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这是临颍哪里?恐怕常住临颍但是不常去城里的也认不出来。在外的临颍人更是认不出来了。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没错,这里就是临颍老城区的钟鼓楼,又称谯楼。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看到这座谯楼以及它背后崭新的商业街,你肯定想不到它已经有600年历史了,谯楼位于临颍县老城东大街北侧,这里曾是临颍老城区,如同其他城市的老城区一样,安宁祥和,附近的鼓楼豆腐片远近闻名。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见证沧桑600年

谯楼建筑面积为168平方米,为砖筑楼台式建筑。台高6米,平台东西长14.7米,南北宽9.5米;拱形门洞可以通行车马行人。拱门上方有青石匾一块,横额为“谯楼”二字。拱门北面上方有“颍川古郡”阴刻石额一方。

谯楼始建于明清洪武三年,登上谯楼可遍观全城景色。明嘉靖年间的《临颍县志》记载:“谯者,楼之别名也,谓为高楼于门上以望远,故曰谯楼。景泰二年重修谯楼,架层楼高五丈,铸造钟两千斤,增置鼓大十围,民兴寝之便焉。”明天启年间,知县靳光先于谯楼两侧,建钟鼓二楼。

谯楼遭受最严重的一次破坏是在崇祯年间。据记载,明崇祯十四年七月,农民领袖吴来庆、吴白兰响应闯王李自成号召,率起义军占领临颍县城。十二月二十八日,明政府军总兵左良玉突然兵临城下。左良玉破城后,临颍城内的很多建筑,包括老县衙和鼓楼、钟楼都被毁了。

清康熙二年(1663年),知县李馥先在旧址上重修谯楼。谯楼共分两层,采用青砖绿瓦堆砌而成,底层中间用坚硬的石头铺就一条直线形通道,可容纳行人、车马通行。谯楼为青石阶、青石栏杆,平台上是木质结构宫殿式楼房,面阔3间,进深2间,双层飞檐挑角,四角有铁马风铃,周围有明柱10根支顶,平台上四周有砖砌花墙。自谯楼建成后,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并留下了诸多诗篇。

谯楼历经明景泰、成化、天启,清康熙、乾隆等数次重修,是研究明、清两朝历史的重要证据。

600多年来,谯楼默默地矗立在那里,见证了临颍县的荣辱兴衰,见证了很多重大的历史变革与沧桑。

1973年,谯楼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谯楼飞翚彩栋,巍峨壮观,大气中不失玲珑,庄严中不失古朴,成了人们观光游览的好去处。

鼓楼焕发新生

近年,这里又大力建设,建成了鼓楼隋唐商业区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鼓楼隋唐商业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针对区内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群众居住密集等现状,以“城市双修”为重点,以“村民自改委”自主改造为模式,同时整合南街村红色文化区、鼓楼隋唐商业区、黄龙湿地保护区、休闲食品体验区等各项资源,致力打造以鼓楼为中心的一代城文化旅游中轴线。目前区内403户居民拆迁安置基本到位,商业步行街主要工程和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按照“拆建修护并重”原则,对鼓楼南路109户居民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计划年内开街运营。该项目的实施,不仅繁荣了特色商业,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也有力推动了新老城融合发展。

下面欣赏下美丽的鼓楼夜景,仿佛又回到了那历史悠久的古临颍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摄影:赵书杰

希望临颍丰厚的历史民俗文化也能在这里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跨越600年风雨—临颍古谯楼焕发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