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上的名家書法,是怎麼刻上去的?

​​​今天,我們看到大部分字帖,都是從碑刻上拓印下來的。他們的書法都是由專門的書法家來書寫的,而刻碑的人則是由另外的工匠來完成的。這裡就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書法的失真問題,這在刻碑的過程中,是無法避免的。

碑刻上的名家書法,是怎麼刻上去的?

古代書法家認為,學習書法最好的方式是去寫墨跡本,而不是選擇碑刻拓本,因為碑刻本在刻的過程中肯定是有失真的,而墨跡本沒有。

舉一個例子,歐陽詢的《九成宮碑》,史料記載歐陽詢再寫的時候,先是用毛筆蘸著硃砂,然後直接寫在石頭上的,然後這樣的話。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寫的硃砂字來進行鑿刻,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書法字了。

碑刻上的名家書法,是怎麼刻上去的?

另外一種方法,就是用毛筆寫在紙上,然後放大、描摹。首先用一張紙,把它的原作描下來,然後再把這張描下來的紙鋪到石頭上,然後再弄出輪廓在石頭上,再請石匠在進行鑿刻。這過程中環節很多,會使得原作一定程度上失真。 所以如果書法家想要自己書法儘可能不失真的話,經歷的程序越少越好。

碑刻上的名家書法,是怎麼刻上去的?


​減少失真的辦法,那就是讓工匠自己也懂一些書法,如當時唐朝御用的刻匠,他們都是懂一些書法的,這樣的話他們在鑿刻的過程中,就能夠體會到書法家用筆的意圖。然後在鑿刻的過程中也會盡可能的避免失真。

碑刻有時候是我們唯一的,能夠了解古代書法家面貌的的方法,比方說歐陽詢的書法有很多是墨跡本,但是他的楷書就沒有墨跡本流傳,只有石碑,那麼我們想要了解到他的書法就只能靠石碑。

碑刻上的名家書法,是怎麼刻上去的?

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透過刀痕見筆痕。就是這個道理。這一點也提示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能夠迷信碑刻。不能夠完全的迷信碑帖的寫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才能夠慢慢的參透書法家的本來的意圖。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小問題,就是牽扯到北魏時期,很多魏碑,他們的書法有沒有失真的問題,那麼北魏時期的魏碑,他們是不存在失真的問題的,因為他們在鑿刻之前壓根兒就沒有草稿,他們直接是拿著刻刀直接在石頭上進行的,所以不存在時針這個問題,只有鑿刻的刻刀能不能表現書法家本來意圖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