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幾乎在每一個小區,物業管理企業都會制定一些條款,規範業主行為,維持小區秩序。比如“不亂丟菸頭、垃圾,不隨地吐痰和大小便,不往室外拋物和亂倒汙水,影響公共衛生”,“不大聲喧譁,影響他人休息”、“不在公共場所、走廊堆放物品,佔用公共場所”,“不在公共建築物上亂塗亂畫、亂貼廣告,影響小區美觀”、“嚴禁亂拉電氣線路,擅自拆、改、裝電氣設施,危害公共安全”等等。

但是這些約束條款並不是所有業主都會自覺遵守。這些條款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會引發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物業原本想做好服務,卻造成業主的不滿意。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約束業主的不良行為,提升業主的滿意度呢?

“匯法公司”作為全國物業標準化委員會入選單位,在物業服務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幫助物業企業提高業主滿意度,推出了“合和社區計劃”,即採取合適的方法,構建和諧的社區。可幫助物業公司通過一系列方法,讓業主切實明白“約束條款”對小區帶來的好處,主動履行條款。

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1、制定文明公約,制止不良行為

制定文明公約,把需要制止的行為體現為公共約束條款,禁止某些不良行為。文明公約是物業規範業主行為的管理方法,對全體業主都有約束力,所有使用人都應當遵守。這樣物業管理公司就可以做到“有言在先”,甚至可以運用法律手段對不合理行為進行約束,實現有序管理。

2、站在業主的角度考慮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物業管理公司在禁止某些行為時,如果能夠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制定某些約束條款時,就會更有說服力,當回答“為什麼?”的時候,更能被業主接受,不是簡單地一句“這是規定”而了之。

“合和社區計劃”認為,做物業管理不能只想著怎麼說“不”,而是能夠妥善解決問題。很多屢禁不止的事情後面,都隱藏著一些深層次的原因,如果能夠換位思考,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樣肯定比只說“不”要愉快得多。

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3、未雨綢繆,防微杜漸

未雨綢繆,把應該禁止發生的事情,消滅在萌芽狀態。其實在包括物業管理在內的很多管理工作中,往往都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矛盾都是從一些小的失誤積累起來的,積弊沉痾就尾大不掉了。

比如,有業主把自行車放在了樓道里,小區物業沒有在意也沒有禁止,以至於越來越多住戶群起效仿,各種堆放佔用公共場所,以至於影響通行。這時候物業管理公司再說禁止,難度就很大了。

因為大部分業主都習以為常,認為那是無可非議的事情,開始都沒約束,現在說“不”,物業管理公司就會進退維谷,處於兩難境地。

所以,“合和社區計劃”認為,物業管理公司要了解某些不良行為細小的萌芽狀態,要清楚這些行為發展起來後的可能後果,防微杜漸,防範於未然。

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4、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合和社區計劃”主張,物業管理公司在制定規章、禁止某些行為前,先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然後再進行約束。

比如,糟糕的天氣過後,陽光一出,有的小區裡的綠籬、小樹、健身器材上都掛滿了花花綠綠的被子和衣服,小區公共區域就是一個晾衣場。物業管理公司在明顯位置立上“禁止晾曬衣褥”的告示牌,而且保安每天巡邏“大掃蕩”,都難見成效。

但是,如果物業管理公司能夠事先在某個區域,專門闢出晾曬被褥的場所,哪怕只是拉幾條鐵絲線,在其他地方立幾塊“晾曬被褥請到指定地點”的告示牌,那小區內的“花花世界”基本就會銷聲匿跡。

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正確的宣導可以化解很多矛盾

總之,“合和社區計劃”認為,當物業管理公司說“不”的時候,正確的宣傳和引導,可以減少很多糾紛,化解很多矛盾。物業公司要善於利用輿論引導、媒體宣傳、標識牌、活動開展、法律法規的宣導等形式,讓業主更多、更快、更全面地瞭解物業管理和服務的目的,增強業主對物業管理的理解,以達到雙方、甚至多方不同意見建議的融合,最終達到趨同,既幫助物業管理機構有效管理,又提升了業主滿意度。物業企業再對業主說“不”,也就不難了!

合和社區,合衷共濟和天下

物業企業如何對業主說“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