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A股7次腰斬,但斌“很憂慮”,吳偉志說“尚未見底”

经历过A股7次腰斩,但斌“很忧虑”,吴伟志说“尚未见底”

“今年以來我是充滿憂慮的。”在“首屆國際潮商投資基金髮展論壇”,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做了題為《穿越時間的河流》的演講,雖然他整體仍然看多中國,但與不同的是,在當前時點,但斌明顯不那麼樂觀了。

但斌是國內私募界中價值投資派的代表人物,在證券市場已經有長達26年的投資經歷。但斌回憶道,自己經歷過7次以上跌幅超過50%、時間長度長達3~5年的熊市,而A股從2015年以來的這波下跌已經持續了3年多的時間,在他看來,熊市下跌的過程還將持續到2019年甚至2020年。

同時出現在論壇上的還有另外幾位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老兵,深圳中歐瑞博的董事長吳偉志有25年的投資經歷,香港景泰利豐資產的行政總裁管宇則是中國的第一批股民,與但斌一樣,這些在A股經歷過多次熊市的私募大佬總結了過去多次熊市的經驗,幾乎一致地認為“A股尚未見底”。

大佬們當前的判斷依據是什麼?最關心的因素有哪些?雖然A股還未見底,但管理著大資金的他們有的卻已經在提前佈局了,他們佈局的方向又是什麼?

中美貿易摩擦:是否會出現“最壞的情況”?

談到此次A股下跌的大背景,幾乎都離不開對中美貿易摩擦的討論。

今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併購,由此拉開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序幕。

這場爭端逐步發酵演化至今,引發全球市場下跌。

上證綜指3月份以來跌幅超過20%。

走了十年牛市的美股也終於繃不住,在十月份連續遭遇“血洗”,道瓊斯工業指數回吐年內漲幅,納斯達克指數也創下了2016年1月以來最差單月,美銀髮布的熊市信號“記分牌”最新結果顯示,美股19個熊市指示器當中有14個都已經觸發,佔74%之多。

而早在3月22日晚間,由於擔心中美貿易摩擦,但斌發微博表示自己已經“清倉美股”。

現在看來,但斌當初的決策可以說是非常果斷,但是即便如此,但斌仍然坦言,當前中美局勢發展比自己當初預料的還要更加嚴峻。

作為一名投資者,但斌表示做投資永遠都必須考慮“最小的那個概率”。

中歐瑞博的董事長吳偉志是一位25年的投資老兵,在2007年加入陽光私募行列,早年在貴州茅臺上曾經大賺20倍。與但斌的“憂慮”不同,吳偉志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在經歷了幾個季度的衝突之後,中國已經開始自我審視,重新認識美國以及中美彼此的力量和需求,在認識到問題之後,事情應該不會再往最壞的方向發展。

對於近期美股暴跌帶來的影響,吳偉志指出,美股下跌是引發A股最後一跌的重要因素。

吳偉志打了個比方,他指出,如果把全球股市看作一個整體,那麼美股就相當於市場中的最優質的白馬股,是投資者最看好、資金最為集中的板塊,在全球市場都在下跌的背景下,白馬股的暴跌就相當於市場中的“最後一跌”,在這個時候,很多“成長股”已經跌到底部,不再創新低了,從白馬股中流出的資金反而會流向超跌的板塊。

同時,在吳偉志看來,美股的下跌並不是一輪長期熊市的開始,而是一波20%~30%左右的調整。但是,美股的下跌會給A股投資者的情緒帶來“最後的衝擊”。

私募大佬最關注的是——“去槓桿”進程

事實上,相比中美貿易戰和美股的表現,私募大佬們認為,引發A股此輪下跌最關鍵的“內因”是中國經濟的去槓桿過程。

但斌指出,當前中國已經到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當前中國面臨著三重經濟疊加期。”但斌說,一是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二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是經濟調整面臨的陣痛期。在這種背景之下,中國未來是會走美國1980年依靠互聯網、新技術飛速發展的路徑,還是日本1990年以後衰退20年的道路?但斌認為中國會選擇一條中間道路,但這一過程,他的感覺是“非常憂慮”。

吳偉志認為,中國股市下跌的核心因素是2015年以來去槓桿進程。去槓桿造成了貨幣的緊縮效應,而中美貿易摩擦的情緒加劇了這一速度。

香港景泰利豐資產的行政總裁管宇是中國的第一代股民,曾經在美國道富環球資產管理公司、易方達等機構擔任投資工作。管宇表示,自己當前在投資中最關心的不是中美貿易摩擦,而是國內去槓桿的進程將如何演變。

“去槓桿過程最大的風險是進入了負反饋的模式,過去這一個月來,國內股票市場的下跌,某種程度上就是負反饋模式的演變。”管宇解釋道,在金融市場上很多股權質押,因為股票的下跌導致轉倉盤的出現,將市場一直打壓住,這是負反饋的模式。這個模式最完美的演繹是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

管宇指出,上週末4位領導出來講話,階段性遏制住了市場中的負反饋勢頭,但是隻要去槓桿的進程沒有完成,市場還會繼續下跌。

同時,管宇指出,明年還需要重點觀察銀行理財產品的去槓桿進程。在資管新規之下,銀行表外資產要回表,而大量的銀行理財業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槓桿,如果按照這一規定,這部分資金也要面臨去槓桿,那對房地產市場將會造成什麼樣的衝擊,也是值得觀察的。

“而在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到去槓桿進程已經進入尾聲。”管宇說。

A 股尚未見底,但可以進場了嗎?

在上週疊加的重磅利好衝擊之下,A股在週一驚現“大奇蹟日”,但反彈呼聲雖大,持續力度卻差強人意。

“市場現在看來還是非常殘酷的。”但斌說,在利好之下,A股反彈力度仍然很弱,A股這波熊市下跌的過程很可能將持續到2019年甚至2020年。

但是,但斌也指出,當前A股PE的中位數是16.9倍,僅次於2008年的14.8倍,處於歷史上的估值底部區域,也是很多價值投資者進行左側交易反覆抄底的時候。

吳偉志也旗幟鮮明地指出,A股上週末已經明確出現了“政策底”,但是,從歷史上看,“市場底”的出現可能還需要時間。

“如果資金週期在半年、一年以上的話,眼前的A股已經不需要太擔心了,這個時候不進場,也找不到更好的進場時機了。”吳偉志說。

吳偉志表示,自己當前也在積極應對。具體操作上,會把上市公司分為兩類,一類是優質的成長好公司,這類公司現在已經在主動買入。第二類是優質的白馬股,這類公司的表現往往會跟市場整體的貝塔相關,對這類股票的建倉則要稍微放慢一點。

“我認為市場還未見底,但是距離底部已經不遠。”管宇說,國內去槓桿進程還沒有完成,這是潛在的風險。但是,對底部的判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準備好在底部區域的“彈藥”和投資方向。

在管宇看來,大眾消費品、醫藥等公司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日本在過去20多年的經濟停滯期,也出現了優衣庫這一類的消費大牛,所以中國這麼大的市場,某些細分行業的龍頭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管宇說。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