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一、行業運行情況

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較上年小幅上升,稻穀、小麥、水稻以及棉花期末庫存仍保持在較高水平,農產品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2017年,國家再次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等政策,農產品種植結構得以優化,市場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未來,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種結構將繼續優化,其中,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短期內將基本維持穩定或略有下降,玉米和棉花市場化價格機制將繼續完善,大豆播種面積有望繼續擴大。

1.稻穀

(1)播種面積和產量

2017年,稻穀播種面積為30,176.00千公頃,較上年播種面積下降0.01%,無顯著變化;實現產量21,267.59萬噸,較上年增長0.75%,產量較為穩定。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地區看,我國稻穀主要集中在湖南、江西、黑龍江、江蘇、安徽、湖北、四川、廣西、廣東九個省份,2017年這九個省份約佔全國稻穀播種面積和產量的75%以上。

(2)產品供需

從國內供需來看,近年來,稻穀市場逐漸由供求基本平衡轉變為供大於求,2017年,國內稻穀期末庫存為14,113.30萬噸,庫存消費比為85.20%,較上年上升9.90個百分點。稻穀庫存消費比上升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一是稻穀增產導致國內供給增加;二是人民消費習慣改變和生活品質提升,對庫存用的普通稻穀需求減弱。

(3)產品價格

2017年,國內稻穀最低收購價全面下調,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130元/50公斤、136元/50公斤和150元/50公斤,分別較上年下調3元/50公斤、2元/50公斤和5元/50公斤。此次全面下調稻穀最低收購價一是考慮到近年來稻穀豐收,庫存處於較高水平,二是考慮到稻穀最低收購價近幾年持續處於高位,造成了“稻強米弱”的困境,大米加工企業盈利空間被大幅壓縮,通過下調最低收購價有利於降低加工企業成本,提高加工企業盈利水平,三是下調最低收購價有利於進一步推動稻穀價格市場化,促進國家稻米政策改革。未來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上調概率較小,總體將保持穩定或者略有下調。

2.小麥

(1)播種面積和產量

2017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3,987.50千公頃,較上年下降了0.01%,小麥產量為13,433.39萬噸,較上年增長了0.01%,生產情況較為平穩。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地區看,我國小麥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以及江蘇等五個省份,這五個省份2017年約佔全國小麥播種面積的67%,約佔全國小麥產量的75%。

(2)產品供需

從國內供需來看,由於我國小麥產量整體保持穩定增長,近年來小麥市場逐漸由供求基本平衡轉變為供大於求。2017年,國內小麥期末庫存為7,295.70萬噸,庫存消費比為71.55%,較上年大幅上升21.95個百分點,主要系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消費多元化,肉蛋奶消費增加,對小麥的消費減弱,同時,各地面粉企業對面粉後期銷售預期不高,開工率較低,庫存消耗速度偏慢。

(3)產品價格

為保護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2006年開始,我國小麥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實施以來,小麥市場平均收購價格總體與最低收購價格保持一致,並基本略高於最低收購價格。

2017年,國內小麥最低收購價全面下調,國家公佈的白小麥、紅小麥和混合小麥最低收購價為均為118元/50公斤,均較上年下調3元/50公斤。國家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一是考慮到近年來小麥豐收,供給較為寬鬆,二是下調最低收購價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小麥價格市場化。未來小麥最低收購價格上調概率較小,總體將保持穩定或者略有下調。

3.玉米

(1)播種面積和產量

2017年,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繼續實行,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為35,445.20千公頃和21,589.10萬噸,較上年分別下降3.60%和下降18.10%。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地區看,我國玉米主要集中在“鐮刀彎”地區,具體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在地形版圖中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佈。具體看,主要包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廣西、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份。“鐮刀彎”主要省份播種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90%左右。

(2)產品供需

從國內供需來看,近幾年玉米市場從供略大於求轉變為供給過剩,整體庫存處於較高水平。2017年,國內玉米種植業結構調整以及飼料、養殖等行業帶動下玉米消費增加,玉米的庫存消費比為110.77%,較上年下降31.17個百分點。

