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杯酒釋兵權”和“馬放南山”這兩件事?

小兵帶你看三農


每個王朝的開創,幾乎都是在一片混亂中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折騰打殺才逐步取得的。在這個混亂中有很多支人馬,有不同的領導者。幾個領導者之間也有很多競爭,因為天下之大,只能容下一個皇帝,華夏的傳統都是大一統觀念,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而開國皇帝並不是生下來就是皇帝,是帶著一幫兄弟浴血奮戰才得來的,大家都出過力,流過血,也想得到相應的回報,而帶頭大哥一般也和兄弟們一樣,是窮苦出生,沒有多少餘財給兄弟們,就像創業公司一樣,不能馬上給高工資,那就給股份吧,等將來上市了,可以套現。所以帶頭大哥戰勝對手,成為了皇帝之後,分封功臣就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大家都想著自己的股份趕緊套現,好享受享受生活,畢竟刀裡來火裡去大半輩子了。但,蛋糕就只有這麼大,誰都想多拿點,甚至想著永遠拿到分紅,這是人之常情。

但皇帝想法更復雜,他除了和群臣一樣想多分紅之外,他還害怕自己最大的一份被人搶了去。尤其是在自己過世之後,自己的股份是由子孫們繼承的,子孫們不一定有能力守住這個股份。因而就想盡各種辦法把有持股份,尤其是有股份還有能力的人清除出去,這樣才能讓後代們放心享受最大的分紅。說到底,在世襲的制度安排下,這是每個皇帝必須面對的問題。只要是世襲制,這個問題就必須解決。這也是世襲制的集權王朝越到後來越為弱小的原因之一。帶頭大哥通過不同的方式一代一代地解決掉那些敢於出頭的人,這樣,王朝的活力就越來越弱了。

劉邦設立漢朝,分封諸侯,能夠留下來的異姓王只有長沙王吳芮一人,不是吳芮忠心耿耿,而是吳芮太弱小了,不會對王朝造成威脅。朱元璋比較狠,為了把這些威脅幹掉,主動找理由,並積極利用發散思維,層層連坐,寧可錯殺,也不能漏掉。所以能打仗的基本都沒有逃脫厄運,只有湯和知道朱元璋的心思,早早功成身退,得以壽終正寢。

每個朝代開立之初,都有類似的情況,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相比來說,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顯得非常有人性和人情味。雖然不夠光明磊落,但總比痛下殺手好!

其實這些身經百戰的開國英雄,智商水平都是很高的,要不也不可能在刀槍劍影下生存下來,但誰都不想努力奮鬥了,剛開始享受生活就要告老還鄉。尤其是人對於權力有一種天生的追求和留戀,要主動放棄真的太難。他們心裡也知道開國皇帝的各類故事,但總有種僥倖心理,我一心為你,應該不會找我的麻煩,好好表現,再享受幾年。

趙匡胤是理解功臣心思的,對這些兄弟還有一點情感,所以,做出了這個影響深遠的決定,裝了一回傻,但給兄弟留了條後路,活的機會。當然,兄弟們也理解,那就這樣吧,大家好合好散。見多了刀劍鮮血,就到這裡吧。

在開國帝王中,面對分權和可能的背叛戰亂,趙匡胤的奪權算是理性的,也是有人情味的。


彥曰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建立了宋朝。為了結束唐末以來形成的藩鎮割據局面,就必須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是黃袍加身做的皇帝,為防止類似兵變的重演,也必須加強中央集權。


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首先從集中軍權開始,採取“杯酒釋兵權”的措施,解除了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的兵權,把他們調到外地充當節度使,繼而又陸續削減節度使的實權,使其徒有虛名。一方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另一方面造成北宋“冗兵”的局面。

“放馬南山”出自《尚書-武成》:“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意思是天下太平了,不在用兵。


銀湖金濤


首先,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趙匡胤為維護皇權而為,處理方式比較高明。但是也造成了宋朝兵力衰弱,面對北方遊牧民族入侵,連連失利,最終亡國。

第二,馬放南山是周武王滅商紂之後,為表示與民休養,不再征戰的態度實施的,體現了武王仁治的理念,百姓得了實惠,但是卻造成強幹弱枝的狀況,宗主國兵力越來越弱,而附屬國兵力逐漸增強。


石魚湖中魚


趙匡胤是個很有心機的帝王。一杯酒就解決了心頭大患。高,實在是高!


順其自然65491946


杯酒釋兵權自古以來都被看成是政治的最高藝術,不用刀兵,不流血就可以解決國家的麻煩,趙匡胤也被後世看成仁君的典範,單就看這件事,無疑它是正確而又仁慈的,相較於劉邦的兔死狗烹,趙匡胤可謂仁慈至極,做這件事主要出於兩個考慮:一是吸取唐朝末期藩鎮割據的教訓,二是避免宋朝成為和五代一樣的短命王朝,這件事是趙匡胤加強皇權、鞏固統治所採取一系列措施的開始,不過針對這件事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同意一方的人認為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和平手段,不傷及君臣和氣,輕而易舉地就解除了大臣的權力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變,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影響深遠;不同意一方的人認為趙匡胤的這一舉措開創了文人治軍的局面,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在外患強烈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致使宋朝的戰爭連連敗北,軍事積弱,是兩宋亡於社會制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根本原因。當然也有一部分學者提出杯酒釋兵權其實是故事性強,子虛烏有,主要原因是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對此事一字未提,使得這件事的真實性大大降低,而記載此事的三種文獻卻是自相矛盾,具體就不一一列舉了。馬放南山這件事發生在周武王伐紂後統一天下後周武王以禮治國,實行仁政之策,使百姓安居樂業,此時周武王高枕無憂,將武器放入府庫,在華山腳下放馬曬太陽,在果木林裡放牛唱牧歌,這就是馬放南山的由來,應該說單就這件事是表明周武王仁治的一種體現,對於太平盛世或者是有道的明君統治時來說,能夠馬放南山是老百姓的福氣,但是這也會造成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皇權不穩固,因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使得國家沒有維護穩定的力量,也對各個諸侯或者藩王不能加以限制,一旦天下有變或者諸侯有異心,容易導致國家迅速崩塌,這也是春秋戰國產生的原因,周武王起初的相法是以禮治國,人人皆有禮,國與國也以禮相待,那麼國家就會安定團結,只是這種想法太一廂情願,包括後來孔夫子一直宣傳的儒家思想,事實上週朝以後無論哪個朝代延續都不超過三百年即亡(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各不超過三百年),所以馬放南山這件事既是好事,同時對國家也有很大的隱患。


喜歡歷史的學生


很簡單,趙匡胤也怕哪天他的部下或是他繼承者的部下也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啊,這就是弱宋的開端!


S灰太狼大叔


杯酒釋兵權,如果還沒眼力勁兒的下場就不要說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