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读书方法,知道这1个就够了---《拆书帮》笔记

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读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当年周总理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那么远大的志向,可能只是为了赚钱而读书,或者是为了美女而读书,或者仅仅是因为无聊,用书本来消遣。

这么多的读书方法,知道这1个就够了---《拆书帮》笔记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喜欢读书总是好的。可是,有些童鞋,读了很多书,生活却依旧原地踏步。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这一生。这是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没有学以致用。

对于书本,应该怎么读,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答案。如果还是在学生时期,读书就应该死记硬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也没有关系,只要能考高分就足够了。考试看的是你会不会做,能不能做对,而不在于你是否理解,当然能够理解更好。举个例子:你不需要知道1+1为什么等于2,你只需要知道1+1就是等于2。

走出学校,进入社会。考量的角度开始改变,没有固定的考卷,没有固定的答案,死记硬背已经不管用了,要的是实际运用。就如同总设计师说的:管它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这个时候,我们读书应该怎么读呢?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年出版的书籍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我们采取功利化的阅读方式,从问题出发。去书本里面找答案。

一本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可能有用的就那么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而已。当你能够把那几句话运用起来,这本书就没有白读了。那么,怎么运用呢?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里面提到了RIA读书法就很不错。

RIA读书法将读书分解为3个部分:

找到对你有感触的原文片段,将其做标记,重点拆解。

2、重述原文

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原文的意思。不管原文的作者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意思,都不重要。《围城》作者钱钟书说过:书就好像作者下的一个蛋,只要这个蛋下来了,你做成什么口味,已经与这个蛋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不一样,因此,看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只要你觉得是对的,那它就是对的。

3、联系自己的实际,规划运用

学东西不是为了理解,不是为了背诵,而是为了运用。就算是以前在学校,读书也是为了考试。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作者的经验积累,不一定代表就在你身上适用。看再多的理论书籍,如果没有在游泳池里喝过几次水,还是不会游泳。

这么多的读书方法,知道这1个就够了---《拆书帮》笔记

当然,拆书仅仅只是你一种读书的方式,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不要为了拆书而拆书,要拆也要拆那些经典的书。我曾经去参加过几次拆书会,其中有一些人会拿一些垃圾书来拆,例如类似于陈安之那些人出的书。这些书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一点都不适用,而且浪费时间。因此,拆书的前提是要选好书,选那些值得一读的书。

另外,拆书的重点是书本上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启发。每个人的思维角度不一样,同样的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东西就完全不同。多去了解一下别人的思考角度,能够避免自己的很多盲区。

这么多的读书方法,知道这1个就够了---《拆书帮》笔记

春节期间《唐人街探案2》上映了,里面的侦探个个身怀绝技,但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碰到小案子的时候,可能都能很轻松的解决,但是,碰到那些大案,还是要相互协助,取长补短。其实,拆书的目的也是一样,大家共同阅读某一个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不断的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说不定就可以碰出很多火花出来呢(小道消息:据说拆书帮里面成了好几对,看来碰撞还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除此之外,拆书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自己多读书,多经历。每次看到别的童鞋对于一个片段能够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书本知识很好的结合起来,你就会有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每一次参加线下的读书会,都会有一种感觉:卧槽,我读的书好少。

最后,一句话作为结尾:2018,读点书,写点章,做个有情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