(3)產品價格

2008年,為鼓勵我國玉米主產區種植玉米,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我國開始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該政策主要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該政策下國家每年公佈玉米收購價格,由收儲機構按照規定價格收購玉米。2008~2014年,我國玉米臨時收儲價格大幅增長,政策實施省份漲幅總體超過50.00%。隨著臨時收儲政策實施,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大幅增長,國內玉米供給嚴重過剩,政策實施區域玉米價格高於其他區域,造成銷區玉米向產區倒流,同時農戶為將玉米以臨時收儲價格出售,在玉米收穫後大量囤積玉米,導致玉米加工企業收購困難,因此不得不提高玉米收購價格,造成加工企業玉米產成品與成本倒掛。為消化玉米庫存,使玉米價格實現市場化,2016年我國取消了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實施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隨著2016年臨時收儲政策取消,國內玉米平均收購價與進口玉米價格價差縮小,2016年10月以來國內玉米平均收購價與進口玉米價格已低於到岸完稅價格,國內玉米價格自取消臨時收儲政策以來已基本調整到位。截至2018年4月底,玉米平均收購價為1,697.40元/噸,處於近幾年較低水平。

4.大豆

(1)播種面積和產量

受農業供給側調整影響,國家主動調整農產品結構,鼓勵玉米改種大豆,同時積極完善大豆種植補貼,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玉米改種大豆黑龍江每畝補貼150元、黑龍江省大豆種植補貼由去年的60元/畝漲至130.87元/畝,2017年大豆補貼由下年發放改為當年發放,提早公佈大豆收購目標價格,提振了大豆種植信心。2017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約8,108千公頃,同比增長了14.20%,大豆產量約為1,489.00萬噸,同比增長了13.66%,播種面積和產量均為近十年來最大幅度增長。

從大豆產區看,主要分為東北春大豆區、黃淮流域夏大豆區、長江流域春夏大豆區、江南各省南部秋作大豆區、兩廣以及雲南南部大豆多熟區,其中東北春大豆區和黃淮海夏大豆區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區域。

(2)產品供需

大豆供求方面,自1995年以來我國一直是大豆淨進口國家,根據海關統計,2017年,大豆進口量為9,413.2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6.15倍。國內大豆市場以進口大豆為主,國產大豆遠遠無法滿足國內大豆需求量,截至2017年底,我國大豆期末庫存僅為626.2萬噸,處於較低水平。我國大豆市場主要依賴進口主要系以下原因造成:(1)國內大豆消費量高速增長,國產大豆完全無法滿足國內需求;(2)近幾年,國產大豆價格高於進口大豆價格,進口大豆價格優勢明顯;(3)我國1996年取消大豆進口配額制度,且在加入WTO後實行不超過3%的低稅率;(4)進口大豆以轉基因大豆為主,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大量食用油加工企業偏向購買轉基因大豆。

(3)產品價格

2017年,國內大豆現貨價格未有較大的變化;2017年上半年,進口美豆到港成本逐漸下降,國內外大豆價差有所擴大,下半年進口美豆到港成本有所回升,國內外大豆價差有所縮小。截至2017年底,國內大豆現貨價格為3,601.58元/噸,進口美豆到港成本為3,177.08元/噸。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5.棉花

(1)播種面積和產量

2017年,棉花播種面積為3,229.60千公頃,較上年下降4.30%,主要系除新疆外的棉花產區受種植效益低和種植結構調整的影響,延續了減少棉花播種面積的趨勢;棉花產量為534.30萬噸,較上年增長2.70%,主要系新疆棉產量增長所致。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地區看,我國棉花播種面積和產量呈高度集中特徵,2017年新疆、山東、河北、湖北和安徽五省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佔全國播種面積和產量的89.16%和92.11%,其中新疆播種面積和產量佔比分別為60.78%和74.41%。棉花集中於新疆主要系以下原因造成:一是新疆具備棉花種植的獨特的自然優勢,棉花單產(約132.72公斤/畝)超出全國平均水平約30.00%;二是棉花直補政策目前僅在新疆實施,新疆棉花生產收益高於其他地區;三是紡織產能逐漸轉移至新疆,新疆棉花省內需求較大。

(2)產品供需

近年來,國內棉花整體供大於求。2017年棉花期末庫存為533.9萬噸,庫存消費比為75.00%,較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主要系國家2014年取消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棉花產量下降、棉花進口減少以及下游消費增加所致。

(3)產品價格

2012~2014年,國內棉花臨時收儲價格支撐較為平穩且高於進口棉花價格。隨著臨時收儲政策取消,2016年國內棉花平均價最低跌至1.16萬元/噸附近,較政策取消前下跌了將近40%,並與國際棉花價格價差逐漸縮小。2016年下半年以來,棉花價格大幅上漲,至年底已上漲至1.57萬元/噸,較年初最低點大幅上漲約35%,一方面系棉紡行業緩慢復甦,棉紡行業存在較大補庫存需求,而內地省份庫存處於較低水平,導致各類資金進入棉花期貨市場;另一方面系治理超載導致運力不足,運費大幅上漲,內地棉花供需緊張。2017年以來,棉花價格整體較為穩定。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二、上下游情況

