元帝而是这位仁兄了。


三拳历史杂谈


汉朝的庙号,是十分考究德行功过的。功过相比,得功大于过的孝顺皇帝才能被上庙号。这其中,汉朝以孝治天下,孝也很重要。庙号乃后人对先辈的高度盖棺定论,并非谥号。谥号只要是皇帝,死后总能有谥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这些都是后人给的谥号。

唯有像是在称谓前加上“祖”、“宗”二字方为庙号,比如太祖、高祖、太宗、世宗等均为庙号。

值得一提的是,汉景帝刘启还是比较可怜的,他的父亲有庙号,汉太宗孝文皇帝,他的儿子有庙号,汉世宗孝武皇帝,唯独他没有,为啥?开篇我们就说了,指定是功过相比,过大于功呗!

要说汉景帝孝顺还是可以的,在位就是太听他母亲窦太后的话,导致纵容的自己弟弟想造反。

但是刘启在位做了三件糊涂事。

第一件事是小时候和吴王刘濞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就恼羞成怒拎起石头做的棋盘砸死了对方。这为后来他削藩,吴王带头引起七国之乱埋下祸根。从此天下人包括他的后代冠之以残暴不仁的称谓。

第二件事是反复无常,听信谗言杀晁错。晁错死得有多憋屈?!一心想替汉景帝削藩,最开始景帝不以为然,导致诸侯坐大才亡羊补牢。

结果削藩又不听晁错温水煮青蛙的建议急功近利引起了吴王新仇旧恨一起算发动了七国之乱,猛烈反抗。眼看不对劲,他倒好,毫无节操又听信和晁错有仇的袁盎的建议,在晁错上朝时莫名其妙把他骗到街上腰斩了以妄图借之安抚七国。晁错死得有多冤,他从始至终没有给晁错一个交代,还把七国之乱的黑祸架到晁错身上。就这一点他注定不配拥有庙号。

第三件事。汉景帝算盘打的咔咔响,杀了晁错却发现诸侯并不领情,好在还有周亚夫替他擦屁股,平了七国之乱。要说这周亚夫当初顶着多大压力替他擦屁股,结果回头却仅仅因为周亚夫刚正不阿认为刘启小舅子王信德不配位,不配封侯,景帝因而开始记恨周亚夫。不久,他居然又像错杀晁错那样听信谗言,把周亚夫下狱给活活饿死。

(周亚夫平七国乱)

所以,大局上来看,汉景帝真的不配拥有庙号。他唯一的功劳并非平七国之乱,说起来那也仅仅是他给自己擦屁股而已,而是在他管理的汉朝不至于大乱、亡国。这些,他如何能与他的父亲、儿子相提并论?!


不书公子


关于庙号,有个规矩大家肯定都知道,叫“祖有功,宗有德”,

祖一般是开国君主,而宗一般是第二代,一般都干得不错,在之后要得庙号只有两种方法:

1,你开创了盛世,

2,你实现了中兴。

这一规律,或者讲是规矩在前秦时期一直被严格遵守,汉朝是个重视礼法的时代,自然也是遵循这一准则,事实也的确如此:

1,开国皇帝刘邦庙号太(高)祖,

2,实际上的第二任皇帝刘恒庙号太宗,

3,开创了盛世的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

4,实现了中兴的汉宣帝刘询庙号中宗。

而汉景帝呢,并不算昏庸,毕竟“文景之治”有他一份,但他前有于民休息的汉文帝,后又有开创了盛世的汉武帝刘彻,被这两位夹在中间,汉景帝刘启便显得不那么善良了。

汉朝对庙号的选择是非常谨慎的,因此没有给汉景帝刘启上庙号,并不是他不好,只是在父亲和儿子面前显得他暗淡了~

喜欢可以关注我哦~


林梦佳期聊历史


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之后,虽然中间经过了汉惠帝、前少帝和后少帝以及吕后的统治,但是在诸吕被剪灭之后,皇位到了高祖儿子汉文帝这一系,经过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祖孙三代的不断努力,将大汉带上了盛世的顶峰,加上汉武帝,这祖孙四代都是功勋赫赫的帝王,但是有一样表明帝王名气的硬指标,汉景帝与自己的爷爷、老爹和儿子相比有那么点差距,这样东西就是——庙号。

