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上的名家书法,是怎么刻上去的?

​​​今天,我们看到大部分字帖,都是从碑刻上拓印下来的。他们的书法都是由专门的书法家来书写的,而刻碑的人则是由另外的工匠来完成的。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书法的失真问题,这在刻碑的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碑刻上的名家书法,是怎么刻上去的?

古代书法家认为,学习书法最好的方式是去写墨迹本,而不是选择碑刻拓本,因为碑刻本在刻的过程中肯定是有失真的,而墨迹本没有。

举一个例子,欧阳询的《九成宫碑》,史料记载欧阳询再写的时候,先是用毛笔蘸着朱砂,然后直接写在石头上的,然后这样的话。工匠就直接按照他写的朱砂字来进行凿刻,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书法字了。

碑刻上的名家书法,是怎么刻上去的?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然后放大、描摹。首先用一张纸,把它的原作描下来,然后再把这张描下来的纸铺到石头上,然后再弄出轮廓在石头上,再请石匠在进行凿刻。这过程中环节很多,会使得原作一定程度上失真。 所以如果书法家想要自己书法尽可能不失真的话,经历的程序越少越好。

碑刻上的名家书法,是怎么刻上去的?


​减少失真的办法,那就是让工匠自己也懂一些书法,如当时唐朝御用的刻匠,他们都是懂一些书法的,这样的话他们在凿刻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书法家用笔的意图。然后在凿刻的过程中也会尽可能的避免失真。

碑刻有时候是我们唯一的,能够了解古代书法家面貌的的方法,比方说欧阳询的书法有很多是墨迹本,但是他的楷书就没有墨迹本流传,只有石碑,那么我们想要了解到他的书法就只能靠石碑。

碑刻上的名家书法,是怎么刻上去的?

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透过刀痕见笔痕。就是这个道理。这一点也提示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够迷信碑刻。不能够完全的迷信碑帖的写法,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才能够慢慢的参透书法家的本来的意图。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小问题,就是牵扯到北魏时期,很多魏碑,他们的书法有没有失真的问题,那么北魏时期的魏碑,他们是不存在失真的问题的,因为他们在凿刻之前压根儿就没有草稿,他们直接是拿着刻刀直接在石头上进行的,所以不存在时针这个问题,只有凿刻的刻刀能不能表现书法家本来意图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