1.上游

(1)化肥

受煤價、電價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因素推動,2017年化肥價格處於較高水平,提高了種植業企業成本;短期看,在煤炭行業去產能取得較大成果,煤炭價格大幅增長後,未來煤炭價格有一定的回調空間,化肥價格預計可保持穩定,有利於降低種植業成本;長期看,隨著國家鼓勵減肥增效,化肥行業未來需求可能減少,同時受環保政策影響,行業產能可能壓縮,未來行業供給過剩將得以改善,在需求和供給減少的影響下,化肥價格長期看應趨於穩定,有利於種植業控制成本。

化肥是指用化學方法制造,經過加工製成的肥料,主要包括氮肥、鉀肥、磷肥和複合肥。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2017年全國共生產化肥6,184.25萬噸。

供給方面,化肥產量和施用量增長較為穩定,供給過剩明顯,2017年供給有所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由於落後產能退出,化肥價格過低,企業開工率下降,我國農用氮磷鉀化肥(折純)產量較上年下降13.41%至6,065.20萬噸,而根據農業部印發的《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統計,自2016年化肥施用量首次接近零增長,2017年化肥施用量保持與2016年相等水平,供給過剩情況有所好轉。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受到行業壓縮產能、化肥生產企業開工率低、農業部限制使用化肥等影響,化肥的供需趨於平衡狀態,化肥價格也整體較為平穩,2017年化學肥料綜合價格指數為182.33,較上年略微增長2.05%,整體較為穩定。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2)種業

2017年,我國種子市場整體供過於求,尤其是雜交水稻和雜交玉米種子庫存居高不下;由於種子供應充足,我國種子價格整體平穩,但雜交玉米和水稻供過於求,價格仍有所下降。種業市場穩定的供應有利於保證種植業企業原材料的穩定性,同時種子價格穩定或下降有利於成本控制,保證農產品種植的盈利空間。

種子供給方面,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發佈的2017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式分析,2017年我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和總產大幅調減,雜交玉米制種收穫面積293萬畝,比上年減少117萬畝,降幅28.54%,新產種子10.58億公斤,降幅27.78%%,加上期末有效庫存,2017年可供種高於18億公斤,但預計2017年需求在11億公斤,期末有效庫存將下降至7億公斤左右;雜交水稻收穫種子2.8億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加上期末有效庫存,可供種達3.8億公斤,但預計2017年需求約2.3億公斤,期末庫存將達1.2億公斤;冬小麥產種約53億公斤,產品供需基本平衡;棉花供種量約為1.33億公斤,需求為1.01億公斤,供給略有盈餘;其他產品處於基本供需平衡狀態。

種子價格方面,根據中國種業網,2017年春播以來,東北、華北和黃淮海區域的雜交玉米種子價格有明顯下降,其它地區及其它作物種子價格略有浮動,總體保持平穩。分產品看,全國玉米種子平均售價25.77元/公斤,東北、華北春玉米區平均售價25.56元/公斤和42.93元/袋·畝,降幅均在10%以上;黃淮海夏玉米區23.35元/公斤和50.32元/袋·畝,同比下降2~4%;西南玉米區33.12元/公斤,同比基本持平。雜交稻種子平均價格71.44元/公斤,其中早稻47.67元/公斤、中稻80.52元/公斤、晚稻68.44元/公斤,價格與去年持平;常規稻種子平均價格9.9元/公斤,同比下降0.7%。雜交棉和常規棉種子價格同比小幅下降,其中長江流域雜交棉種子價格191.96元/公斤,同比下降1.78%;西北內陸棉區新疆兵團統一供種價19.60元/公斤,同比下降1.69%。大豆種子平均價格7.28元/公斤,同比增長0.87%。小麥方面,西北春麥區3.97元/公斤,同比下降3.49%;東北春麥區3.13元/公斤,同比增長5.69%。

2.下游

我國稻穀和小麥消費主要用於口糧,玉米主要用於飼料用糧,大豆主要用於壓榨油,棉花主要用於服裝紡織。由於口糧屬於剛性需求,受外部影響很小,而大豆壓榨主要用於食用油,棉花主要用於紡織服裝的原料,故下游分析主要側重於飼料行業、食用油行業以及紡織服裝行業。