西汉皇帝世系

庙号是用来古人在宗庙中祭奠帝王时对已故帝王的称呼,因为古代生产力有限,抑或古代的道德评价标准比较高,并不是每个帝王在死后都配享有一个庙号,比如汉朝前期的汉惠帝和汉景帝就没有,汉惠帝也就罢了,是一个傀儡,没有庙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可是汉景帝是“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他怎么会连庙号都没有呢?那只能怪他生错了时候,谁让他的爷爷、老爸和儿子太强了,导致他的光芒被这三人所掩盖了。

汉景帝,名刘启,汉文帝第五子,窦太后之子,汉景帝出生时其父汉文帝还是代王,汉文帝有四个嫡子,只是都没有长大成人,到汉文帝被迎立为皇帝后,汉景帝成了汉文帝的长子,被立为太子。

汉景帝

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位,继位之后汉景帝继续奉行汉文帝无为而治的政策,于民休养生息,减免赋税,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百姓安居乐业,大汉王朝也进入了第一个盛世,被称作“文景之治”。按说,汉景帝也是颇有功劳,是文景之治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为什么死后却没有像祖父、父亲、儿子那样得到一个庙号呢?

但是汉景帝性格急躁,做事比较激进,在文帝景帝时期,汉初分封的刘姓诸侯国实力逐渐增强,而且与中央政权由于血缘的逐渐淡化,已经成了与中央抗衡的不稳定因素,面对严峻的形势,汉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推行削藩,不料原本就有反意的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战乱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给百姓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西汉封国

七国之乱

而且,汉景帝在平叛的过程中,错信袁盎的建议,诛杀了首先提出“削藩策”的晁错,晁错是汉景帝的主要智囊,为汉景帝削藩进行出谋划策,但是在七国叛乱之后为了平息吴国的愤怒,同时让吴国“诛晁错,清君侧”的借口失效,汉景帝听信谗言,将晁错腰斩于市,而且预先没有任何审判,晁错是在上朝的路上被骗去了刑场。尽管如此,杀了晁错并不能阻止七国的叛乱,终究还是要靠武力说话。

晁错

汉景帝刘启的性格中冲动的成分居多,在汉景帝做太子时,吴王刘濞的太子进京,两小孩下棋过程中互不相让,吴王太子的不敬惹怒了刘启,他抓起石头做的棋盘一把砸在吴王太子的头上,吴王太子一下子被棋盘砸死了,这让吴王对中央政权、汉景帝刘启产生了怨愤,之后一直在封国积攒实力,伺机造反,终于在削藩中酿成了“七国之乱”,所以说七国之乱也有一部分是汉景帝自己造成的。

汉景帝继承父亲的基业,继续于民休养生息,但是在其任上酿成了“七国之乱”,而且在后期又逼死功臣周亚夫,逼死自己的太子刘荣,所以他虽有功,也有过,但总体来说功不够大,过不算小,所以在对庙号把握比较严格的汉朝,他死后并没有得到享有庙号的尊荣,而他的爷爷汉高祖刘邦、父亲汉文帝刘恒、儿子汉武帝刘彻都享有了自己的庙号,在这一点上,他与自己的三位直系亲属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汉景帝在天有灵的话,恐怕也会为自己深深地叹息。


天涯看点历史号


汉景帝之所以没有庙号,和他当时治理的国家以及处理事情是否深得民心有关。

西汉的皇帝,总共有四位是有庙号的,而且这四位皇帝的功劳,都是具有开创性以及独特性的。

可以说他们为大汉的延续立下过汉马功劳,只有功劳强大到一定的地步,死后才配有庙号。

这四位有庙号的皇帝就是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文帝),汉世宗刘彻(汉武帝),汉中宗刘询(汉宣帝)。其中庙号分别是,汉高祖,汉太宗,汉世宗和汉中宗。

