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雄安新区,最真实的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雄安新区大事小情!

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文图/张凡

那是一个纯真而追逐信仰的年代。1988年前后我去白洋淀地区摄影采风,几乎就是循着孙犁的足迹去的。

在水乡郭里口村,当走街串巷拍摄织席的场面时,我没有忘记打听村里的“曹真大娘 ”。

曹真是孙犁在白洋淀的作品集《琴和箫》里提到的人物。文革期间,为了样板戏创作,市里组织他到白洋淀体验生活,走访过曹真。关于曹真的身世。孙犁说:“抗日时,她是一位十八九岁的姑娘,在芦苇荡中的救护船上,她多次用嘴哺养那些伤员。”

“她在二十岁时,和一个区干部订婚,家里常常掩护抗日人员。就在这年冬天,敌人抓住了她的丈夫,在冰封的白洋淀上,砍去了他的头颅。她,哭喊着跑去,收回丈夫的尸首掩埋了。她还是做抗日工作。”

“全国胜利以后,她进入中年,才和这村的一个人结了婚。她和我谈起往事,又说:

胜利以后,村里的宗派斗争,一直很厉害,前些年,有二十六名老党员,被开除党籍,包括她在内。现在,她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她们的组织问题。

正是由于这次访问,使孙犁看到“她的脸上,有很深的皱纹,她的心灵之上,有很重的创伤”,孙犁说:“假如我把这些感受写成小说,那将是另一种面貌,另一种风格。我不愿意改变我原来的风格,因此,我暂时决定不写小说”

孙犁这廖廖两三百字的描述,也深深打动了年轻时的我。到了郭里口,距离当年孙犁访问她已过了十五六个年头,正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人民热火朝天,那个曾令孙犁生出许多伤感,并做出“暂不写小说”决定的白洋淀女子——曹真,她怎么样了?

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按照乡亲们的指点,推开一间小矮屋,在几位正打漆牌(当地流行的一种纸牌)的老者中间,我们看到了曹真。她老了。

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听到我们的来意,她还是很高兴,一脸笑容,告诉我们,她的组织关系早已恢复,抚恤金也提高了三倍多,生活也不成问题。谈话中,她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面是郭里口全村妇救会员的合影,(可惜我当时没有翻拍下来)中间坐的正是她,一个英俊强干的农村女干部形象。听说要给她照相,老人特意梳了头,换了干净衣服,她推开竹帘,迎着阳光,迈出门槛的那一刻,留下了后来显出弥足珍贵的一张留影。

一晃三十多年又过去了。最近我再到郭里口,她唯一的女儿告诉我,老人已于几年前去世,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物,当然也包括我送给她的那张照片和她与妇救会员们的合影。在白洋淀,这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建国,到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还有几个呢?他们是白洋淀人民的代表。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没有丰功伟业,但她们的理想,青春和热血,已经融入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们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丰碑,他们的影像,应当尽可能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播放,我们不能轻易忘记他们。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雄安新区这一伟大工程的开局之年。在参与雄安影像工程的工作中,重温曹真大娘的图片和资料,不胜感慨。

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曹真旧居

白洋淀人:让孙犁决定暂不写小说的曹真大娘

曹真的女儿。

点右上角关注头条号“新区白洋淀”带你走进最真实的雄安新区,最真实的白洋淀!第一时间了解雄安新区大事小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