(1)飼料行業

近年來我國飼料產量增速雖有所放緩,但國內肉類消費量需求巨大,國內飼料行業未來市場需求仍有望保持增長,從而為玉米等農產品提供穩定的市場需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們飲食結構發生改變,畜禽產品需求規模不斷擴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飼料產業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市場營銷等方面有較大幅度提高,從而推動了飼料市場規模的迅速增長。2006~2010年,受規模養殖比例的不斷提升,飼料行業產量實現快速增長;2017年,飼料產量2.85億噸,同比下降0.06%。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品種產量看,豬飼料是我國最大品種的飼料(佔比約42%),其次分別為肉禽飼料(佔比約29%)、蛋禽飼料(佔比約14%)、水產(佔比約9%)和反芻飼料(佔比約4%)。肉類品消費重點看豬肉、牛肉、家禽的消費情況。

從國內肉類消費看,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2007~2017年,國內豬肉消費量從42,710千噸增加至54,812千噸,增長了28.34%,預計2018年豬肉消費量將增加至55,725.千噸,2019年增至56,525千噸。2007~2017年,國內雞肉消費量從11,415千噸增加至11,475千噸,總體變動不大。2007~2017年,國內牛肉消費大幅增加,從6,058千噸增加至8,705千噸,增長了43.69%,是國內肉類消費增長最快的種類。國內肉類消費量整體呈增長態勢,預計未來兩年,主要肉類消費需求仍將保持穩定,將為飼料行業提供較好支撐。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2)食用油行業

我國食用油消費以豆油為主,豆油消費量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整體有所增長,但近幾年隨著居民消費觀念轉變,豆油消費整體增長乏力,市場增長空間有限,短期內存在一定的去庫存壓力。

食用油主要包括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和棉籽油等,其中豆油、菜籽油和棕櫚油在國內食用量佔比最高,但國內棕櫚油消費完全依賴進口,以下將主要分析豆油。2013~2017年,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豆油消費量整體保持增長,2017年消費量達16,305千噸。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產品供需方面,2013~2017年,國內豆油產消整體均有所增長,但豆油的產量增長較銷量增長的速度更快,2017年,豆油的產量和銷量較為均衡,分別為16,595千噸和16,305千噸;截至2017年底,豆油期末庫存分別為6,144.00千噸和37.47%。未來隨著居民消費水平提高,豆油需求仍有增長空間,但從短時期看,豆油未來仍將以去庫存為主,對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難有大的增長。

(3)紡織服裝業

近幾年,我國服裝行業銷售額有所增長,增速有所回升,整體有所回暖;同時,受全球經濟緩慢復甦,我國服裝和紡織出口金額回暖,出口金額實現小幅增長,未來國內棉花需求較為穩定。

棉紡織行業作為紡織工業的基礎,所生產的產品是紡織工業中針織、印染、家紡、服裝及產業用紡織品等行業的前道產品,因此棉紡織產品的銷售與下游服裝的銷售狀況密切相關。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國內網絡購物越來越便利,2013~2017年,國內服裝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持續增長,2017年分別為10,356.40億元和14,556.60億元;增速分別為8.00%和7.80%,較上年變化不大。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出口方面,2012~2014年,我國服裝和紡織品出口金額均連續增長,但2014年以來服裝和紡織品出口金額均連續下滑,2015~2016年,服裝出口金額分別下降6.46%和9.38%;紡織品出口金額分別下降2.44%和3.97%,2016年降幅有所擴大。2017年,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紡織品服裝出口有所回暖,在連續2年下降後恢復增長。根據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按人民幣即,2017年全年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8,096.1億元,增長4.3%,其中紡織品出口7,441.5億元,增長7.4%,服裝出口10,654.6億元,增長2.3%。

三、行業關注

1.農業生產易受自然因素制約

由於農業自身的弱質性,自然災害、病蟲害等均會影響農業生產正常開展。近幾年,中國境內特別是部分農作物的主產區遭遇了極端惡劣天氣。中國農田基礎設施普遍比較薄弱,如灌溉、排水等水利設施尚不完善,更加突出了農業的弱質性特徵。

2.農業生產仍較分散,行業利潤水平較低

雖然我國的農業集約化趨勢明顯,但是目前絕大多數農業生產者仍十分分散,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組織化程度較低,導致農業生產者在產業鏈中議價能力較弱。此外,原材料、農資產品價格近幾年普遍上漲明顯,推高了農業生產成本。農產品的銷售價格上漲幅度較小,不能完全消化成本上升的壓力,對農業整體的利潤水平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3.供需結構不平衡,庫存壓力加大,部分農產品對進口依賴程度過高