刘邦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汉王朝的创立者,其功劳应该是汉朝所有皇帝中,最大的一个。他有庙号,开国皇帝有庙号,情理之中的事。



汉文帝刘恒,开创了文景之治,他统治的时期,国内外没有什么大的战事,百姓安居乐业,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为后来的汉武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大规模作战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他能得到庙号这一殊荣,是理所当然之事。

汉武帝刘彻,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他被称为中国古代最为雄才大略的一个皇帝,是整个大汉王朝最耀眼的一颗帝星。他开创了大汉的鼎盛时期,那时候大汉的国威声传四方方,来汉朝朝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汉武帝有庙号也是实至名归。

汉宣帝刘洵,可以说他是西汉的中兴之主,在西汉权臣当道的情况下,是他力挽狂澜,扭转了即将出现朝中乱象。他任用贤臣能住,把即将脱轨的西汉王朝给摆正了位置,让西汉王朝这座熊熊前进的火车,继续保持前进。所以他能有庙号也是对他治国能力的充分肯定。



至于汉景帝,和以上的帝王比起来。他就差不多了。

虽然汉景帝的皇位,是从老爹汉文帝手中接过来的。但是,他处理政事的能力,完全没法和他的老爹相提并论。

在汉景帝治理朝政的时期,国家发生了大动乱。那就是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这场叛乱,给百姓带来了苦难,给西汉王朝带来了打击。

虽然最后吴楚七国之乱被大将军周亚夫给镇压了下去。但是,这件事的对大汉王朝的影响还是很恶劣的。

可以说这都是汉景帝的无能所造成的,这场叛乱,他本应该可以处理的很好的,但是就是因为他的犹豫不决,他的不分好坏,他的懦弱摇摆,差点断送了大汉王朝的前程。

更让人气愤的是,他还是杀了大忠臣晁错。



晁错可是汉景帝最为信任的大臣,削藩也是晁错提出来的。晁错这样做,只是想加强皇帝对地方的管控。

晁错也就是这样得罪要叛乱的七国的,七个国家打着斩杀晁错的幌子骑兵的。他们的口号是,只要皇帝杀了晁错,他们就退兵。

汉景帝竟然上了七国的当,他把晁错这么一个大忠臣给杀了。结果是七国越战越勇,磨刀霍霍的杀向了长安。

这时候汉景帝才意识到冤杀了晁错,这多多少少对他是减分的项。

所以,汉景帝没有庙号也就可以理解了。


史学达人


  皇帝逝世,照例要由大臣们根据皇帝的事功,取庙号和谥号。\r

刘启继承汉太宗孝文皇帝,不改谦恭俭朴的作风,爱护百姓,能称作是贤明君主。因此,得到谥号:孝景皇帝。\r

  《谥法》云:“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致志大图曰景;繇义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义而齐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景”这个字是美谥,只有受到承认和赞许的君主才有资格得到。\r

  悲哀的是,刘启没有获得庙号。大臣们认为,刘启的黑历史太多,不配进入祖庙享受祭祀。\r

  早在当皇太子时,刘启因博棋游戏殴杀吴国太子刘贤,招来吴王刘濞的怨恨。即位以后,信用晁错,激进削藩,一天之内,将吴国三个郡削去两个,引发七国之乱。而后,骗杀晁错,废杀长子刘荣,虐杀立过大功的周亚夫,违背道义。\r

  整个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孝文皇帝刘恒、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孝宣皇帝刘询。



余明讲历史


庙号起源于商,但是西周与秦没有继承,到了汉朝才继承庙号。但是汉朝对于庙号的给予非常慎重,祖有功宗有德,非有大功大德不予庙号。

先看一下西汉有庙号的四位皇帝的功绩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

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刘恒励精图治,使汉朝积攒国力进入强盛稳定时期,开创了文景之治。

汉武帝刘彻庙号世宗汉武帝反击匈奴,几乎灭匈奴,沟通西域,从此大汉威名远播,赫赫武功也足以让汉武帝享庙号

汉宣帝刘洵庙号中宗,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名气虽然没有前三位大,但能享庙号说明功绩不小。在位期间限制外戚干政,打的匈奴正式向西汉投降。正式设置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降服羌人。

汉宣帝时西汉达到最鼎盛时期。

以上四位汉高祖有夺取天下之功,汉文帝有治理天下之德,汉武汉宣有开疆拓土之功。

汉景帝承父业,属于守成之君

再看汉景帝,虽然有文景之治美誉,但是汉景帝的成就是在继承汉文帝的基础上,所以汉景帝只算一个守成之君。

文治没有超过汉文帝,武功方面,平定七国之乱,属于内乱。

后代对于汉景帝的评价也没有超过汉文帝

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
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

妖鬼杂谈录


汉朝以“孝”治天下,除刘邦外,西汉其他皇帝谥号前面都有一个“孝”字。虽然,每个皇帝都有谥号,但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汉朝的庙号制度非常严格,非有功的皇帝,是没有庙号的。所以,西汉皇帝当中只有四个皇帝有庙号,分别为:“太祖”汉高祖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

汉武帝刘彻,“中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虽然被后代加了庙号,但后来被刘秀取消了,所以真正有庙号的西汉皇帝只有4个。可以说“刘邦、刘恒、刘彻、刘询”这四个皇帝是中兴之主,有庙号实至名归的,毫无疑义。

不过有人说汉景帝刘启应该有庙号,因为他与其父亲当政期间,国家繁荣富强,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应该有庙号才对。其实,汉景帝和其父亲比起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汉文帝

“励精图治、勤俭节约、废肉刑、兴水利”国家很快富强。而汉景帝全部按照其父亲的模式发展,在位时间也不长,只有16年。他当政时其父汉文帝就把国家治理好了,他其实做了一个太平皇帝,却在当政以后,国家政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汉景帝最大的诟病在于杀功臣晁错,因为急于削藩导致“七国之乱”,国家差点分裂。如果不是因为平叛及时,西汉在汉景帝时期估计就分裂了。所以,汉景帝是一个有污点的皇帝,尤其杀晁错,成为其当政时最大的诟病。

我们再看汉武帝,刚当政以后,在经济上发展农业和商业,国家继续繁荣昌盛。政治上且颁布“推恩令”巩固中央集权,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开疆扩土,平定四方,并沟通西域各民族,开辟丝绸之路。汉武帝当政之后,主要是对版图的贡献,且开启了“汉武盛世”可以说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晚年虽然也有污点,因为“巫蛊之祸”害死太子,甚至株连了数万人。但在晚年他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发布“轮台罪已诏”。在皇帝当中,承认自己错误的,汉武帝是第一人。要知道,古代的皇帝被认为是天子,是神的化身,皇帝承认错误,简直就是破天荒。他虽然有污点,但是功大于过,如果没有“巫蛊之祸”,那么他的功绩,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汉宣帝继位时,因为汉武帝晚年的“穷兵黩武”已经把西汉的国力给掏空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位年龄小,且英年早逝,在位十几年就死了,无法彰显其政绩。汉宣帝起于平民,懂得人民疾苦,他做了皇帝以后励精图治,选贤任能。且以“霸道”和“王道”治国,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政策上,联合乌孙大破匈奴,而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汉朝称臣。后来在西域,又设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各国,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 。所以西汉经济和国力很快复兴,并出现中兴盛世,史学家称其为“孝宣之治”

。汉宣帝治世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甚至超过了汉武帝,在庙号拟定时,他成为西汉第四个拥有庙号殊荣的皇帝,当之无愧。所以,汉景帝与汉武帝、汉武帝和汉宣帝相比,还是差得很远,其政绩可圈可点。当政时甚至出现了“七国之乱”西汉差点分裂。所以在庙号严谨的西汉,汉景帝的功绩不足以拥有庙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