稻穀、小麥、玉米等品種持續增產,期末庫存大幅增加,對產品未來價格走勢產生不利影響;大豆進口量爆發式增長,進口大豆成為國內主要供給來源,國內大豆生產受進口大豆衝擊嚴重,大豆生產利潤空間受到較大擠壓。

4.主要農產品價格市場化機制不完善

針對小麥和稻穀,國家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對玉米、大豆和棉花都實施過臨時收儲政策;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穩定了農產品市場價格和糧食供給,提高了農民收入,但長期實施使得農產品價格與市場實際需求嚴重不匹配,市場信號失調,導致農產品種植結構無法反映實際的市場需求,雖然玉米、大豆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已取消,但其市場化價格機制仍不完善。

5.國內農產品生產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

經濟發展提高了城鄉居民的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由吃得飽向吃的好、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轉變,當前農產品生產仍以傳統粗放型生產方式為主,農藥和化肥依然普遍使用,食品安全形式依然嚴峻,無法滿足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四、國內主要種植業企業財務分析

種植業作為國家基礎性產業,行業整體發展較穩定。截至2017年底,種植業資產規模和負債規模與上年基本持平,資產結構變動不大,資產質量一般,除北大荒集團外整體債務負擔仍較輕,償債能力雖有所增強,但仍處於一般水平;2017年,種植業盈利水平較上年有所改善,對政府補助存在較大依賴。隨著土地確權以及土地流轉政策以及政府鼓勵農業規模化經營政策深入實施,未來種植業資產規模和收入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種植業企業經營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受益於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政策,種植業企業未來融資能力或將進一步增強。

截至2018年11月10日,聯合評級對種植業企業(發債主體和上市公司)進行了篩選,在剔除營業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比為50.00%以下的企業和非以大田作物[1]為主的企業後,本文挑選了8家樣本企業,其中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荒股份”)和甘肅亞盛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盛實業”)分別為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北荒集團”)、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甘肅農墾”)的控股子公司,但考慮到北大荒股份和亞盛實業作為上市公司,在經營、資金以及管理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故仍將其作為單獨的樣本研究。本文樣本企業數據均採用合併報表數據。

1.資產規模和資本結構

截至2017年底,樣本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規模較上年底小幅增長,北大荒集團作為唯一的超大型中央直屬企業,資產規模和所有者權益遠大於其他企業;樣本企業整體債務負擔較輕,較上年底變動較小,但北大荒集團負債規模大,資產負債率處於較高水平。

(1)資產規模

截至2017年底,樣本企業平均資產為378.72億元,較上年底增長1.26%;樣本企業所有者權益為139.31億元,較上年底增長10.52%,主要系北大荒集團和江蘇農墾權益增長所致。樣本企業資產規模和所有者權益規模分化嚴重,總體呈三個梯隊,其中北大荒集團是唯一資產規模超千億、所有者權益規模超過400.00億元的超大型種植業企業,主要系北大荒集團是中央直屬企業,在各類資產劃撥以及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尤其是擁有大面積的土地資源,且公司成立時間早,下屬各類子公司較多;安徽農墾在資產規模和所有者權益規模上僅次於北大荒集團;其他企業資產規模和所有者權益規模處於第三梯隊。

(2)負債規模和債務負擔

截至2017年底,樣本企業平均負債為241.26億元,較上年底下降2.70%;樣本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8.87%,較上年底上升0.08個百分點。樣本企業整體債務負擔較輕,企業間負債規模和債務負擔差別較大,其中北大荒集團是唯一負債規模超千億、資產負債率超過75.00%的企業,主要系北大荒集團承擔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義務,同時履行了較多的社會性職能所致;其他企業資產負債率基本低於50.00%。種植業企業資產負債率較低主要系大多數種植業企業經營中資金回收期較短,不需要長期墊資經營,同時企業資產整體規模不大,其中無形資產又是以不易變現的土地使用權為主,通過抵質押借款相較於其他行業較難。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2.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

2017年,樣本企業收入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北大荒集團作為唯一的中央直屬企業,收入規模超過千億;樣本企業盈利水平波動較大,多數企業淨利潤未達億元,行業盈利能力一般,且對政府補助依賴較大。

(1)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

2017年,樣本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164.06億元,較上年下降9.75%,主要系北大荒集團營業收入減少所致;2017年,樣本企業平均營業外收入為10.63億元,較上年下降-12.98%,主要系會計政策調整所致,樣本企業營業外收入以政府補助為主。

2017年,種植業企業營業收入呈四個梯隊,其中北大荒集團營業收入超過千億,江蘇農墾超過百億元,甘肅農墾超過40.00億元,寧夏農墾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夏農墾”)、亞盛實業、安徽農墾均超過20.00億元,其他企業收入規模均小於20.00億元;營業外收入方面,北大荒集團營業外收入高達81.1億元,其他超過億元的還有甘肅農墾,以上企業均為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

(2)淨利潤和銷售毛利率

2017年,樣本企業平均淨利潤為3.59億元,較上年大幅增長55.72%,主要系江蘇農墾利潤增長,新農開發和北大荒集團扭虧為盈所致。2017年盈利水平較高的有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農墾”)和北大荒股份,其中江蘇農墾盈利水平高一方面系相較於其他種植業企業,社會性職能已剝離,營業外支出較少,另一方面系費用控制能力較強,期間費用相較於其他種植業企業保持在更低水平;其他企業淨利潤大多在1.00億元以下,盈利水平一般。

2017年,樣本企業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8.50%,較上年提升0.33個百分點。具體看,北大荒股份銷售毛利率達85.86%,較上年上升6.63個百分點,主要系該公司處置虧損子公司和剝離房地產業務所致;大多數企業銷售毛利率在20%~30%之間,行業盈利能力一般,主要系種植業企業以銷售農產品為主,產品利潤空間較小,同時農業生產易受自然災害及病蟲害影響,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3.償債能力

2017年,樣本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均有所增強,但整體償債能力仍屬一般。

(1)短期償債能力

截至2017年底,樣本企業平均速動比率從上年底的0.82倍上升為0.93倍,主要系樣本企業貨幣資金增加以及存貨減少所致。

(2)長期償債能力

2017年,樣本企業EBITDA全部債務比平均值由上年的27.71倍下降為27.13倍。具體看,2017年,北大荒股份EBITDA全部債務比為215.17倍,主要系北大荒股份償還了相關債務,全部債務大幅減少所致。剔除北大荒股份個別年份的特殊數據看,2017年,樣本企業EBITDA全部債務比平均值由上年的0.20倍上升至0.27倍,長期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1]大田作物是指需要在大片田地上種植的作物,本文分析的稻穀、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均屬大田作物。

六、行業展望

農產品結構方面,隨著我國對全國種植業結構實施調整,預計未來玉米播種面積可能進一步少,大豆、雜糧雜豆、優質小麥及稻穀面積可能增加,種植結構有望進一步優化。

農產品價格方面,受稻穀和小麥庫存較高影響,預計短期內稻穀和小麥最低收購價可能繼續維持低位;受臨時收儲政策取消的影響,玉米、大豆和棉花的市場化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未來整體有望保持穩定。

行業政策方面,在國家政策支持、科技發展以及管理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下,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但同時部分農產品仍將存在供過於求、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國內自給率不高等矛盾;預計未來農業政策將繼續圍繞供給側改革、種植業結構調整、市場價格機制以及補貼政策的完善等方面展開。

行業集中度方面,隨著國家推動實施土地流轉政策,土地流轉規模將進一步增加,行業內有實力的企業將擴大土地面積和經營規模,行業集中度可能有所提高。

企業盈利能力方面,受煤炭價格增長影響,化肥價格可能仍將處於較高水平,人工成本也將進一步增加,而主要農產品價格增長動力不足,種植業成本壓力將有所加大,行業內企業盈利能力仍將處於較弱水平,但大型種植業企業有望憑藉其規模效應和機械化水平抵消部分成本,盈利能力可能增強。

行業內企業信用水平方面,大型龍頭企業憑藉政策優勢以及自身實力將不斷擴大土地面積和經營規模,同時龍頭企業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和較長的產業鏈有利於降低成本影響,仍將呈現較高的信用水平;實力較弱企業受自身實力影響,沒有足夠資金流轉更多土地面積,無法擴大經營規模,同時在上游成本較高以及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動力不足的雙重壓力下,盈利能力可能進一步削弱,信用水平下行壓力較大。整體看,行業內企業信用水平分化可能進一步加劇。


預計未來,我國主要農產品仍將整體實現增產,行業集中度或有所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